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語桐媽媽
-
2 # 鹿媽談育兒
孩子越催越慢是一件很讓家長頭疼的事情,其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拖延症。
生活中,拖延症無處不在。起床慢、做作業磨蹭、幹什麼事拖拖拉拉,敷衍了事……,於是乎,很多家長就會左催右催,越催越不見效,最後大發雷霆,形成惡性迴圈。
究其原因,可歸納為三點:
第一,孩子時間觀念差。
做事拖拉,是家長平時沒有給孩子灌輸時間的重要性。“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孩子沒有真正理解它的意義,在學習的過程中,家長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時間觀。比如學習定時;洗刷定時;吃飯定時等等,有效的時間幹高效率的事情,總之生活中的點滴都要進行滲透。
第二,孩子抗挫能力差。
孩子做事拖拉,越催越慢,根本原因是孩子抗挫能力差導致,做事害怕失敗,沒有自信心。那麼,怎樣解決這一問題呢?小編認為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培養孩子堅強的意志力是關鍵。平時多讓孩子參加一些野外社團活動,多讓孩子接觸自制力強的孩子,長此以往就會影響他。
第三,父母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環境中,父母要成為孩子的榜樣,做事幹脆利索。做一個自律的人,每天堅持早睡早起,多讀書,不斷提升自己,為孩子的正能量意識奠定基礎。
所以,只有做到以上三點,日積月累,孩子越催越慢的拖延症現象才會得到改變。
-
3 # 天王小神仙
有時候慢的孩子大了有福氣,動作很快的孩子一般大了勞動工作。如果你想讓孩子變的快點,就誇獎好了。用讚美的語言去教育孩子,把孩子當朋友,打罵只能讓孩子有逆反心理。反過來想想如果有人說自己哪哪工作不行。是不是也想說,老子不幹了。
-
4 # 兒童觀察員佳霖
孩子有自己的時間節奏,跟成年人的時間觀念不同。有些孩子你越是對他吼叫,他就越不知道該怎麼辦。因為他頭腦裡的思路被你喊短路了,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做。
最好的方法提前做準備,提前出門。
-
5 # 小小思維家
養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你催他,唬他,拉他,扯他都沒有用。唯有放慢腳步,調整自己的節奏,來適應蝸牛的步伐,這場散步才有意義。
當父母和孩子在“步調”上出現時差時,該停下來反思調整的是父母。
1.認識時間,管理時間。
朋友從兒子3歲就開始教他認識時間,她特意買了有時針、分針、錶針的鐘表,讓孩子感受時間的變化和流逝。在和孩子交流時,她會告訴孩子時間:“現在是晚上9點,我們要去刷牙了,刷牙時間是3分鐘啊,我們要開始計時了哦。”
當然了,認識時間不代表就學會了時間管理,它的目的只是讓孩子對時間有個更視覺化的認識,讓他們知道“5分鐘”、“30分鐘”、“1小時”在現實生活中的長度。
2.一次下達一個指令,且要清晰明瞭
指令太多,會讓孩子失去判斷力。給孩子下指令,不宜連珠炮般,而要一步步分解指令,目標清晰地告訴他:把紙巾、瓜子皮扔到垃圾桶;拿抹布把桌子擦乾淨。
3.不催促,還給孩子自由
孩子起床慢,那就早喊她10分鐘;孩子吃飯慢,那就任她慢;上幼兒園遲到,那就任她遲到……把自由還給孩子,她享受自由的時候,也要承擔自由的代價,如得不到幼兒園的全勤獎勵;出門晚了,趕到電影院電影已經開場了……
孩子的成長,本就是一個不斷嘗試錯誤,不斷糾正的過程。當孩子自己認識到拖延帶來的一系列麻煩後,自己就會調整節奏,變得快起來。
只有父母給孩子的成長的機會,孩子才有機會真正去掌控自己的人生。對孩子來說,有成功體驗的機會越多,他的自信和勇氣也會日漸增長。當孩子在參與感中,找到了存在感,有了我的人生我做主的掌控感後,內驅力就會被驅動。這時候,他律就變成了自律,不用催,也會快起來。
回覆列表
有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越催越慢,這其實是一種孩子的叛逆心理。同一件事情,你一次又一次的催促他,剛開始他可能會覺得內疚,恐慌。可是次數多了,他會上升到反感,甚至討厭父母親們的這種行為,越催越慢,讓孩子對家長的反抗心理越來越強烈。
家長嫌寶寶慢,究根結底,是想讓孩子來適應自己的快節奏。其實孩子在2歲之前,是沒有時間觀念的,三歲左右的時候,才慢慢有了時間初步的認識,但是也僅僅取決於某一段的時間,不會精細。直到6歲之後,才會對時間逐步有了清晰的認識。
那我們該怎麼對付越催越慢的娃,有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點,學會放手,讓孩子懂得拖沓帶來的後果。比如早上孩子上學,孩子不想起床,各種拖,你不要催,等孩子上學遲到,被老師批評之後,他就會知道下次要抓緊時間起床。不要怕孩子受到懲罰和批評,適當的懲罰、批評措施,會讓孩子經歷一個挫折的過程,成長的反而快。
第二點,幫助孩子建立一定的時間觀念。哪個時間段該做什麼事,制定一個計劃表。什麼時間段寫作業、什麼時間段看電視、什麼時間段閱讀文章等等,不必太精細,讓孩子懂得支配時間即可。
第三點,多鼓勵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穿衣服、穿鞋之類,家長千萬不要覺得孩子自己穿太慢了,太浪費時間了,一定要鼓勵孩子穿,哪怕穿的不夠好,也要多誇誇他,孩子被誇獎了,滿足了,下次或許會做的更好。然後穿習慣了,可以讓孩子跟家長一起比賽,看看誰穿的快,讓孩子體驗快的樂趣。
每一種方法家長都可以去嘗試,不一定都管用,最終還是取決於父母親的耐心,找到適合孩子自己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