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羅小胖愛理財

    一、20歲的冒進,用錢來買經驗

    20歲的年紀,真的好,這個年紀不用操心太多的事情,很多人都還沒有成家,父母也尚有一份收入,所需要做的,只是照顧好自己即可。而這方面來講,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便是最大的安慰了。

    但是,個人覺得,即便是20歲剛出社會的年紀,我們也應該重視理財,因為這個時候,是人生最寶貴的年紀,也是什麼都可以嘗試,風險也能承擔得起的年紀。所以,適當的投資理財,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理財方面來講的話,20歲的年紀可以選擇各種各樣的理財產品都投一投,例如股票、基金、信託、保險等等,所需要做的,也是投資之後來總結,到底哪種投資方式更加的適合自己,以此來奠定未來的投資走向。

    例如,小胖在2015年的時候便投過股票,那時候傾全身家當2萬元進去走了一遭,最終的結果肯定是不理想的,虧損過萬後黯然離場。但是,這次的投資卻讓自己認識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股票不是自己能夠駕馭的。從此,便開始了其它理財方式。

    二、30歲的穩健,不求暴利,但求持續收益

    小胖馬上也是奔三的人了,很慶幸自己在20幾歲的年紀裡嘗試過很多的理財方式,例如P2P、指數基金、貨幣基金、定期理財、股票等等,而經過一系列的實驗發現,最終適合自己的只有指數基金、貨基以及定期理財產品。

    小胖之前看過一本書,叫做《30歲以後靠錢賺錢》,一開始覺得應該是一本心靈雞湯的書,畢竟對於沒有接觸過理財的人來說,什麼靠錢賺錢完全是一種口號,賺錢肯定得靠自身的能力和工資啊。後來才發現自己想錯了,如果30歲之後還只靠死工資的話,那個人的發展也就基本上定格了。

    這方面來講,小胖目前的資產配置偏穩健型,其中60%投的是貨幣基金以及定期理財產品,40%投的是指數基金,這樣配置有一個好處,不至於大賺,但也不至於大虧。而錢,卻不斷的在增長,這剛好是自己這個年紀所期望看到的。

    三、40歲的保守,風險應該控制住

    經過了20歲甚至是30歲的實驗之後,40歲時已經總結出了一套完全適合自身的投資理財的方式,這個時候資金也已經有了一定的原始積累,可以投的也就更多了,如信託、房產、商鋪甚至是拿出點錢和別人合夥創業都行。

    但是,40歲的年紀裡,風險承受能力應該比年輕時更低了。因為這時候所考慮的有家庭、孩子以及未來的養老生活等等,所以哪怕是冒進一點,也不會貪圖太大的收益。

    小胖在一個理財群裡見過一位40歲的朋友分享收益,按此收益推算出她應該有200萬的現金,正在羨慕之際,她卻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讓人印象深刻的話:“到我這個年紀,手上有200萬現金其實是很正常的事情,就好像是20歲有5萬存款一樣正常。”

    而這位朋友的資產配置,也絕對保守型的。基本上一半的資產都投了銀行定期理財產品,剩餘的拿出了一小部分炒股,還有一部分配置了指數基金,其它的,則拿來作為風險應對資金。

    其實,自從接觸了理財之後,小胖越發覺得光靠工資過日子的思維已經過時了,工資是原始資金的積累,但是與此同時必須要輔以理財的手段,讓自己的存款不斷的錢生錢,只有這樣,才算是對資金負責。

    小胖經歷了20歲的階段,目前30歲的階段理財配置也已經有了明確的目標和計劃,希望自己到40歲的年紀時,也能如這位朋友一樣手上有200萬現金,名下有房產、車子等等,這樣,一輩子才沒有白活,不是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譚嗣同為什麼可以對生死看的那麼淡然?決絕就義,他不怕面對死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