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諮詢師天生
-
2 # 凱恩斯
個人認為,對於中國,美聯儲議息會議鴿派轉向,為我們中國提供了很好的結構性改革機遇,也帶來了投資機遇期。
美聯儲停止加息直到2020(具體視通脹情況),並大概在9月退出縮表是一個非常好的利好。從美國的角度,停止加息雖然使得美國資產價格有了上升的空間,但是美元的疲軟會讓美元前幾年迴流的態勢被逆轉,這種逆轉可能是綜合性的,比如從美股或者美債,甚至從產業領域流走(實際上產業資本認為美國房租和工資過高)。這些美元急於找到下一個站點。
如果貿易協議能夠簽訂,不管最終條款是什麼細節,最終的結果就是國際資本會產生新的焦點。這種焦點我們從日本身上已經明確得到了過往經驗。
日本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在1982-1983期間(我們現階段差不多),這個時候美日也開始貿易摩擦,到1985年美日簽訂協議。接下來日本獲得了五年的視窗期,這五年外資大規模進入日本,直到1990年-1991年日本出現了新的問題。
我們看到,開放必然帶來巨大的資本流入,當然我們也要強調前車之鑑。日本在五年視窗期本來是想進行徹底的結構化改革,但是由於內外壓力和很多行為慣性,日本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出現了時延。特別是對於房地產泡沫的管控。其在外資進入的五年內繼續奉行了大水漫灌的政策,並且在90年代伊始,對於房地產泡沫的處理也過於倉促,結果形成了教訓。
如果美聯儲政策轉向,再疊加貿易談判順利。2019年中國將獲得至少一年的發展視窗期,今年的GDP應該不用擔憂。如果中國需要加長版的視窗期,則還是需要抓緊改革開放,抓緊完成產業升級或者統稱為結構性改革,要讓外資進來,不能只進入金融領域,要讓外資進來之後開廠設店,僱傭中國的工程師,投入固定資產進行經營。如果很好的鎖定了外來的產業資本,那麼未來就是一個正向的經濟和金融的迴圈過程。我們會看到經濟和金融相互強化的經濟,我們將在經濟上超越美國,畢竟,我們的市場比他們大得多。
人均GDP能夠躍上1萬美元,並且能夠致力於結構性改革和開放的國家,如今來看主要先例是日韓,不過他們在人均3萬美元之後又出現了科技瓶頸。這方面的思慮對於華人過於長遠,到那個水平,我們是需要用科技和美國,日本,歐盟PK,你只有更強的製造業韌性,更多的科技產品輸出才可以再上層樓。不過現階段我們依然在1萬美元附近,還有很大空間,也有很多的時間來調整我們的經濟結構。
回覆列表
觀點放在前面,第一,美聯儲目前政策選擇空間非常狹窄,降息加息都面臨兩難。第二,6月議息會議加息的可能性減少,但不意味著沒有。第三,降息的可能性增加,但依舊可能性 偏小。
首先來說,3月美聯儲按兵不動是符合市場主要預期的,從長期利率來看,市場認為美聯儲最終將屈服於經濟下行的壓力,開始降息,但雖然美聯儲減小了縮表規模,調低了加息預期,鷹派人數也響應減少,但並未放棄加息。
第二,從美聯儲角度來說,不放棄加息有以下幾個考慮:1,通脹保持了較好水準,失業率預期有所上升,但也不錯。2,中美貿易協議仍然存在變數,如果沒有達成協議,那麼關稅會導致輸入性通脹上升,增加加息壓力。3,美聯儲的 經濟預期實際上還是好於市場,同時1季度的經濟資料很可能比預期要好,政府關門的衝擊沒有想象中那麼大,這增加了美聯儲對經濟的信心。4,按照美聯儲計算,現行利率與中間利率仍然存在差距,大概是1-2次加息。
第三,美聯儲政/策存在的矛盾點包括:1,市場預期美聯儲降息,導致資產價格盲目上漲,但實體經濟並未表現良好,這導致美聯儲加息降息兩難。2,特朗普對美聯儲的公開壓力讓美聯儲實際的政/策空間變小,而且更傾向於反向操作。3,通脹資料較好,資產價格上升的風險更值得美聯儲注意。
那麼下一步的可能性來說,從美聯儲調低加息預期,可以判斷加息的可能性變低了,但正如上面所說,加息仍未被美聯儲放棄,總得來說,我覺得6月維持現有貨幣政/策的可能性要大於加息,再大於降息。
那麼資產價格可能會在6月面臨預期落空的重創,甚至可能傳導進國內市場,這個投資者要格外注意。同時美元下行的趨勢更加明顯,外匯和黃金投資者要更加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