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伯格書房

    這是一個相當有難度的專業問題,而且出自日本文化的這幾個概念片語其淵源及應用範圍也很複雜,要想幾句話或者幾篇文章把它們說清楚也是不大現實的。比如侘寂和物哀,從字面上可以解釋為萬物由生到死及死而復生輪迴過程給人的啟示。據我所知,在提出侘寂之前,日本上層精英在關於茶道和靜雅的問題上產生分流,最終形成不同派別的主張各自發展,簡單說,在對立統一的前提下,多元化促進了日本的文明進步。以侘寂為例,一棵樹被人砍伐後做成了傢俱,用到廢棄,又被有心人把其中的好木料拿來加工成另一件可用之物,這就是侘寂死而復生的輪迴,再說物哀,一朵鮮花敗落或一片枯葉落地,會令觀者感慨它們的生之絢麗死之靜美,而我們中國不是也有化做塵泥更護花的名句嘛,可見日本文化的源頭來自華夏文明絕非虛言。不過就象我在文章開頭說的那樣,幾句話是說不清而且難免說的不對,權當拋磚引玉吧。附圖為前幾天我隨拍的一棵被施工隊砍掉的大樹,樹根旁邊的一棵小苗令我怦然心動。

  • 2 # 蘇凡說電影

    物哀是一切的緣起。

    太宰治: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川端康成:島村先生的食指,因為記得駒子,才如此寂寞;

  • 3 # 元氣少女甜

    三者合稱日本三大美學概念。北京師範大學王向遠教授對於此有一組相當精彩的比喻:“物哀”是鮮花開放於平安王朝文化五彩繽紛的春天。“幽玄”是果實成熟於武士貴族與僧侶文化盛極一時的春秋之交。“寂”是落葉飄零於日本古典文化向近代文化過渡的秋末冬初。

    首先是侘寂,從王向遠教授對他的描述中,秋末冬初的風景描寫。可以看到寂寥、寂寞、寂靜、寂然、沉寂、孤寂、閒寂、悽寂。我們同時試著想一想它一些代表性的景物。例如落葉,荒草,殘枝。日本“寂”的集大成者,被譽為俳聖松尾芭蕉。三首俳句。

    ①古池啊青蛙跳進去了池水的聲音。這一句表現了靜中之動。

    ②寂靜啊,蟬聲響起來了,滲入岩石中。這一句呢,寫了寂靜中的聲音。

    這三句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都表現出了一個寂字,在寂靜中難免會有一點點的孤獨和惆悵,但更多的一定是一份悠然自得,我們最終只見一隻孤鳥在秋日淡淡的夕陽中落於空枝頭上。其實,它並不是只是對悽清衰微凋零空曠的一般這些負面不完美事物所引起的負面情緒。而是對這些負面情緒的一種欣賞和昇華,將它賦予一定的積極意義和價值。這種作品其實在中國古代的詩歌中俯拾皆是。

    例如,

    積雨輞川莊作

    王維 (唐代)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在這首詩中,王維他追求的就是一種平靜淡泊的審美趣味。

    物哀之美

    日本江戶時代的國學家本居宣長最早提出了“物哀”這個概念。他認為,在人的種種感情中, 只有苦悶、憂愁、悲哀,也就是一切不如意的事, 才是使人感動至深的。“物哀”是從寂寞的心境中所誕生的悲劇之美,哀愁之美,是日本傳統文化的核心要素。

    ““物哀”之情的誕生與日本的地理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日本列島四面環海,空氣溼潤潔淨,四季變化富有規律,日本自古以來常年被霧靄覆蓋,景色總是帶著些許朦朧,給人們一種變幻無窮的印象。世界上少有國家能像日本這樣,自然美景分佈得如此密集。列島上下,雪山、海濱、湖泊、溪流、溪谷、溫泉、瀑布應有盡有。正是這樣的自然環境培養了人們纖細的感官與自然的情感,人們注重從細節捕捉自然美、季節美。但同時也少有國家像日本這樣天災頻發,日本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的西緣,千百年來,火山、地震、海嘯、颱風等災害給日本帶來了太多不幸的回憶,人們在痛感自身渺小的同時,也見證了美好事物消逝的一個個瞬間。這一切體驗在日本人心中深深地植入了“世事多變無常”的觀念。

    而自從佛教傳入日本後,這種觀念更是得到強化。佛教的無常觀強調萬物流轉、消亡,人們應早日從痛苦的現世中解脫,萬物之美就更顯得短暫而虛幻了。由此日本人在心中產生了對“悲哀”的崇尚之情。它作為一種獨特的美學理念,並不能用智慧與理性去判斷,而應用觀者之心和直覺去體會。“物哀”是對客觀存在的事物抱有樸素而深厚的感情, 在含蓄優美、細膩淡雅、淳樸靜寂以及哀婉感傷的格調中,渲染內心的悲哀、憐憫、同情、共鳴、愛憐、讚賞、感動等情緒。

    說到“物哀”的代表,當屬日本的櫻花。作為日本國花,單簇櫻花小巧淡雅,成片櫻花又燦爛似錦。春季人們經常結伴出遊,坐在櫻花樹下飲酒聚餐,盡享賞花的樂趣。櫻花雖然美麗,卻總是很快地飄零,一般櫻花綻放也僅能維持三到七天。人們熱愛盛開的櫻花,享受怒放的青春,但同時也不自主地被其散落的瞬間所吸引。隨風飄落的花瓣不禁令人想到青春易逝,而人生又是多麼地夢幻無常。

    幽玄之美,是一種非日常耀眼明燦的幽深玄闊之美。幽玄,不是陰暗沉鬱之氣氛,而是沉靜中的寂落之美。

    美學家大西克禮認為,日本文學中的“幽玄”是與露骨、直接、尖銳等意味對立的一種優美、委婉、和緩的感覺,這種感覺,“使我們對被隱含的、微暗的東西不會產生恐懼不安”。

    谷崎潤一郎的《陰翳禮讚》就是一種典型的幽玄文化的代表,其間縈繞的那種朦朧、微暗、薄明的感覺,就是一種典型的幽玄文化的代表,其間縈繞的那種朦朧、微暗、薄明的感覺,就是幽玄。“月被薄霧所隱”,“山上紅葉籠罩於霧中”。都屬於“我們對某種物件的直接知覺被稍微遮蔽了。”

    這種日本文化中審美眼光與審美情趣的體現以及獨到之處,大家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侘寂之美與物哀之美》,由日本文學泰斗川端康成與日本歷史畫泰斗安田靫彥之間的關於美的隨想、漫談,以新的視角和感受帶著我們去體會美。還有《源氏物語》也是瞭解物哀文化作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腰間盤突出最嚴重會引起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