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姿觀察

    巴育在7月15日發表了電視講話,宣佈辭去了全國維持和平和秩序委員會主席的職務。這也就意味著這一機構的歷史使命宣告結束,泰國社會將回歸文官治理。有人可能要問了,軍政府和文官政府有什麼區別麼? (巴育電視講話)

    這裡的區別其實很大,軍人政府並非透過選舉上臺的民主政府,其代表性十分有限,不可能完全照顧社會各方面的利益,相反選舉產生的文官政府卻可以。對於泰國社會而言,軍人政府所帶來的最積極的一面就是能夠維護社會穩定。這點從2014年政變前後的局勢就可以看出來。 英拉政府由於“大米案”的政策失誤,導致巨大的財政虧空和損失,導致政局急轉直下,陷入到持續的動盪之中。起初巴育為首軍方宣佈保持中立,然而經過六個月局勢依然沒有平息,最後在王室支援下和默許下,軍方發動政變平息局勢。軍方的介入使得泰國政治因此再度洗牌。五年的軍政府執政,禁止政黨活動和政治集會,並且進行嚴格的新聞和網際網路審查,泰國社會總體平穩。(巴育與英拉)

    不過軍方執政畢竟不是文人政府,其產生的負面影響也非常大。

    首先是外交上的壓力,軍人專職畢竟不為國際社會所普遍接受,泰國的國家形象長期下去勢必會受到影響,而且也不利於吸引外資和促進旅遊業。巴育為此也做了很多工作,其頂住西方國家的壓力同時,也在修復形象,比如其退出現役成為文人,而且也積極參與各種涉外活動。

    其次就是國家發展會陷入停止。軍人本身的職責是保衛國家主權,其一旦靠著自身的暴力機器的背景,介入到經濟社會事務方面,其產生的危害是相當大的,其有違社會公平和法制,長此以往勢必會產生專權和腐敗。 現在軍政府結束了,泰國新政府內閣也經過一番激烈的討價還價產生了。(巴育與特朗普)

    那麼泰國政治局勢會平穩下去麼?

    短期之內可以實現政權的平穩,但是長期來看存在著很多不確定因素。巴育所謂的“文官政府”並不是真正的文官,其背後依然還是依靠著軍方的影響力作為支撐。軍方控制的參議院在總理提名選舉過程中發揮的決定性的作用。不過巴育內閣卻依然十分脆弱,其再提名總理之後由於公民力量黨內部便陷入權力鬥爭,前他信勢力接機發難,導致內閣名單一直無法出爐。這種情況在日後還有可能再次出現。 (新內閣)

    泰國社會是一個未經過工業化程序的轉型國家,國內的經濟社會發展很不平衡,中產階級發展相對弱小,而農民階層勢力很大。在這種貧富不均衡的狀況下,引入民主政治就可能導致結構性的失衡。他信民粹主義勢力在上世紀90年代末的崛起打破了政治平衡,所以才一直為軍方和保皇黨的打壓。

  • 2 # 展鵬說天下

    最近巴育辭去了軍政府權力機構領導職務,那麼這是否意味著泰國已經結束了軍人統治呢?個人覺得並不是。

    首先巴育此舉是因為全國維持和平委員會這個機構的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了。因為巴育是得益於泰王授權下泰國軍方悍然發動軍事政變而成功上臺的,這也意味著在巴育上臺之際泰國政局完全可以用暗流湧動來形容,所以這個委員會最大的作用就是幫助軍政府穩定泰國政局。而隨著如今巴育已經牢牢掌握住泰國局勢,這個機構的作用已經大不如前了。

    另外個人並不覺得這意味著泰國徹底告別軍人統治。因為巴育一定程度上是軍方勢力的代言人,其與軍方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更何況如今軍方勢力在議會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在未來的一段時間泰國仍然不會徹底告別軍人統治。

  • 3 # 遠方的獅

    泰國總理巴育⋅佔奧差15日發表電視講話稱,已正式辭去軍政府權力機構“全國維持和平秩序委員會”主席職務,國家經五年軍人統治後,現在已成為一個正常的民主政體。

    2014年原陸軍司令巴育在老國王默許下發動政變,推翻前總理英拉領導的為泰黨政府,成立全國維持和平秩序委員會,擔任總理並執政至今。

    1932年泰國軍方發動政變,拉瑪七世國王把權力交給議會,泰國結束近700年的君主專制統治,成為君主立憲制國家。隨後泰國發生了20次大小軍事政變,頒佈了17部憲法,舉行了26次大選,組成過50屆內閣。可以說泰國近代史就是一部軍事政變史。

    泰國之所以如此多的政變,是因為經常有持續的政治對立找不到妥協的途徑,形成了誰也奈何不了誰的政治博弈,無論協商或選舉,都難以打破這一對立。

    在這種情況下,泰華人習慣駕輕就熟地回到“熱啟動模式”,透過政變短時間讓一切從頭開始。泰華人經常說:“政變是解決政治僵局的惟一方法。”

    泰國政變多半兵不血刃,泰國軍人只是在國家層面上控制政權,對國家經濟和社會生活層面干預很少。高層領導人的“你上我下”,影響不到民生,危及不到王室。

    所以說,政變已經是泰國解決政治對立的常用手法,民眾也不覺得恐慌,經濟也不受影響,即便這次巴育恢復了正常的民主政體,也不會是最後一次政變。

    炳·廷素拉暖是泰國老國王普密蓬·阿杜德最重要的親信,1980年廷素拉暖接任總理,直至1988年4月28日去職,其後廷素拉暖加入泰國樞密院,由於忠心,得到泰王的絕對信任,以接近九十高齡仍然能在泰國政界和軍方保持強大影響力。

    2016年10月13日,泰國老國王普密蓬·阿杜德去世,廷素拉暖被任命為攝政王,輔助新君,2019年5月26日,完成使命的炳·廷素拉暖逝世。炳·廷素拉暖被稱為政壇活化石,常青樹,輔助了兩位國王,忠心不渝。

    現在的新國王根基不穩,之前的放蕩生活民間也頗有異議,得力的炳·廷素拉暖又去世了,當然希望有一位如同炳·廷素拉暖二世的人出現保駕護航,這人需得軍方出身,有政壇背景,巴育都合適,之前有王室公主要競選總理,被新國王勸退,巴育也應該感恩戴德。

    巴育能否成為炳·廷素拉暖二世,還得看他的能力與忠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婆婆和媳婦是天敵,經常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吵架,作為兒子和丈夫應該怎麼去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