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際網路上流行一句話:“你就是列文虎克?”用以形容對圖片觀察特別細緻的人,他們總能發現一些常人忽略的細節,讓網友嘖嘖稱奇。列文虎克是誰?為什麼用他來形容觀察細緻的人?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吧。
安東尼.範.列文虎克1632年生於荷蘭,小時候家庭不是很富裕,沒有上過幾天學,就去了一個布匹店當了學徒。後來,列文虎克自己開了一個布匹店,生意卻一直也不太理想,他不得不去找了一份新工作:在市政廳看大門。
在那個時代,人們已經學會了磨製玻璃鏡片,由於矯正近視,或者用來製作顯微鏡和望遠鏡。尤其是顯微鏡,它是許多科學家夢寐以求的工具,透過顯微鏡,人們可以看到許許多多肉眼看不到的新奇東西。
列文虎克也想要一臺顯微鏡,但是他微薄的工資不足以負擔昂貴的顯微鏡。不過做一個看門人,工作並不忙碌,有許多無聊的時間需要打發。於是,他開始自己動手磨製鏡片,製作顯微鏡。沒想到一發不可收拾,他在一生中磨製了500多個鏡片,製作了400多個顯微鏡。
列文虎克製作的顯微鏡結構並不複雜,主要就是一個金屬支架加上一個玻璃鏡片。把觀察的樣品紮在鏡頭前面的針上,眼睛在鏡頭後面觀察,透過調整旋鈕調節樣品的遠近,就可以看清物體了。
列文虎克的顯微鏡雖然結構簡單,但是放大本領卻非常不一般,可以放大三百到四百倍,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顯微鏡。自從有了顯微鏡,列文虎克的生活就一點也不無聊了,他用顯微鏡去觀察所有他能找到的東西。由於虎克本身就是個看大門的,壓根不需要考慮這些東西是被人們喜歡還是厭惡。
比如,列文虎克找到了一個從不刷牙的老人,取了他的一塊牙垢觀察,結果發現牙垢裡有許許多多動來動去的東西,列文虎克給它起名字“小動物”,這實際上就是牙垢中的微生物——細菌。
(列文虎克畫出的細菌)
再比如,列文虎克有一次半夜從床上爬起來,觀察自己的精液。他第一次看到了精子,並且猜測出這就是父親種在母親身體裡的種子。列文虎克後來觀察了許多動物的精液,也分別看到了它們的精子。
(列文虎克觀察到的不同動物的精子)
列文虎克還用它的顯微鏡觀察跳蚤,並畫出了跳蚤的各種細節,包括跳蚤的的卵。他的工作說明了各種蟲子並不是從腐肉中自然產生的,而是由蟲卵孵化而成的。
(列文虎克畫出的跳蚤細節)
列文虎克的發現震驚了當時的社會名流,許多人紛紛向列文虎克求購顯微鏡,這其中甚至包括了英國女王和俄國沙皇。不過,列文虎克對自己的顯微鏡製作過程守口如瓶,也不願意輕易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發現。
幸好,虎克有一個好朋友格拉夫,他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他苦口婆心的勸說虎克將自己的發現寫信寄給英國皇家學會。他告訴虎克,這是科學發展的需要,大家一起去驗證你的結果,科學才能發展,而不是為了偷你的顯微鏡技術。終於,虎克貝格拉夫說動了,他將自己的發現寄給英國皇家學會。在一封信中,他寫道:
“……在一粒沙子中,有一百萬個‘小動物’,而在一滴水中,有270萬個‘小動物’……”
這一簡單的論述,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對微生物的描述。但是英國皇家學會接到這些信件,也無法判斷是真是假,因為列文虎克拒絕公開他的顯微鏡製作方法。皇家學會委託了一批科學家對虎克的結果進行驗證,其中包括以心靈手巧著稱的著名科學家——羅伯特.胡克。
胡克等人經過幾個月的研究,認定虎克的圖是真實準確的。於是,決定授予列文虎克——這個沒受過什麼正規教育, 連英語都不會說的荷蘭看門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稱號。同時,列文虎克也被認為是微生物學的開拓者,被稱為“微生物學之父”。
既然說到了胡克,我們就也來介紹一下這位與虎克名字很像,也喜歡做顯微鏡的科學家。
羅伯特胡克是英國著名科學家,英國皇家學會實驗室主管。胡克是一個多面手科學家,在物理學、建築學、儀器製造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但是由於在與牛頓的鬥爭中敗北,造成自己的畫像沒有一副流傳於世,上面的畫像是藝術家根據猜測畫出的胡克像。
比列文虎克稍早,羅伯特胡克就製造了自己的顯微鏡。他的顯微鏡是一個複式顯微鏡,也就是由多組鏡片構成的。油燈發出的光經過凸透鏡後會聚在樣品處把樣品照亮,透過鏡筒前後的兩塊玻璃鏡片,樣品就被放大了。
胡克的顯微鏡原理與現代的光學顯微鏡基本原理是相同的:物體發出的光經過物鏡後第一次放大,形成一個倒立放大的實像。這個實像再經過目鏡,進行第二次放大,形成一個倒立放大的虛像。物體的放大倍數就等於目鏡放大倍數和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胡克的顯微鏡大約可以放大一百多倍。
1665年,胡克出版了《顯微術》一書,書中詳盡的介紹了自己用顯微鏡觀察到的微觀世界。當然,作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胡克是有身份的,絕對不會觀察精液和牙垢這種讓人作嘔的東西。比如,他去觀察軟木塞,發現軟木塞的蜂窩狀結構。於是,胡克就給這一個個的小格子起了個名字——細胞。
(胡克畫出的軟木塞結構)
其實,胡克所觀察到的是死掉的細胞壁,活的細胞是幾年以後由列文虎克看到的。
後來,人們逐漸認識到,許多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直到一百多年後,德國生物學家施萊登和施旺透過大量的觀察研究得出了結論:所有的植物和動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並最終發展成為現代的細胞學說。細胞學說認為:一個細胞是一個單獨的有機體,它有自己的生命,但是又可以和其他細胞配合工作。新的細胞由老細胞繁殖分化而成。
細胞學說與進化論是現代生命科學最重要的內容,正是由於這兩種學說的出現,人們才真正認識到生命科學不是神學,不是哲學,而是一種自然科學。
最近網際網路上流行一句話:“你就是列文虎克?”用以形容對圖片觀察特別細緻的人,他們總能發現一些常人忽略的細節,讓網友嘖嘖稱奇。列文虎克是誰?為什麼用他來形容觀察細緻的人?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吧。
列文虎克——從看門人到皇家學會會員安東尼.範.列文虎克1632年生於荷蘭,小時候家庭不是很富裕,沒有上過幾天學,就去了一個布匹店當了學徒。後來,列文虎克自己開了一個布匹店,生意卻一直也不太理想,他不得不去找了一份新工作:在市政廳看大門。
在那個時代,人們已經學會了磨製玻璃鏡片,由於矯正近視,或者用來製作顯微鏡和望遠鏡。尤其是顯微鏡,它是許多科學家夢寐以求的工具,透過顯微鏡,人們可以看到許許多多肉眼看不到的新奇東西。
列文虎克也想要一臺顯微鏡,但是他微薄的工資不足以負擔昂貴的顯微鏡。不過做一個看門人,工作並不忙碌,有許多無聊的時間需要打發。於是,他開始自己動手磨製鏡片,製作顯微鏡。沒想到一發不可收拾,他在一生中磨製了500多個鏡片,製作了400多個顯微鏡。
列文虎克製作的顯微鏡結構並不複雜,主要就是一個金屬支架加上一個玻璃鏡片。把觀察的樣品紮在鏡頭前面的針上,眼睛在鏡頭後面觀察,透過調整旋鈕調節樣品的遠近,就可以看清物體了。
列文虎克的顯微鏡雖然結構簡單,但是放大本領卻非常不一般,可以放大三百到四百倍,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顯微鏡。自從有了顯微鏡,列文虎克的生活就一點也不無聊了,他用顯微鏡去觀察所有他能找到的東西。由於虎克本身就是個看大門的,壓根不需要考慮這些東西是被人們喜歡還是厭惡。
比如,列文虎克找到了一個從不刷牙的老人,取了他的一塊牙垢觀察,結果發現牙垢裡有許許多多動來動去的東西,列文虎克給它起名字“小動物”,這實際上就是牙垢中的微生物——細菌。
(列文虎克畫出的細菌)
再比如,列文虎克有一次半夜從床上爬起來,觀察自己的精液。他第一次看到了精子,並且猜測出這就是父親種在母親身體裡的種子。列文虎克後來觀察了許多動物的精液,也分別看到了它們的精子。
(列文虎克觀察到的不同動物的精子)
列文虎克還用它的顯微鏡觀察跳蚤,並畫出了跳蚤的各種細節,包括跳蚤的的卵。他的工作說明了各種蟲子並不是從腐肉中自然產生的,而是由蟲卵孵化而成的。
(列文虎克畫出的跳蚤細節)
列文虎克的發現震驚了當時的社會名流,許多人紛紛向列文虎克求購顯微鏡,這其中甚至包括了英國女王和俄國沙皇。不過,列文虎克對自己的顯微鏡製作過程守口如瓶,也不願意輕易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發現。
幸好,虎克有一個好朋友格拉夫,他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他苦口婆心的勸說虎克將自己的發現寫信寄給英國皇家學會。他告訴虎克,這是科學發展的需要,大家一起去驗證你的結果,科學才能發展,而不是為了偷你的顯微鏡技術。終於,虎克貝格拉夫說動了,他將自己的發現寄給英國皇家學會。在一封信中,他寫道:
“……在一粒沙子中,有一百萬個‘小動物’,而在一滴水中,有270萬個‘小動物’……”
這一簡單的論述,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對微生物的描述。但是英國皇家學會接到這些信件,也無法判斷是真是假,因為列文虎克拒絕公開他的顯微鏡製作方法。皇家學會委託了一批科學家對虎克的結果進行驗證,其中包括以心靈手巧著稱的著名科學家——羅伯特.胡克。
胡克等人經過幾個月的研究,認定虎克的圖是真實準確的。於是,決定授予列文虎克——這個沒受過什麼正規教育, 連英語都不會說的荷蘭看門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稱號。同時,列文虎克也被認為是微生物學的開拓者,被稱為“微生物學之父”。
羅伯特.胡克——命名細胞的人既然說到了胡克,我們就也來介紹一下這位與虎克名字很像,也喜歡做顯微鏡的科學家。
羅伯特胡克是英國著名科學家,英國皇家學會實驗室主管。胡克是一個多面手科學家,在物理學、建築學、儀器製造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但是由於在與牛頓的鬥爭中敗北,造成自己的畫像沒有一副流傳於世,上面的畫像是藝術家根據猜測畫出的胡克像。
比列文虎克稍早,羅伯特胡克就製造了自己的顯微鏡。他的顯微鏡是一個複式顯微鏡,也就是由多組鏡片構成的。油燈發出的光經過凸透鏡後會聚在樣品處把樣品照亮,透過鏡筒前後的兩塊玻璃鏡片,樣品就被放大了。
胡克的顯微鏡原理與現代的光學顯微鏡基本原理是相同的:物體發出的光經過物鏡後第一次放大,形成一個倒立放大的實像。這個實像再經過目鏡,進行第二次放大,形成一個倒立放大的虛像。物體的放大倍數就等於目鏡放大倍數和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胡克的顯微鏡大約可以放大一百多倍。
1665年,胡克出版了《顯微術》一書,書中詳盡的介紹了自己用顯微鏡觀察到的微觀世界。當然,作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胡克是有身份的,絕對不會觀察精液和牙垢這種讓人作嘔的東西。比如,他去觀察軟木塞,發現軟木塞的蜂窩狀結構。於是,胡克就給這一個個的小格子起了個名字——細胞。
(胡克畫出的軟木塞結構)
其實,胡克所觀察到的是死掉的細胞壁,活的細胞是幾年以後由列文虎克看到的。
後來,人們逐漸認識到,許多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直到一百多年後,德國生物學家施萊登和施旺透過大量的觀察研究得出了結論:所有的植物和動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並最終發展成為現代的細胞學說。細胞學說認為:一個細胞是一個單獨的有機體,它有自己的生命,但是又可以和其他細胞配合工作。新的細胞由老細胞繁殖分化而成。
細胞學說與進化論是現代生命科學最重要的內容,正是由於這兩種學說的出現,人們才真正認識到生命科學不是神學,不是哲學,而是一種自然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