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昨夜夢迴

    商鞅的老師,歷史上的說法,有三種,先來看看是哪三個人!

    第一個:鬼谷子。

    鬼谷子是個神人,春秋戰國時期,鬼谷子的出場率很高,但是他本人卻很少露面,都是他的學生,在攪動天下風雲,比如張儀、龐涓、孫臏。

    而歷史上究竟有沒有鬼谷子這個人,不得而知。也有人認為,鬼谷子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代號,他這一派,每個人當了老大後,就是鬼谷子。

    所以,但凡牛逼的人物,又不能確定出身,就往鬼谷子身上丟,說是他的學生,準有人信。

    第二個:公叔座。

    商鞅是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後來魏國滅了衛國。而公叔座,就是魏國的國相,魏國李俚變法,被商鞅推崇,所以拜在公叔座門下。

    公叔座很欣賞商鞅,曾向魏國國君舉薦,魏國國君沒有當回事,公叔座就建議,不重用商鞅就趕緊殺掉,避免後患,魏國國君不聽。

    第三個:屍子。

    這名字是不是很拽?很恐怖?屍子有自己的學說,是諸子百家之一,他出生在魏國,一生當中,熱衷於社會改革、思考哲學,還是最早提出‘時空’概念的人物。

    根據前文,鬼谷子的可能性不大;公叔座建議殺商鞅,應該也不是他的學生;那麼最有可能的,商鞅的老師便是這個屍子了。

  • 2 # 來是無跡去無蹤

    商鞅“少好刑名之學”,專研以法治國,受李悝、吳起等人的影響很大。後為魏國宰相公叔痤家臣,至於他的老師是誰,具體無法考證,但是流傳比較廣的有四人:

    1、鬼谷子,本名王詡,又名王禪,著名謀略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縱橫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學問,因隱居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他通天徹地,智慧卓絕,人不能及。兵法家尊他為聖人,縱橫家尊他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為祖師爺,謀略家尊他為謀聖,名家尊他為師祖,道教尊其為王禪老祖,在文化史上,他是與孔子、孟子、莊子、荀子、墨子、韓非子等先哲齊名的學術大家。

    2、屍子,本名屍佼,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道家等思想家,先秦諸子百家之一。對道家思想多有繼承和發展,他一生中對於社會改革、對於哲學思想都有重大的貢獻。

    3、公叔座,戰國時期魏國大臣。曾擔任魏國相國,並娶魏國公主為妻。公叔痤有知人之明,但為國家利益考慮得相對少一些,為自身的利益考慮得多一些。他排擠吳起,是出於保全相位的需要,並不是不知道吳起對魏國的重要性,薦舉商鞅,是直到病重才提出若過早地推薦商鞅,可能會取代他的職位,而在臨終時鄭重託付,博得薦賢之名,對自身利益也沒有什麼影響。假如從人才流失的角度來論魏國的成敗,公叔痤是應負一定責任的。

    4、李悝,擔任過晉國高階官員,晉國分裂後,繼續擔任魏國高階官員,魏文侯當政時,任用李悝為相,進行變法改革,李悝在政治上主張廢止世襲貴族特權,選賢任能,賞罰嚴明,經濟上主要實行盡地力、平糴法,極大地促進了魏國農業生產的發展,使魏國因此而富強。此後他又參考各國的法律,綜合成為一部法典,命名為《法經》,是中國最古老的成文法典之一。他維護君主專制制度和封建統治秩序:“一斷於法”,打破“刑不上大夫”的傳統;體現法家“重刑輕罪”的思想,李悝在魏國的變法,是中國變法之始,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公元前356年商鞍變法時曾採用李悝的《法經》,並改法為律,頒行秦國。

    由此分析李俚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為商鞅在秦國的變法和李俚在魏國的變法如出一轍。

  • 3 # 一品鏟史官

    我是子彧,以史為鑑,知得失,明大道。

    因為沒有可考證的歷史,有人說是屍子,有人說是鬼谷子,也有人說是公叔痤。

    個人認為衛鞅所處魏國剛剛經過李裡變法和吳起等活動,舉國好法家之學,衛鞅的官職是中庶子,能接觸到各類典籍和國家計程車人和政治高層,所以他的老師是那些法家典籍,如李裡的法經等書;另外記載他曾拜屍子為師學習雜家之學,這應該是他的法家之學能夠施展於當世社會,將他的變法思想與當時社會結合得粘合劑,他能夠在秦國全面變法,屍子和法學應該是最重要的部分。

  • 4 # 百里不奚

    商鞅出身於衛國沒落貴族,原名衛鞅。後來因功受封於商於,號為商君,遂以商鞅為名。衛是春秋時期個重要的國家,為中原貿易中心之一,文化藝術也比較發達。

    商鞅的前輩,早期法家、軍事家的代表之一吳起就是衛人。商鞅“少好刑名之學”,對吳起和另一個早期法家的傑出人物李悝極為崇拜,思想上受了深刻的影響。

    商鞅在秦掌權時,師事魯人屍佼,凡“謀事、計劃、立法、理民,未嘗不與佼規也”(汪繼培《屍子序》)。屍佼是“兼儒墨、含名法”(《漢書・藝文志》)的雜家。可見商鞅這位法家對當時各派的理論主張無不通曉。

    由於衛國不是用武之地,商鞅於25歲左右(前365年)便到魏國。

    他的主要著眼點大致有二:其一是,戰國初期,魏為頭號強國,此時仍然勵精圖治,是他施展其抱負的理想政治舞臺。其二是,李悝、吳起、西門豹這些敢作敢為的法家和兵家前輩都曾在魏國進行過實驗,成效卓著,為諸侯矚目。

    李悝立法“行之魏國,國以富強”;吳起的主張“用之魏則魏強,用之楚而楚伯”。(李贄:《書・李悝》)這兩個雖都已作古,但法家和兵家融為一體的“餘教”尚存(《魏策》),大可學習、研究與總結,以武裝自己。當時魏相公叔痤對這位才華過人的青年十分賞識,唯恐流失,臨終時曾建議魏惠王(前369一前319)加以重用,不然則加害致死,以免落人異國為他人所用。他的建議沒有被採納。

    公叔痤是魏國唯一能夠繼承法家政見的權貴,而繼任魏相的是主張禮治的翟翦。這使商鞅感到法家在魏國的最後依託消失了,他意識到必須放棄在魏發揚光大法家路線的期望。他於是抓緊時間考察法家在魏的豐富實踐,潛心鑽研李悝的《法經》和吳起的《兵書》,系統總結了他們的經驗。這就為他於前361年響應秦孝公的號召人秦變法作了充分的思想準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網上購買的多肉蒂亞發現是偽群,我是拆開養好還是整體養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