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揚州夢醒時分
-
2 # 醉眼惺忪123
皇帝就想現在大公司的老闆們。國庫就想現在大公司的市值,是用來經營公司的。需要給大家看盈虧的,私人小金庫就想老闆個人的私產,想用來幹啥就幹啥。不在公司範圍內的。
-
3 # 談歷解史
開國的皇帝知道江山打下來不容易,為了防止子孫敗家,特意制定了一套防止後代驕奢淫逸的制度,並且聲稱不得更改,節約開支是其中重要的內容。後世貪玩的皇帝不敢更改祖宗的家法,於是變著法兒從其他途徑斂財。
-
4 # 小行讀史
雖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古代皇帝雖然是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但不代表皇帝什麼事情都可以自己做主的。
古代國庫的資金就像我們今天的中央銀行裡的國庫一樣,不是屬於私人所有,每一項支出都是要經過滿朝文武開會討論同意才可以使用,並不是皇帝說用就能拿來用的,如果那個地方出現天災、或者要打仗了,修建民生工程等國家大事才可以動用國庫的資金,當然皇帝也是有屬於自己的“私房錢”的,如果皇帝辦私事需要用錢,就只能動用自己的“小金庫”。今天就來聊一聊古代皇帝的收入是怎樣子的
皇帝們的工資古代的國庫歸戶部所管,全國各地每年的稅收上繳國庫後,戶部會專門撥一部分的資金給皇帝,供皇傢俬家所用,稱為內孥,以宋清兩代為例,宋代歷代皇帝每個月都有1200貫錢的工資,宋代10貫錢等於一兩黃金,按照現在一克黃金280元人民幣來計算,120兩黃金等於1680000RMB,也就是說宋代皇帝一個月高達160萬多人民幣,宋代的生活水平比較低,這筆工資放到現在也是很高水平的了;到了清代,皇帝也是要拿工資的,稱為“體己銀子”,負責管理皇家收入的稱為“內務府”。
除了皇帝本人,皇帝的眾多老婆們、兄弟姐妹們、岳父岳母們以及其它親戚,這些人不用幹活每年還可以領工資,如果皇帝的自己的工資不夠花,還會加收各種各樣的賦稅。
皇帝們的私人產業古代皇帝花錢大手大腳,這些錢對他們來說肯定不夠用,除了工資,皇帝們還有屬於自己的私人產業。
例如明代皇帝為了增加自己的私房錢,曾經派遣太監擔任礦監收稅官到全國各地的礦區收稅,這些礦稅直接進入皇帝的“小金庫”裡。還有皇帝們會以低價買入老百姓的土地作為皇莊,這些皇莊裡的所有收入都是屬於皇家的,不用向朝廷繳稅。
到了清代,滿清皇帝為了使自己有更多的錢花,大肆進行圈地活動,派遣自己的親信壟斷絲綢產業,比如曹雪芹家族三代繼承的江寧織造這一官職,就是當年康熙皇帝為了斂財而派遣自己的家奴曹寅擔任的,江寧織造壟斷了江南大部分的絲綢業務,高檔絲綢獻給皇家,次一點的則銷往民間,這些絲綢的收入都是歸內務府所有,換句話說就是這些錢和絲綢都落入皇帝的私人錢袋子。當然除了絲綢行業,像瓷器、茶葉等暴利行業內務府都有經營。可想而知,清朝皇室多有錢。
-
5 # 一貳一橙
“國庫”這一說法大抵開始於夏朝時期,以嗇夫一職掌管國家經濟權力,負責徵收農業作物,也就是徵稅。
到了周朝,因為地方大了,體制發展了,人口、事務也多了,相應的官職也就自然大幅增長。周王以太宰總管內廷之事,而在太宰屬下的庶府,則是負責王府庫藏的,也就是天子的“私人小金庫”。
一些開明的皇帝,每年十幾萬兩的工資已經可以過得很好了,可像一些吃喝玩樂、不思進取的,那麼一點小錢還不夠他一天作出去的。那這侯要怎麼辦呢?一般來說,皇帝再窮,也不可能去和國庫拿錢的。
因為國庫有專人打理,特別是熟悉經濟學的高手,他們會記下每一筆賬,專款專用。如國家祭祀、荒年賑災、打仗用兵、水利工程、基礎建築這些都要一筆一筆地記清楚。而皇帝用錢大多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比如建個圓子、養個戲班、賞個下人什麼的,這是屬於暗賬,不能擺到明面上的。
可國庫專員可不會管你這一套,反正皇家從國庫拿走多少都要記清楚,給面子的就幫你掩飾掩飾,不給面子的就直接在朝廷上懟你,並加上御史、百官一起懟你,皇帝還得誇獎,不能說他們錯了。像同治皇帝在內憂外患之際還要修頤和園,要國庫出錢,可戶部個個喊窮,整整拖了他一年才動工。所以與其這樣花錢都花得不安心,還不如自己弄個“小金庫”呢!清朝以前,皇帝的“小金庫”基本都是太監負責的。
一旦遇到皇帝要用大錢了,就可以賣官鬻爵,讓想做官的人花大價錢賣下官位,然後再讓吏部這些主管官員任命的部門給他們安排好,這樣就可以繞過戶部,中飽私囊了。
賣官是來錢最容易,也是最多的一個途徑。其他的還有加強徵稅:如漢武帝時期的口賦徵收,從貪官身上下手:如乾隆時期的議罪銀等。
-
6 # 唯是歷史君
當然會有了,在中國古代皇家財政與國家財政都是分開的。
不過,天下是皇家的天下,所以就避免不了皇帝會把手伸國庫中,把國庫的錢財變為皇傢俬有,這是左口袋掏右口袋的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按理說這天下都是皇帝的,就沒必要將公家國庫的錢變為皇家的私房錢了。道理雖如此,但在清朝以前,皇帝是一直都有私房錢的呢。
皇帝的小金庫就是管皇宮的,國家一旦遇到戰爭、災荒之類大事的時候,大臣們總是念唸叨叨想讓皇帝破點財,拿出點小金庫的私房錢度過難關,還會讓皇宮後院大臣一同捐款,度過難過,有時候就連主管財政的三司官員也會厚著臉皮跑去向皇帝借錢,皇帝雖然極不情願,但也只好借錢給政府。雖然政府很講誠信,總是能夠把皇帝的私房錢按時歸還,但就是這樣皇帝也忍受不了這種形同勒逼的所謂借錢。
-
7 # 14885143955
應該古代皇帝不會管理私人金庫,好多皇宮開支都由大丞負責支出。國庫古代由宰相管理經濟收入和支出,有賬行明細登記的,皇宮支出開支大了也許曲大權丞找宰相拿點,因皇權至高無尚,國家都皇帝的何況點銀兩支出。
回覆列表
國庫是有賬可查的,大臣都看得到,私人小金庫想怎麼花就怎麼花。跟現在一個樣啊,你家裡的錢跟你自己私房錢花起來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