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南散修

    大學裡,教學和科研如何平衡?這個問題應該分學校和教師兩個層次來回答。

    首先從學校層面看,科研水平越高,對國家、社會和經濟發展就越有益!同時學校經費就越多,學校和教師的收入也就越高!這是大家樂意的事。沒有人嫌錢多。所以每個高校都在拼命要求教師找課題出成果發論文。但是,教學同樣是大學的主要任務,都不教書,也就不用招生了,大學也就變成研究所了!這又是所有大學都不願意做的事情,也是國家和社會不允許的,人才培養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務。這種情況下,分流一部分教師將主要精力用於教學上,不失為一個辦法。這種情況下,教學型教授就出現了。

    其次,從教師個人角度看這個問題。大多數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能做好一件事。精力充沛的人才是極少數;科研經費也是有限的,不可能你想研究什麼,就能得到資助;能力也有差異,有的人善於科研,拙於教學,有人擅長教學,搞科研就沒有靈感。科研教學可以一肩挑的人才也是少數!因此,進行合理的分工非常必要。教學有專長的,走教學型教授發展路徑。科研有專長的,走科研型教授發展路徑,兩樣都玩得轉的,走科研教學型教授路徑。

    第三,必須降低一般高校教師考核時的科研比重,提升教學比重。二本三本院校學生素質遠遠低於重點高校,學校的經費和教師的精力必須向教學傾斜,才能培養出合格的專業人才。

    教學不受重視,還與教學成果缺乏量化評估標準有很大關係;還與沒有嚴格執行人才培養標準有很大幹系,嚴進寬出、寬進寬出都將導致人才培養質量下降!

    人才質量下降這個問題上,很多人,包括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都有責任。

  • 2 # 哈爾濱新區教師宋鵬程

    科研是教學的“源頭活水”,如果沒有科研做支撐,大學課堂教學就會失去“靈魂”。著名科學家錢偉長曾指出,“教學沒有科研做底蘊,就是一種沒有觀點的教育”。具有較高科研水平的教師,必然對教學內容思考的更為深刻透徹,對知識的把握更為準確,教學更易做到“深入淺出”,有助於學生的學習與理解。而且,對科研的關注使教師能夠及時將最前沿的學術成果不斷充實到自己的課堂中,彌補了原有課程知識與最新研究之間的“斷層”,這將極大的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科研對教學的促進不侷限於教學內容,在大學課堂中,學者型教師對於學生影響更多的是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嚴謹的科研態度和刻苦的學習精神。

      教學是科研的“隱形動力”,如果缺乏對教學的關注,教師可能會失去提高科研水平的機會。很多教師覺得,上課、備課、批改學生作業,會佔據做科研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太多,對科研發展“有害無利”。其實不然,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己就得有一桶水,高質量的教學將會有效推動教師的科研工作。教師要上好課,絕不能侷限於課程知識之內,必須要有淵博的知識,寬闊的眼界,這將有助於拓寬科研工作的思路和領域。在精心備課過程中,教師需閱讀大量與課程相關的研究材料,這將促使教師對專業問題的深入思考。此外,教師絕不要忽視課堂中師生相互啟發的作用,也許在與學生的討論過程中,教師會獲得新的科研靈感。所以,教學可以成為科研的強大動力。

      大學青年教師既不能“浮於”教學而忽略科研,也不能“沉於”科研而拋棄教學,更不能在面臨雙重壓力時一味的抱怨迷茫,而應樹立信心,充分認識教學與科研的內在聯絡,並將這種“聯絡”真正落實於日常教學研究工作中,做一名研究型教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G手機會賣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