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溫嶺軒轅

    朱高熾生性安靜,喜歡讀書,接受過武術和儒家學術的正規教育。但是朱高熾喜靜不喜動,很少在武術方面有好的表現,但是在經籍文學上面有很好的成績,也是因為不喜歡運動,就長得比較胖,甚至要有人攙扶才能走路,對於常年征戰的朱棣來說,他是打心底不喜歡朱高熾的。但是朱高熾的祖父,朱元璋卻很喜歡朱高熾,一次,朱元璋讓他審閱幾份官員的奏章,朱高熾有條不紊的先把文武兩類分開,然後給每一份做了解答。後來朱元璋立朱高熾為燕世子,也就是朱元璋認定的繼承人。

    朱棣起兵靖難,朱高熾留守北京,在靖難之役中,朱高熾的表現卻十分優秀,就是這個體態臃腫,行動不便的胖子成功守住了北京城,抵擋住了建文帝的50萬大軍,使朱棣反敗為勝,朱棣能夠成功與朱高熾是分不開的,這一戰役對整個靖難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也是朱高熾在靖難中最耀眼的一筆。在這場戰役中,建文帝曾經許諾朱高熾,只要他願意歸順,就可以封他為王,沒想到朱高熾接到信件後看都沒看,直接送給了朱棣,建文帝的離間之計失敗,這件事讓朱棣大為感動。

    朱棣早年多在外打仗,朱高熾由於身體不便,就留在後方監國理政。跟隨朱棣四處征戰的是朱棣比較喜歡的朱高煦,朱高煦和朱棣很像,練就一身好武藝。朱棣不喜歡朱高熾,就想找個理由廢了太子,改立朱高煦,所以在他出去打仗時,就派人監視朱高熾說:人們常說太子失德,要多多觀察,有什麼不好的事情趕緊奏報。被派去監視的人被朱高熾的仁厚折服,在朱棣面前說了朱高熾的很多好話。雖然朱高熾在靖難之變中表現突出,但是時間一長,朱棣還是想改立太子。 礙於朱高熾是長子,做太子期間沒有犯大錯,為人仁厚,再加上朱棣特別喜愛朱高熾的兒子,後來的明朝第五位皇帝朱瞻基,為了讓朱瞻基能做皇帝,朱棣最後只能傳位於朱高熾。朱高熾在登基之後,兢兢業業的打理朝政,因為早年間就已經監國,打下了基礎,所以上手很快。朱高熾頒佈了不少法令,先是赦免建文帝舊臣以及永樂時期的蒙冤官員家屬,允許他們返回家鄉,平反冤情。朱棣在位時的一些法令太過嚴酷和激烈,朱高熾大力糾正,重振經濟。

    朱高熾在位一年就去世,關於他的死一直以來人們也是猜測很多,有說是縱慾過度,有說是被急於登基的朱瞻基害死,也有人說是死於心臟病,死於心臟病的說法相對靠譜,朱高熾原本就不喜歡運動,身體肥胖,登基後忙於國事,過度勞累。朱高熾臨終前說:“朕既臨御日淺,恩澤未浹於民,不忍重勞,山陵制度務從儉約。”就是說朱高熾覺得自己生前沒有做多少事,沒能造福百姓,死後就不要勞民傷財,一切從簡。由於獻陵陵制不追求奢華,所以,前人在述及明陵時有“獻陵最樸,景陵最小”之說,它為此後的明陵建築樹立了楷模。

  • 2 # 歸哥聊歷史

    其實我認為這種看法,是強烈反差造成的。首先朱棣這個人確實精通暴力法則,只要是能對他權力有好處的,他不惜動用極端暴力的手段,甚至還有一些不太好寫出來的下作事蹟,搞得朝廷上下人心惶惶。反觀他的兒子朱高熾,為人方式就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品德謙虛,禮賢下士,性格也非常寬仁。很合主流文官的胃口。由這群人主修的史書自然對他讚不絕口。

  • 3 # 紅黑聖西羅

    朱高熾是朱棣的第四子,他生性寬厚仁和,儒雅開明。雖然在位時間很短,還不到一年,但上臺後赦免了朱允炆的很多舊臣,平反了不少冤獄,廢除苛政,停止用兵,發展經濟,與民休息,為後來的“仁宣之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明史》對他也是多有稱讚:“在位一載。用人行政,善不勝書。使天假之年,涵濡休養,德化之盛,豈不與文、景比隆哉。”

    他的廟號是仁宗,他完全對得起這個廟號!

  • 4 # 亦有所思

    還有另外幾個因素

    一,朱棣不敢破例。在嫡長子無過錯的情況下,反立他人。這會為整個明朝的繼承製度埋下混亂的伏筆,而且會成為一種必然。表面是挑戰整個封建社會的倫理,且不說朱棣根本不敢如此操作。就算是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也不敢把明朝江山置於無休無止的內部傾軋之中。

    或許朱棣給過朱高燧機會,可是朱高燧根本沒有體會到父親的心思,總是弄巧成拙,更或者朱高熾聰明絕頂,吉人天相,數次躲過劫殺。因為想立二兒子為帝,其實真的不難!太子失德,太子病故,太子奪權,太子不孝,太子早亡等等。可是從歷史來看,後期朱棣心屬的就是太子,因為每次出征都是朱高熾監國,所謂監國,其實就是一種考驗。不是能力的考驗,而是孝道和權欲的考驗。

    二,國家需要,朱棣從靖難開始,一直征戰。戰者,財也!我不相信國庫裡是充盈的,更不相信經過元朝殘暴的統治,和明太祖的連年征戰,老百姓不需要休養生息。歷代建立新朝,強漢,盛唐無不是在新朝甫立時實行黃老政策,與民生息,無為而治。

    明朝打不起仗了!確切地說,在短時間內不能再打仗了,且不說物資是否可以正常供給,民心向背總是需要考慮的。因此,下一位皇帝如果是仁君的話,完全可以達到國家和社會的需求。這一點朱高燧完全不符合要求,因為他好戰,直爽,衝動。在兩位皇帝都揮戈南北的情況下,第三位皇帝如此還是如此,明朝馬上就會陷入社會危機。這是朱棣不允許的!

    三,好聖孫,這個很可能是杜撰,強化朱棣對朱瞻基身份的肯定。但有一些事實與判斷相符,就是朱棣親身給朱瞻基挑選老師,而且遠征漠北也是帶著這位孫子一同前往,更命令他深入基層生活。也就是說,明朝第三任皇帝如果是出於政治和局面需求,但明朝第四位皇帝可是朱棣親身調教的,如果讓朱瞻基成為第四任皇帝,只能讓朱瞻基的父親朱高熾成為第三任皇帝,別無選擇!

    我傾向於朱棣並不喜歡朱高熾,仁慈,虛弱,寬容,這對當政者來說,是一個缺陷,儘管對文臣來說是一個福音,對自以為是的歷史編寫者來說是一種欣慰,但是熟知興衰的朱棣豈會不明白?國家強盛與君主的仁慈沒有一毛錢關係。

    朱棣,只是迫不得已,因為沒有更好的選擇!幸好還有一個朱瞻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缸的機器和4缸的機器那個噪音大?請內行和開過的朋友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