-
1 # 平凡人寫天下事
-
2 # 吳未如斯
安史之亂的爆發是偶然也是必然。
其一,之所以是必然,原因是:雖然唐玄宗時大唐王朝達到了頂峰,但其實整個唐朝的內部矛盾是愈來愈激烈的,還有就是唐朝中央與地方—比如節度使之間的矛盾也是愈演愈烈,內亂爆發只是時間問題。
其二,唐玄宗的信任與楊貴妃的放任助長了安祿山的野心,且其手握重兵,逐漸有了造反的資本,於是,機緣巧合之下,這場叛亂一觸即發。
因此,雖然安祿山在叛亂不久後就死掉了,但是他只是一個導火索,是唐朝內部矛盾積累到頂峰而最終釋放出來的導火索,而且,叛亂的將領並不止他一個,因此,他的死至多隻能稍微改變一些格局,並不能因此終結整場叛亂。
-
3 # 小川讀歷史
讀書的時候,每每提起安史之亂,腦中想到的首先就是安祿山和史思明。其實,在安史之亂爆發兩年不到,安祿山就被他的兒子安慶緒殺了。按常理來說,首惡既然已經被消滅,那為什麼直到六年多以後,這場影響整個唐朝歷史走向的戰亂才徹底平定呢?那麼,就讓我們去尋找下,都是什麼原因,使得安祿山死後,安史之亂還持續了六年之久。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安史之亂。
唐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祿山以憂國之危,奉詔討伐楊國忠為藉口,從范陽起兵,史稱安史之亂。戰爭初期,由於唐玄宗過於相信安祿山,沒有積極組織防禦,加之輕信小人讒言,陣斬大將封常清與高仙芝,大傷士氣。因此安祿山能在短短一年之內就攻入長安,唐玄宗被迫逃亡。太子李亨在靈武自行登基,稱為唐肅宗,藉助郭子儀與李光弼的軍力,開始著手反擊。安祿山在攻入長安城稱帝之後不久,就被他的兒子安慶緒殺害。唐軍趁著這個時機,在尋求到回鶻兵的協助之後,擊潰安慶緒收復長安,並且分兵在叛軍老巢擊敗並招降了史思明。初步穩定局勢,取得了初期的優勢。
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安慶緒被郭子儀率軍圍困,卻因為唐肅宗的猜忌,遲遲沒有進展。第二年春天,重新反叛的史思明組織兵力大破唐軍,救走了安慶緒,並在不久之後殺掉安慶緒,兼併了他的部隊,又一次攻陷洛陽,再次稱帝。
這之後幾年,唐軍與叛軍處於拉鋸戰狀態,互有勝負。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史思明因為內訌被他的兒子史朝義所殺,內部漸漸失去凝聚力。戰局急轉直下,局勢對唐軍越來越有利。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唐代宗繼位,啟用將領僕固懷恩,配合回紇援軍,開始圍攻洛陽。第二年春天,史朝義兵敗自殺,其餘叛將基本投降,至此,歷時七年多的安史之亂宣告結束。
統觀整個安史之亂的時期,在戰亂爆發一年多的時候,安祿山就已經被他的兒子安慶緒殺害,這本來是唐王朝結束戰亂最佳的時刻,當時的決策者卻並沒有把握住這個時機。放任安慶緒繼續發展,在接受了史思明的投降後,又因為猜忌他與安慶緒還有聯絡,想先下手為強消滅史思明,未曾想計劃洩漏,這促使史思明重新發起叛亂,從而使得安史之亂又持續了六年之久。
-
4 # 無無視界
“安史之亂”之前,唐玄宗勵精圖治,使得唐朝的國力空前強盛,史稱“開元盛世”。
為防禦日益強大的吐蕃、契丹、突厥、奚等遊牧民族,唐玄宗將府兵制改製為募兵制,並在邊關繼續增設大量的藩鎮,而藩鎮長官也就是節度使,初始只是掌管邊關軍事,沒有行政權。並且,節度使設定初期取得了對外戰爭大量的勝利,使得唐玄宗對節度使愈加信任。以至於後來為了保證對外軍事行動順利進行,給予了節度使更大的權力,使其掌握著軍事、行政權。
“安史之亂”是唐朝將領安祿山和史思明在天寶十四年(755年)的發動的叛亂。由於當時重兵鎮守邊關,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地節度使的安祿山趁唐朝中原和京師地區武備空虛,以勤王為名一路南下攻佔洛陽、潼關,唐玄宗倉皇逃向四川。太子李亨逃往靈武,並在郭子儀、李光弼等將領的支援下即位,是為唐肅宗。
天寶十五年(756年),安祿山在洛陽稱“大燕皇帝”,建立偽政權。至德二年(757年),被其小兒子安慶緒密謀殺害。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佔領魏州城自立為燕,同年,殺死安慶緒。兩年之後,上元二年(761年)史朝義部將殺死史思明。寶應元年(762年),代宗李豫繼位,向回紇借兵許以重利,並重整軍馬收復洛陽。寶應二年(763年)史朝義自縊,“安史之亂”結束。
“安史之亂”歷時七年之久,安祿山在叛亂一年多之後即被其子安慶緒所殺,但戰爭仍舊持續多年。其原因有:
一、叛軍名義已定。安祿山叛亂時打著勤王的旗號,但是攻佔洛陽之後卻即位稱帝,叛亂之名已成。所以,史思明投降之後又復叛,就是害怕遭到清算。
二、叛軍勢大,一路攻佔洛陽長安之後,朝臣多降叛軍。此消彼長,唐朝初期為守勢艱難抵抗,積蓄實力。直到至德二年(757年)十月,肅宗才收復了淪陷兩年的長安、洛陽。
三、唐朝皇帝由於有了安祿山的前車之鑑,不敢將領兵大權置於一將之手。致使歸攏的平叛大軍群龍無首,無法協調,導致戰局反覆。
“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一個轉折點,這一場戰爭死去了大量人口,叛軍攻佔中原地區時一路燒殺搶掠,唐軍收復失地時又以失地為賊境大肆掠奪,致使唐朝經濟大受損傷,國力急轉直下。
回覆列表
安祿山被自己的兒子安慶緒所殺,當時的叛軍勢力還是很大,名將眾多,田承嗣,李歸仁,史思明,安守忠手上皆有精兵,長安,洛陽還在叛軍手裡,名義上皆歸安慶緒統治,安慶緒也成了新的燕國皇帝,後來長安淪陷,安慶緒被困洛陽,史思明擊敗郭子儀等九大節度使,又殺了安慶緒,成為了新的統治者,叛軍繼續苟延殘喘,史思明為人殘暴,又被他的兒子史朝義所殺,史朝義所率領的叛軍被唐軍擊敗,手下將領田承嗣,李懷仙皆背叛他,史朝義在眾叛親離,走投無路之下自殺而亡,安史之亂結束,所以安史之亂打了八年,換了四個統治者,而不是隻有安祿山一個統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