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黃鶴樓天下絕景巍峨聳立於武漢蛇山的黃鶴樓,享有“天下絕景”之稱。唐代詩人崔顥一首“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已成為千古絕唱,更使黃鶴樓的名聲久震四方。黃鶴樓是古典與現代熔鑄、詩化與美意構築的精品。它處在山川靈氣動盪吐納的交點,迎合了中華民族登高取吉的民俗和親近自然,崇尚超脫的觀念。
9、滕王閣西江第一樓素有“西江第一樓”之譽的滕王閣,雄踞南昌撫河北大道,坐落於贛江與撫河故道交匯處。依城臨江,瑰偉絕特,因“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一篇雄文《滕王閣序》而得以譽滿天下,文以閣名,閣以文傳,歷千載滄桑而盛譽不衰。登閣縱覽,春風秋月盡收眼底,近可見仿古商業街迂迴曲折,遠可觀西山橫翠,南浦飛雲,長橋臥波,令人心曠神怡。
8、鸛雀樓觸發詩人靈感之地在唐代詩人中,王之渙的名字早已印入我們心中。“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觸發詩人靈感之地,正是山西省永濟市境內的鸛雀樓。鸛雀樓,是黃河文化的標誌之一。始建於北周時期,由北周大將軍宇文護鎮守蒲州所建,原本是軍事上的瞭望樓,因時有鸛雀棲息而得名。現在我們見到的鸛雀樓,是20世紀90年代初重建的。
7、岳陽樓俯瞰八百里洞庭湖岳陽樓矗立於湖南省岳陽市古西門城頭,臨八百里洞庭,瞰萬里長江,氣勢雄偉,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岳陽樓肇自漢晉,興於唐,盛於宋,距今已有1700多年曆史。北宋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以其情景交融,浩然博大的“憂樂”情懷,更使岳陽樓名播四海。岳陽樓的建築構制獨特,風格奇異,氣勢壯闊,構制雄偉。
6、閱江樓金陵全景盡收眼底南京閱江樓位於南京城西北,瀕臨長江,是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后,下詔建造的,並親自撰寫了《閱江樓記》。閱江樓於2001年建成並對外開放,從此結束了600年來“有記無樓”的歷史。閱江樓碧瓦朱楹、彤扉彩盈,具有鮮明的明代風格和古典的皇家氣派,成為南京標誌之一。登上閱江樓,放眼遠眺,浩瀚的大江風光一覽無餘,令人心曠神怡。
5、潯陽樓名人云集之地九江市背靠廬山,瀕臨長江,是江西省最北的一座城市,也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市內風景點很多,其中就有江南四大名樓之一的潯陽樓。潯陽樓因九江古稱潯陽而得名,初為民間酒樓,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年的歷史。由於九江自古以來就是長江南岸的交通要道和經濟發達城市,所以,雄距江畔的潯陽樓也歷來是名人云集之地。白居易、韋應物、蘇東坡等都曾登樓題詠,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佳話。
4、光嶽樓聊城的象徵光嶽樓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聊城的象徵,位於聊城古城的中心。光嶽樓始建於明洪武七年(1374年),是用修建城牆的餘料建成的,俗稱“餘木樓”,東昌府府治設在聊城後又改稱“東昌樓”。明弘治九年(1496年),取其近魯有光於岱嶽之意,遂改為今名。光嶽樓是魯西名勝,眾多帝王將相,文人墨客路過聊城都要登樓抒懷。清朝康熙皇帝曾四次登樓並題匾《神光鍾暎》。
3、西安鼓樓與鐘樓為姐妹樓西安鼓樓位於西安城內西大街北院門的南端,東與鐘樓相望。鼓樓始建於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樓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擊鼓報時,故稱“鼓樓”。歷經歲月滄桑,如今巨鼓早已不存,惟餘鼓樓巍然聳立。西安鐘樓是古城西安的標誌建築,面積1377平方米。建築基座為正方形,高8.6米,寬35.5米,用青磚、白灰砌築而成,四面正中各有高、寬6米的券形門洞,與四條大街相互慣穿。
2、甲秀樓四周水光山色甲秀樓始建於明萬曆26年(159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曆史。明萬曆年間巡撫江東之於此築堤聯結南岸,並建一樓以培風水,名曰“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後樓毀重建,改名“來鳳閣”。清代甲秀樓多次重修,並恢復原名。甲秀樓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實相符,堪稱甲秀。歷經四百年的風吹雨打而仍舊矗立不倒,是貴陽曆史的見證,是貴陽文化發展史上的標誌。
1、越王樓天下詩文第一樓越王樓位於四川省綿陽市,始建於唐高宗顯慶年間的古越王樓,因時任綿州刺史的唐太宗第八子越王李貞而聞名於世,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並稱為唐代四大名樓。作為中國文化名樓之一的越王樓,規模宏大、富麗堂皇。富麗堂皇的越王樓吸引了千餘年間的著名文人騷客登臨,留下著名詩篇150多件。為天下名樓之罕見,由此被譽為“天下詩文第一樓”。
10、黃鶴樓天下絕景巍峨聳立於武漢蛇山的黃鶴樓,享有“天下絕景”之稱。唐代詩人崔顥一首“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已成為千古絕唱,更使黃鶴樓的名聲久震四方。黃鶴樓是古典與現代熔鑄、詩化與美意構築的精品。它處在山川靈氣動盪吐納的交點,迎合了中華民族登高取吉的民俗和親近自然,崇尚超脫的觀念。
9、滕王閣西江第一樓素有“西江第一樓”之譽的滕王閣,雄踞南昌撫河北大道,坐落於贛江與撫河故道交匯處。依城臨江,瑰偉絕特,因“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一篇雄文《滕王閣序》而得以譽滿天下,文以閣名,閣以文傳,歷千載滄桑而盛譽不衰。登閣縱覽,春風秋月盡收眼底,近可見仿古商業街迂迴曲折,遠可觀西山橫翠,南浦飛雲,長橋臥波,令人心曠神怡。
8、鸛雀樓觸發詩人靈感之地在唐代詩人中,王之渙的名字早已印入我們心中。“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觸發詩人靈感之地,正是山西省永濟市境內的鸛雀樓。鸛雀樓,是黃河文化的標誌之一。始建於北周時期,由北周大將軍宇文護鎮守蒲州所建,原本是軍事上的瞭望樓,因時有鸛雀棲息而得名。現在我們見到的鸛雀樓,是20世紀90年代初重建的。
7、岳陽樓俯瞰八百里洞庭湖岳陽樓矗立於湖南省岳陽市古西門城頭,臨八百里洞庭,瞰萬里長江,氣勢雄偉,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岳陽樓肇自漢晉,興於唐,盛於宋,距今已有1700多年曆史。北宋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以其情景交融,浩然博大的“憂樂”情懷,更使岳陽樓名播四海。岳陽樓的建築構制獨特,風格奇異,氣勢壯闊,構制雄偉。
6、閱江樓金陵全景盡收眼底南京閱江樓位於南京城西北,瀕臨長江,是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后,下詔建造的,並親自撰寫了《閱江樓記》。閱江樓於2001年建成並對外開放,從此結束了600年來“有記無樓”的歷史。閱江樓碧瓦朱楹、彤扉彩盈,具有鮮明的明代風格和古典的皇家氣派,成為南京標誌之一。登上閱江樓,放眼遠眺,浩瀚的大江風光一覽無餘,令人心曠神怡。
5、潯陽樓名人云集之地九江市背靠廬山,瀕臨長江,是江西省最北的一座城市,也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市內風景點很多,其中就有江南四大名樓之一的潯陽樓。潯陽樓因九江古稱潯陽而得名,初為民間酒樓,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年的歷史。由於九江自古以來就是長江南岸的交通要道和經濟發達城市,所以,雄距江畔的潯陽樓也歷來是名人云集之地。白居易、韋應物、蘇東坡等都曾登樓題詠,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佳話。
4、光嶽樓聊城的象徵光嶽樓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聊城的象徵,位於聊城古城的中心。光嶽樓始建於明洪武七年(1374年),是用修建城牆的餘料建成的,俗稱“餘木樓”,東昌府府治設在聊城後又改稱“東昌樓”。明弘治九年(1496年),取其近魯有光於岱嶽之意,遂改為今名。光嶽樓是魯西名勝,眾多帝王將相,文人墨客路過聊城都要登樓抒懷。清朝康熙皇帝曾四次登樓並題匾《神光鍾暎》。
3、西安鼓樓與鐘樓為姐妹樓西安鼓樓位於西安城內西大街北院門的南端,東與鐘樓相望。鼓樓始建於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樓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擊鼓報時,故稱“鼓樓”。歷經歲月滄桑,如今巨鼓早已不存,惟餘鼓樓巍然聳立。西安鐘樓是古城西安的標誌建築,面積1377平方米。建築基座為正方形,高8.6米,寬35.5米,用青磚、白灰砌築而成,四面正中各有高、寬6米的券形門洞,與四條大街相互慣穿。
2、甲秀樓四周水光山色甲秀樓始建於明萬曆26年(159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曆史。明萬曆年間巡撫江東之於此築堤聯結南岸,並建一樓以培風水,名曰“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後樓毀重建,改名“來鳳閣”。清代甲秀樓多次重修,並恢復原名。甲秀樓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實相符,堪稱甲秀。歷經四百年的風吹雨打而仍舊矗立不倒,是貴陽曆史的見證,是貴陽文化發展史上的標誌。
1、越王樓天下詩文第一樓越王樓位於四川省綿陽市,始建於唐高宗顯慶年間的古越王樓,因時任綿州刺史的唐太宗第八子越王李貞而聞名於世,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並稱為唐代四大名樓。作為中國文化名樓之一的越王樓,規模宏大、富麗堂皇。富麗堂皇的越王樓吸引了千餘年間的著名文人騷客登臨,留下著名詩篇150多件。為天下名樓之罕見,由此被譽為“天下詩文第一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