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域西行

    為何說《魯濱遜漂流記》與啟蒙運動中的啟蒙思想有著內在聯絡?

    一、啟蒙運動

    啟蒙運動,指發生在17-18世紀的一場資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文化運動,是繼文藝復興後的又一次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其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這次運動有力批判了封建專制主義,宗教愚昧及特權主義,宣傳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為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做了思想準備和輿論宣傳。

    二、《魯濱遜漂流記》

    1-主要內容

    該作主要講述了主人公魯濱遜·克魯索出生於一箇中產階級家庭,一生志在遨遊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風暴,隻身漂流到一個無人的荒島上,開始了段與世隔絕的生活。他憑著強韌的意志與不懈的努力,在荒島上頑強地生存下來,經過28年2個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鄉。

    2-主要思想

    作者不僅對魯濱遜的冒險經歷與磨難作了扣人心絃的描述,更重要的,還在於作者在作品中把人的勤勞、勇敢、智慧和創造才能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肯定了人的價值。他堅信,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有能力戰勝困境、征服自然,並最終到達勝利的彼岸。

    三、二者的內在聯絡

    在啟蒙運動這一歷史大浪潮中誕生的《魯濱遜漂流記》是一部流浪漢小說結構的著作。啟蒙運動,在世界歷史上是那麼濃墨重彩的一筆,它既是文藝復興時期反封建、反教會鬥爭的繼續和深化,也是資產階級政治革命的理論準備階段。而《魯濱遜漂流記》,作為開啟18世紀英國現實主義小說的奠基之作,被認為是英國現實主義的開端之作,同時也被看作是一部反映歐洲殖民主義向海外擴張和從事殖民實踐的早期小說。

    在這部作品中,作者體現了啟蒙運動的很多思想:

    1) 反宗教,持無神論;

    2)殖民主義的擴張思想 《魯濱遜漂流記》不僅為殖民形象和理想的交流傳播提供了渠道,而且構築了帝國文化與帝國權威之間的關係,以文學特有的形式肯定帝國的擴張、侵略和殖民。

  • 2 # 酸奶日記

    可能因為《魯濱遜漂流記》現實主義小說代表,具有反封建反宗教的的思想。所以說和啟蒙思想有關聯。在一定時期總是有相對應的具有代表性的小說。個人理解

  • 3 # 陸小布同學

    啟蒙運動的核心理念是理性,理性分析社會中人與人的關係,經濟,階層等等,希望普羅大眾能夠了解社會運轉的基本邏輯,進而揭露封建制度和教會權威的謊言。《魯濱遜漂流記》正是秉承了啟蒙運動的核心理念,將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簡化成一個人的社會,雖然其中還有一個奴僕星期五,其實他們兩個可以視為一個人。魯濱遜在一個與世隔絕的海島生活,作者描寫他如何運用身邊有限的資源,保證自身的生存,建立雖然簡陋但是要素齊全的生活系統,這其實就是在分析現實生活中的經濟問題。只不過作者把過於龐雜的環境簡化了,一定程度上可以讓我們看的更清楚。經濟學中後來有克魯索魯濱遜經濟這個術語,就是指“一人經濟”。

  • 4 # 二月楊花

    如果把人類的歷史比作一個人的成長過程,那麼,十八世紀的啟蒙運動就是一個分水嶺,在這之前,他就是一個受監護的孩子,完全按照國家和教會的要求去行動;而在這之後,他就成了一個自信的、獨立的成年人了。啟蒙思想使人們拋棄風俗、習慣、傳統、國家的各種政令、教會的教條等這些東西的束縛,而依靠邏輯思維和科學知識來思考問題、認識世界和採取行動。啟蒙運動的口號就是:“要有勇氣使用你自己的理性!”

    在《魯濱遜漂流記》這部小說中,水手魯濱遜因船隻在海上遇到風暴,孤身一人流落到一個荒島上,在那裡整整度過了28年。在他身上,洋溢著啟蒙運動所提倡的理性精神。

    01

    他做事理智、周密,有條理。在遇到意外的打擊,身處困境的時候,他會用理智戰勝恐懼,迅速調整心情,冷靜地分析自己所面臨的處境。發現有野人入侵後,他會馬上制定詳細可行的計劃,並做好各種準備。戰鬥結束後,他會清點戰果,進行總結。在28年的荒島生活中,是理智使他生活得有條不紊,克服所有困難。

    02

    在遠離文明的荒島上,他想辦法進行自救,挖鑿山洞、修築柵欄、馴養山羊、種植穀物、製造獨木舟、燒製陶器、加工麵粉、烘烤麵包……他依靠自己豐富的生活知識,完全憑一己之力把一個“絕望島”變成世外桃源般的“希望之島”。這實際上體現的是啟蒙時期人們渴望按照人的意願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思想。

    03

    啟蒙運動將一切置於批判理性的審視之下,因此宗教信仰受到懷疑甚至蔑視。雖然魯濱遜並沒有完全拋棄宗教信仰,他看到荒島上本來並適宜種植穀類,卻長出了大麥,於是想到“這是上帝為了能讓我在這荒無人煙的孤島上活下去才這麼做的”,但他的信仰並不盲目,也不堅定,而是經常受到懷疑和反思的考驗,比如,他生病時,感到死亡的威脅,想到《聖經》上說:“我就必拯救你。”於是大喊:“上帝啊,救救我吧!我已走投無路了啊!”但隨即又感到,“獲救是絕不可能的,所以我不敢對此存有任何奢望”。而當他病好之後,他忽然醒悟到:“我一心只想上帝把我從目前的困境中拯救出來,卻沒有想到自己已經獲得了拯救。”

    《魯濱遜漂流記》取材於一個蘇格蘭水手賽爾科克的歷險故事,笛福將它改造成一部具有全新內涵的偉大小說。故事原型中的賽爾科克在南太平洋的馬斯地島上獨自生活了四年,幾乎退化成一個原始的野蠻人,失去了語言能力,以石器和棍棒獵取野獸為生。而魯濱遜卻花了28年時間,把一個荒島改造成一個繁榮昌盛的文明樂園,他朝氣蓬勃的進取精神,是啟蒙運動時期整整一個時代的縮影。正因為這樣,它在西方世界受到廣泛歡迎,成為除《聖經》以外流傳最廣的一部文學作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餈粑粉的家常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