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東於也

    你好,很高興回答您問題,我是兩個寶寶的媽媽,小寶也快三歲了,也是不怎麼聽話,當孩子由於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脾氣或打滾哭鬧時,父母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憐憫或讓步,更不能和他討價還價。可以採取躲避的方法,暫時離開他。當無人理睬時,孩子自己會感到無趣而做出讓步。例如:孩子吵著買玩具,甚至在地上打滾,父母可採取不勸說、不解釋、不爭吵的方法,讓孩子感到父母並不在意他的這些行為。當孩子鬧夠了,從地上爬起來時,父母可以說:“我們知道你不開心,但你現在不鬧了,真是一個好孩子。”並表示出自己的高興、滿意和對孩子的關心,然後跟他講道理,分析他剛才的行為對不對,這種冷處理的方法往往是比較有效的。比那種大人越吼聲音越高,孩子越鬧越兇的方法還是可取的。

    2、轉移注意力。

    這種方法用語這個年齡段非常見效。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為新鮮的東西吸引的心理特點,把孩子的注意力從他堅持的事情上轉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在家庭教育中應建立良好的親子溝通關係,讓親情得以雙項交流,家庭教育就會多幾分順利,另外,做家長的要學會心理換位,設身處地的從孩子所處的位置、角色、情境去思考、理解和處理問題,深刻體察孩子潛在的行為因素,這樣親子之間的關係就會更加融洽。寶寶三歲多點就可以去上幼兒園了,慢慢來,一定要有耐心,加油!祝寶寶健康快樂地成長!

  • 2 # 樸雅讀繪本

    三歲半的孩子和大人對抗鬧情緒,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孩子兩歲以後就開始萌發自我意識,他們就開始和大人對抗鬧情緒。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正常規律。

    我家孩子目前快兩歲半了,他也很喜歡和大人對抗鬧情緒。有時候她他會執拗得和人反著來。剛開始我會採用反話讓他去執行。比如,他不想吃飯,就說既然你不吃了,那都給媽媽吃吧。然後他就會搶著把飯吃完。開始我覺得用這種方法真是太好了。漸漸的我發現,這方法也不管用了。如果不反著說的話,他就不會去做的事情了。

    那麼什麼樣的方法才讓孩子不和自己對著幹呢?

    我們不能命令孩子去做什麼?你應該做什麼?你要去做什麼?用這些句子表述的時候,孩子就會反抗,他就很不願意去做。

    我們可以用溫和和善的語氣說。舉例說明:我們一起去收拾玩具吧。我肚子餓了,我們去吃飯吧。我們送小螞蟻回家吧。…

    這些辦法的最常見好處是,要是孩子不按照你提議的去做,你就可以跳過這件事不再提,又不會覺得沒有面子。還有就是,你既然沒有明確要求她做什麼,孩子就很難對你說的話反著做了。

  • 3 # 小欣媽媽育兒

    3歲半的孩子和大人對著幹很正常,是其該年齡段的成長特點

    為什麼屬於正常?

    這就要求我們去了解一下孩子在每個年齡段可能會出現的心理和生理成長的共性,這樣才能順應孩子的成長規律。

    依據

    根據耶魯大學40年研究成果出版的一套圖書,《你的N歲孩子》就是關於孩子不同年齡段成長特點的一個總結

    1歲左右孩子的成長很快,但也很難溝通,因為他還不會表達。

    2歲是個可怕的年齡,一不留神你就會面臨各種挑戰。

    3歲的孩子總是和你對著幹,很多能力好像也倒退了。

    4歲的孩子,喜歡一切新奇的事物,有著變幻莫測的想象力。

    5歲是父母的一段美好時光,這個年齡的孩子總是能夠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並且有了很好的自我剋制能力。

    當我們瞭解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共性或者說成長規律,那麼我們再回頭來看3歲的孩子搗亂這個問題就會釋然很多。因為這是3歲孩子的共性,是孩子自身的發展規律。

    家長該怎麼辦?

    首先,孩子雖然有共性,但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有自己不同的性格行為特點,每個孩子的成長髮育有先有後,我們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成長節奏

    其次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的“感受、想法、和決定”

    1,感受,指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感受。傳統教育上很忽略孩子的感受,一般都是命令的的語氣,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旨意去達到某個結果,從來沒想過孩子的感受。

    2,想法,想法的產生和感受是密切相關的。如果你能體會到孩子的感受,那麼孩子覺得你是和他有一樣的經歷,那麼他對事情的想法,會很容易取決於你的想法。

    3,決定,孩子最終的決定和他的感受以及想法是不可分割的。正如前面提到當他的想法取決於你的想法時,自然而然決定就會很容易採取你想要看到的。

    最後,對孩子的教育方式

    我們都知道有以下四種

    1,權威型,孩子不按照你的想法就是不行。

    2,忽視型,對孩子身體或心理需求全不瞭解。

    3,遷就型,總是在妥協孩子。

    4,威信型,與孩子有規矩且有原則。

    我想應該選擇哪一個,我們一目瞭然。

    管教孩子的過程中,比起非要改變孩子的行為,倒不如先去考慮孩子的感受,當與孩子建立心與心的連線,並選用恰當的教育方式,孩子才會自願的和你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

  • 4 # 夏大花

    估計父親或母親兩個人配合得不好!比如,孩子打了母親一巴掌,父親在旁邊認為他的孩子好乖,好聰明。以至於孩子就認為她做的是對的。一次二次就這樣重複。還有就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婆婆 、 爺爺馬上來爭到,馬上來給孫女長威風,這樣長期護著。導致孫女不聽話,摔東西。就是長大了,也害了孩子。沒教一個好樣子。要使孫女聽話,在父母教育時,婆婆爺爺自己走開。不要在旁邊發言。發言也是幫著兒子、媳婦的思路說。或者父親教育女兒,母親就不要在旁邊說話,或者同父親站在同一個角度,一起說同樣的話。不要這個說一樣,另一個說一樣。

  • 5 # 鄉下香雲

    做父母的一定要好好教育和引導,現在是寶寶的叛逆期,大人不要和寶寶太較真,你越是不讓幹什麼,他卻和你對著幹,可以用玩具和他感興趣的事情來吸引注意力,和寶寶說話時多講理,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 6 # 孩子的事兒

    這個年齡是自主意識萌發階段!不聽話,自以為是,凡事都要自己來!這是生理上的長大而引起心理上的變化。如果這個階段能耐心引導,那麼以後會是一個很懂事的孩子。如果跟她硬碰硬,估計以後會有更大的麻煩。

  • 7 # 芳芳聊育兒

    有自己的想法,那麼這個配合裡是否尊重小孫女的個人意願,建議有情緒儘量不對著來,可以提供選擇,把主動權給到孩子,孩子有了主動性大人也有可接受的範圍,這樣大家能合作相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袁世凱作為皇帝,曾大規模選妃,請問他的三宮六院一共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