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楊宇林745
-
2 # 心圓73741528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女通汝。子指兒女。為,變成,成為。難,災難、禍害。養,通癢,災難,癢疾。你的兒女跟著小人學習就產生災難、癢疾。依附小人,就失去子嗣,違背小人,就埋下仇恨。這裡的小人不僅僅指那些被金錢物質矇蔽了雙眼的人,也指那些被各種經驗教條束縛下成長起來的可憐人,他們自己被奴役而不自知。真正的《論語》,真正的君子之學,是教你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而不是被小人教育成權名利色的奴隸而不自知。
-
3 # 有書幸運馨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孔子為何對女人有偏見?
提到孔子,可能在大家的腦海中,立即會出現的名詞解釋,就是:“孔子,名丘,字仲尼。魯華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說創始人”。這是我們從小就接受的教育。
孔子就是一位聖賢,授道誨人,可以說,人們已經把他說的話,當成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正統文化,他說話應該非常慎重而嚴謹。
那麼,他為什麼要說這種看上去對女人有偏見的話呢?
為此,我查證了很多的史料,現在我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我們先來看看這句話的完整說法。
因為我覺得,想知道某句話的意思,就必須瞭解這句話,是在什麼情況下說出來,否則,會犯斷章取義的錯誤。
史料記載,這句話是出自《論語·陽貨》,孔子是這樣說的:“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從這句話看,孔子的口氣幽怨,他認為,女人和小人,是最難以對付的人,如果你靠得近些,他們對你的態度,是相當不尊重,如若你離了遠些的話,他們又會埋怨你,讓人真不知道如何是好。
由言語中可見,孔子對於女人,確實有很深的偏見。
因為雖然他是一位聖賢,但首先他是一個普通的人,是一個食人間煙火、有著七情六慾的男人。
我認為,孔子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婚後的生活不是很美滿。
這一點是有據可依的,在《禮記》中就有個記載:孔子當時經歷過“出妻”之痛。
什麼叫“出妻”?就是男子強制休妻。說得清楚一點,就是“離婚”。
也就是說,孔子是離過婚的人。
“出妻制度”,是中國古代社會最主要的離婚方式。
中國古代的“禮“和“法”,為男子休妻規定了七種理由,就是大家聽說過的所謂的“七出“。
據《大戴禮法·本命》記載:“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
這些規定,對於女人來說,是多麼的不公。比如,“不順父母去”,意思是兒媳不孝順公婆,可被休。即使兒媳沒有錯,假如公婆不喜歡,也會被休。
我們熟知的《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是個好媳婦,但是因婆婆不喜歡她,逼兒子焦仲卿休妻。
又比如“無子去”,意思是女人沒有生孩子,會被休。古語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也說的這個意思。
陸游著名的詞《釵頭風·紅酥手》,就訴述了陸游和前妻唐琬的悽美的愛情故事,唐琬被休的一個理由,就是“無子”。
而我們從孔子上述的一段話中,“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可以找到他“出妻”的理由,就是“多言”,說白了,就是“妻子嘮叨”。
我們可以這樣推測:
孔子的事業心太強,為了傳播自己的文化思想,常年在各個國家之間,遊學傳道。這樣就忽視了家庭,冷落了妻子。那麼,照顧老人和孩子,維持家庭生活的重任,就很自然地全落在妻子的身上。
而夫妻正常聚少離多,加之古代女子,又沒有什麼文化,又不識字,見識自然不廣,在思想上,很難與周遊列國、見多識廣、知識淵博的孔子,有共同的語言。
再加上當時,孔子在遊學列國的過程中,四處碰壁,得不到帝王的賞識,因此,也沒有仕途。
你可以想像,一個“功未成,名不就”的成年男子,回到家中,一旦夫妻進行交流時,妻子不理解他,就很不尊重他,可能盡是諷刺、挖苦的言辭;
而當他怕聽到這種傷自尊的話語,想躲避疏遠妻子時,妻子因家中瑣碎等煩雜事多,怨氣太多,又常常不停地發牢騷,令仕途不順的孔子不勝其煩,苦不堪言。
而最終,孔子採取的方式是“出妻”,一紙休書,將妻子逐出家門。這個情況在宋代朱熹的記載中提到,他說孔子的妻子是離婚之後才去世的。
所以,從以上的史料記載中,我認為,孔子說那句話,對女人的偏見,就在於家庭矛盾的問題。
從孔子的角度,他認為自己的處境,妻子不但不給予理解,反而不尊重,常抱怨,讓他很是厭煩,所以女人是很難對待的人。
因此孔子才會出現“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的感慨,這也是孔子對女人存在偏見的最大原因。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即使是聖賢,自古以來,也是用封建的禮教對待女人,女人的社會地位非常低下。
所以,只有在新社會,女人才真正成為了自己的主宰,真正建立起做人的尊嚴。
回覆列表
生存與生活,包括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處理,不是以道義責任為目的,只求自己的利益與維持,這其實是一個普遍性的關係,所以才需要教育,教育之後,小人亦是如此,女子教育之後,道義與責任的同一,才是作為社會人的意義之所在,有部分女子可以產生改變,才會出現對孔子這話的否定。就當今社會而言,你看看許多女子的婚戀觀,要房要車要存款,巴不得一步登天嫁個人自己一生衣食無憂,不考慮自己承擔的家庭責任,視對方父母如自己父母,視對方親友如自己親友,婚姻是兩個家庭與其親友及事業生存的維持與維繫,包括後代的存繼相續的教養與環境的責任,都必須具備這個維持與維繫關係的處理能力與素質,當今社會,許多人讀到博士也沒這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