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無欲則剛者

    感謝誠邀!

    文字獄盛行於滿清,簡直是空前絕後,其他朝代不太嚴重或者有包羅永珍的胸懷來對待士族階層的文化情緒。

    我認為,對於統治者而言,文字獄是統治階層的文化肅殺,或者對士族階層的一次大清洗與壓迫,目的當然利於統治;對於士族階層而言,對國政的高談闊論、針砭時弊,有些是對國家大計的憂慮和擔心,有些是無病呻吟、譁眾取寵,一小部分是渾水摸魚、興風作浪,除了後者都是一種文化聲音反饋或者文化情緒,但統治者過於神經敏感或者脆弱自卑,便以為是謀反,甚至是風聲鶴唳。就如咱正文中的滿清王朝。

    作為東北漁獵民族的滿貴後金,經努爾哈赤等兩三代首領、汗王的努力,再加之晚明一系列的“死症”,讓滿貴得了大便宜,入主中原,一統天下。

    滿清入關進行統一中原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諸如“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皆是明朝將士部分子民堅決抵抗滿清所致。在滿清統一天下、平定四海後,因為其文化、文明的低層次性,大多數都是承襲前制,起初也是強制執行滿清習俗,然而中原文明幾千年,已經深入骨髓,殺不淨、斬不斷,他們亦被迫接受中原的文明,拜儒學、起科舉、任士族。但是,他們敏感的仍會擔心漢族士大夫聯合民眾造反,於是大興文字獄,尤其涉及前明的任何字、句、話語,順治年間有7次,康熙年間20多次,雍正年間20多次,乾隆年間變態的130多次,最著名的文字獄案莫過於康熙年間的“明史案”。

    滿清貴族大力打壓漢族士大夫,摧殘中原的文化精英,毀壞或閹割中華文明,皆因其自卑的幼稚的統治心理,無包容、寬大的胸懷正視中華文明寬宏的智慧,但是最終仍鋪墊於中華民族進步的滾滾車輪之下。

  • 2 # 太常吸貓

    想要了解這個問題,可以參看《清代文字獄檔輯》這本書,裡面彙集了不少雍正、乾隆時期的文字獄資料檔案。

    書中第一個是謝濟世著書案。謝濟世是個讀書人,有官職,對於一些經書自己作注並刊刻傳播,乾隆得知後認為:“謝濟世所注經書中,有顯與程、朱違悖牴牾,或標榜他人之處”。其人“肆詆程、朱,甚屬狂妄”。於是下令將其所注經書、刊板悉數焚燬、已經印刷送人的則追繳銷燬。湖廣總督臣查明謝濟世並沒有太多自己的觀點,多摘錄前人,沒有什麼特別之處。而且,孫嘉淦還保證謝濟世為人樸直,為官操守很好,而且已經深自愧悔並絕不再犯,懲罰才就此而止。

    然而很有意思的是,乾隆處理這件事的時候標榜: “朕從不以語言文字罪人”。很好,那我們再看下一個——王肇基獻詩案。王肇基沒有什麼身份,只是一個在山西介休縣寓居的直隸人。突然一日,王肇基抽風去了衙門恭頌萬壽詩,大概只是想討皇上喜歡,人卻十分蠢笨,詩也粗鄙不堪。但是這首詩被認為有 “毀謗聖賢、狂妄悖逆之處”,就犯了事。

    後經調查,發現這個人精神狀態不太好,想做官想的瘋瘋癲癲的,並無黨羽,其妻母二人也並不知情。而且,不知道為什麼,負責此案的官員聲稱王肇基平時就不是安分人,四處遊蕩,作奸犯科,但是直到這件事才有人管。古代是沒有精神病院的,於是,“不以語言文字罪人”的乾隆不僅給了這個瘋子一個杖斃的結局,而且還下令對其妻子和母親嚴加訊問,最後押解回直隸原籍。

  • 3 # 講理

    很多人都知道中國歷史上發生過多次文字獄,特別是清朝更是文字獄多發的時期,從滿清入關,順治登基開始,文字獄就在清朝開了先例,歷經康熙雍正乾隆,文字獄可以說是達到了巔峰,單單乾隆一朝,就發生一百多次(現在知道皇阿瑪為啥不和藹可親了吧?)。康熙時期詩人丁介曾詩云:南國佳人多塞北,中原名士半遼陽。詩中描述的就是文字獄的慘狀。可以試想一下,多少天下才子俊俏紅顏,一夜之間被抄家流放,男子為奴,女子為婢,場景是何等的悽慘。

    其實文字獄也並不單單是清朝存在,有史書記載的文字獄從漢朝開始就有了,根據《漢書.楊暉傳》記載,司馬遷外孫楊暉因著《報孫會宗書》,被漢宣帝嫌棄,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判處楊暉腰斬,可見文字獄並不是少數民族政權的專利。文字獄如此兇殘,為何中國歷史上文字獄幾乎沒有間斷過呢?這得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

    1,鉗制思想,愚民統治

    中國的歷史自秦朝以來就是大一統的歷史,始皇帝規定書同文,主要目還真不是為了方便文化傳播,而是便於統治管理,統治者要求天下百姓必須和皇家思想同步,不允許百姓有什麼非分之想,更不允許知識分子利用學識去“妖言惑眾”,在這樣的思路下,知識分子只能說歌功頌德的話,而百姓,也只能像豬羊一樣,思想麻木,只會聽話,清朝末年,外寇入侵,百姓反而不覺得痛心,很多人反而幫助外寇搬運武器,就與此有很大關係;

    2,打擊異己,清除政敵

    必須承認,統治者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各種勢力鬥爭互相傾軋層出不窮,不少人利用各種莫須有的罪名打擊政敵。雍正時期的年羹堯自恃戰功彪炳,飛揚跋扈,不把朝臣放在眼裡,甚至屢次頂撞雍正,而雍正苦於沒有藉口也不好直接降罪。雍正三年,出現“日月合璧,五星連珠”的天文奇觀,臣僚紛紛上書道賀,此時的雍正總算找到機會:一是年羹堯字型潦草,大不敬,二是年羹堯把“朝乾夕惕”寫成了“夕惕朝乾”,本來意思並沒變化,但是雍正依然以圖謀不軌的罪名申斥他,群臣見機紛紛彈劾年羹堯,數列其罪,最終雍正順勢令其自裁。

    3,高壓政策維護自身正統性

    歷史上多次朝代更替都不算是名正言順,比如宋是陳橋兵變,叛變前朝,朱元璋當過和尚,清朝是少數民族,自然不被很多人認可,再加上曾受到明王朝的奉詔,更是得不到中原漢族支援,統治者則採取極端手段對反對人士進行打擊,甚至到了杯弓蛇影的地步。比如朱元璋就很忌諱“光”“禿”等詞彙,清朝康熙年間翰林院庶吉士徐駿書“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季悶熱天氣在水庫如何釣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