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176039187574

      蘇臺覽古   李白   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   詩的大意是:破舊的宮苑,荒涼的姑蘇臺依然殘留在原處,只是楊柳樹   長出了嫩嫩的新葉。採菱姑娘那清脆的歌聲帶來了無限的春意。現在只有長   江上空的明月還掛在天上,這輪月亮以前也曾照過昊國宮殿裡面的人啊。   這首看起來是描寫景物的詩,實際上是詩人借描寫景物來抒發自己對吳   國亡國的悲痛心情。詩裡記載了一段真實的、引發人們無限思考的歷史事件   。   春秋時期,吳國與越國兩個國家相處得很不融洽。吳國的大王閨閭任用   賢臣伍子胥和軍事家孫武,國家漸漸地強大起來。但很不幸的是,吳國在與   越國的戰爭中敗給了越國,吳王闔閭也受了傷,在退兵途中死去。下一位君   王夫差繼位後,仍然大力發展國家,無論在經濟上還是軍事上都有了飛速的   進步。兩年後,吳王任命伍子胥為大將,派兵攻打越國,結果大勝而歸。   越王勾踐向吳王求和,夫差答應之後,把勾踐夫婦困在吳國,讓他們做   些粗重的活兒。勾踐夫婦裝得非常聽話、順從,吳王就慢慢地信任了他們,   三年後放他們回了越國。回國後,勾踐抱著復仇的決心精心治理國家,對自   己要求也異常嚴格,每天睡在柴草上,還不時用舌頭去舔吊在屋頂的苦膽,   以此提醒自己要報仇雪恥。這就是成語“臥薪嚐膽”的來歷。   在越國強盛的同時,吳國卻逐漸衰落下去。夫差在戰勝越國後放鬆了對   國家的治理,整天沉迷於酒色之中,不理政事。多年後,越國的實力已遠遠   超過了吳國。在隨後的戰爭中,越軍取得了完全的勝利,他們燒燬了吳國的   姑蘇臺,夫差也被迫自殺,吳國從此滅亡。   這首詩是詩人李白在遊覽已被燒燬的姑蘇臺時作的詩,以此表達詩人對   國運衰敗的無奈淒涼之情。   蘇臺覽古   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 蘇臺,即姑蘇臺。相傳是吳王夫差特意修建來和西施嬉戲作樂為長夜之飲的地方。李白為此寫過一首《烏棲曲》,詩中寫道:“姑蘇臺上烏棲時,吳王宮裡醉西施。”賀知章初讀其詩,慨嘆說:“此詩可以泣鬼神矣 !”這首絕詩取材與《烏棲曲》相同,但是在情感體驗的表達方式和藝術技巧的處理上,卻呈現出另一種韻味,同樣是一首可以泣鬼神的絕唱。 興由“蘇臺覽古”而起,抒發古今異變,昔非今比的感慨,則今日所見之苑囿臺榭,已非昔日之苑囿臺榭;今日苑囿臺榭的楊柳青青,無邊春色,不僅令人想起它曾有過的繁華,更令人想起它曾經歷過的落寞。起句的“舊苑荒臺 ”,以極衰颯之景象,引出極感傷的心境;而“楊柳新 ”,又以極清麗的物色,逗引起極愉悅的興會。前者包含著屬於歷史的巨大傷痛,讓人不由去作深沉的反省;後者又顯示出大自然無私的賜予,召喚著人們去追求、去享受、及時行樂。第二句,繼續對這種感受作進一步烘托。由柳岸湖中傳來一曲曲悠揚悅耳的江南小調,更為這人世間不盡的春花春月增添了無限的柔情蜜意。不勝,猶不盡。“不勝春”三字,似乎將人們的歡樂推向了極致。但此時此刻,正是這些歌聲,勾引起詩人的無限悵惘:昔日的春柳春花,吳王的驕奢,西子的明豔,以及他們花前月下的歌舞追歡,館娃宮中的長夜之飲,都不斷在詩人的腦海中盤旋浮動,使詩人躁動不安。由此,引出了三四兩句。這是經由“舊苑荒臺”逗引起的情感體驗的進一步昇華。人間沒有不散的筵席,物是人非、江山依舊,昔日蘇臺富麗堂皇,歌舞昇平,今天只剩下那斜掛在西江之上的一輪明月了。這兩句景色悽清,情感古今,以含蓄不盡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使讀者的情感體驗產生了新的飛躍。永恆的西江明月和薄命的宮中美人 ,作為一組具有特殊象徵意義的語境,旨意遙深,感人肺腑! 這首詩所表述的不僅有古今盛衰的歷史喟嘆,而且有執著強烈的生命意識。因為,作為萬物之靈的人,   總是在不斷追求著自由自在,追求著超越解脫。但是,這種渴望與追求常常難以實現,人就常常難免陷入一種痛苦絕望的境地。古今賢愚,莫不如此,英雄美人,無一例外。   2.這首詩是懷古之作,運用了對比的手法。   3.《蘇臺覽古》著重描繪姑蘇臺今日的荒涼,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襯托人事的變幻無常,抒寫了詩人內心的感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正常人為什麼突然會得癲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