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佛系小嘻嘻

    和大多數中國學生一樣,從我小學開始,英語就是一門必修課,大學我讀了語言專業,現在又從事了語言相關的工作,零零總總算下來,我跟英語打交道怎麼也有十年了,期間自然遇到了許多障礙,有的可以立馬解決,有的需要多方查詢資料方能解決,有的暫時還解決不了。但直到最近一兩年,我才意識到有一些語言學習障礙是由文化背景的不同引致的。學習一門語言時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一個文化,學習語言的過程也是學習文化的過程,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如果對該語言所屬的文化不瞭解,必然會遇到一些阻力。接下來就以兩個困惑我許久的詞彙來舉例。Secular。有道中對這個詞給出的解釋是“adj. 世俗的;長期的;現世的;不朽的;n. 修道院外的教士,(對宗教家而言的) 俗人”。我第一次看到這個詞的解釋時,還只能看得懂中英英中詞典,無法理解“世俗的”和“現世的”這兩個解釋,因為中文裡,“世俗”是常被用來指“俗人,普通人”,是與“聖人,仙人”相對的,美國文化中也有先賢至聖的概念嗎?至於“現世的”就更是不懂了,是跟“前世”“後世”相對的現世嗎?但這種佛教輪迴說中倡導的前世、今生、來世,難道美華人也信的嗎?當時著實困惑了一番。後來我在OALD中查詢secular,有兩個解釋:1. not connected with spiritual or religious matters; 2. (for priests) living among ordinary people rather than in a religious community。這樣的解釋已經很清楚了,所謂的“世俗”是跟宗教相對的,所有跟宗教無關的其實都可以算是“世俗的”;第二個詞義則更像是一種修行方式,比較貼近我們熟知的“出世”“入世”中的“入世”。這麼一看,似乎可以解答我對secular這個詞的疑問了,但若真的止步於此,可能沒有必要寫這麼一篇文章來特意整理一下。後來我開始讀一些簡單的歐洲史,講到皇權與教權:歐洲曾有一段時間教權皇權之爭,甚至教權高於皇權,在濃厚的宗教背景下,有一個詞來指代所有非宗教的內容,也不足為奇了,中文文化裡比較相近的應該是“帝王家”和“民間”的關係,頗有豁然開朗的感覺。一開始無法理解這個詞,是因為我從小沒怎麼接觸過宗教,需要建立對宗教和非宗教的區別認知,如果是一個從小在基督教環境中長大的人,理解起secular這個詞可能會更容易。另一個詞,threshold。這個詞與其說是文化背景不同導致的障礙,不如說是個人經歷不同導致的理解障礙。它對應的中文解釋是“門檻”,而我對門檻的理解還停留在傳統四合院或者古裝劇裡看到的官府門口的門檻,怎麼說也有大人的小腿那麼高,再想想西方的各類建築,完全想不到什麼樣的西式建築裡會出現threshold這樣的東西,也不知道在什麼場景下會用到這個詞,直到後來看到了一個例句:If your income rises above a certain threshold, your tax rate also rises.這裡threshold這個詞就顯得分外貼切了:跨過這個門檻,就是另一片天地。這裡的“門檻”取引申義,類似於“臨界點”“里程碑”這樣的概念。後來我又查了下,OALD裡給出的解釋有一條“the floor or ground at the bottom of a doorway, considered as the entrance to a building or room",跟中國傳統的“門檻”也有點區別,比較像在裝修時刻意挑選的一塊、和門內外顏色都不同、有幾毫米高差的的長條形地磚。不過現在如果在必應搜尋中輸入“門檻”的話,不僅會自動識別為threshold, 出現的圖片也大多是上述這種,說明隨著文化的交流和碰撞,語言的界限也是在不斷擴大的。語言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雖然工作以後沒有太多時間專注於語言,但希望一些微小的總結能讓我在退的道路上慢一些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機預定酒店哪個軟體用著最好、最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