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魚大魚看世界
-
2 # 奔跑的馳騁
相對於單反,微單或曰無反相機的確擁有一定的便攜優勢。以佳能5D4和索尼A7RM3對比,前者800克,後者572克,將近半斤的差距。如果再算上鏡頭的分量,微單的攜帶的確要輕便一些,尤其是出去遊玩或者拍攝,長時間的攜帶的確會有明顯感受。不過,現在索尼全畫幅微單的高階鏡頭和單反鏡頭相比,體積和重量幾乎旗鼓相當,甚至更重。比如佳能24-70/f2.8ll,重805克,而索尼24-70/f2.8GM重886克。如果各自配上5D4和A7RM3的話,分量就相差無幾了。當然,如果不像索尼全幅微單這樣追求極致效能和畫質的話,選擇其他品牌如富士、松下、奧林巴斯,以及索尼的非全幅微單的話,便攜性還是很明顯的。
-
3 # 卷太郎攝影坊
微單相機最開始出現的時候,確實最重要的一個存在價值就是"便攜",這也是這個"微"字所體現的價值。
比如當時最先推出無反微單的松下lumix,採用m43畫幅,體積非常小巧,鏡頭也做得比較匹配,整體便攜性很好。這也是因為畫幅比較小,所以能達到一定均衡性。當人們看到這種小巧便攜的相機,又有不錯的畫質,還可以更換不同鏡頭,自然產生了很強的使用慾望。
後來其它品牌推出的無反產品,也基本圍繞著便攜性來開發的,比如索尼的奶昔系列、佳能的eosm系列,都把便攜性當做一個重要指標來考慮。例如佳能m100微單加一個非常輕薄的22mm餅乾鏡頭,就是非常便攜的組合。
但是,隨著相機產業競爭加劇,功能越來越強大,人們對畫質的需求也越來越高,相機廠商將無反這個機種越做越不"微"了,特別是全畫幅微單的崛起,讓微單更成為追求先進效能的代表,而並不是便攜的代表。雖然索尼的全畫幅微單,機身體積控制還是比同規格單反要小了很多,但由於光學物理效能是相對固定的,所以鏡頭根本沒辦法做小,有的甚至比單反鏡頭還巨大,成了頭重腳輕比例不協調的一種產物。
其它廠家在跟進全畫幅無反(微單)競爭的過程中,乾脆就不把小巧作為一個指標了,而以效能、新功能、新卡口等作為競爭抗衡的比拼指標。比如佳能、尼康新出的全畫幅無反相機,雖然體積上比相對應的單反還是小一些,但基本上與"微"無關了,配套的鏡頭比單反的還粗,這已經完全不考慮所謂便攜性了。攜帶這樣一臺全畫幅無反或者叫微單相機,根本就與同規格單反沒什麼區別,就算輕那麼一點點重量,根本就是不明顯的。所以,如果既想要效能、畫質,又想要小巧便攜,在現階段來看,還是不太現實的。
如果說便攜的微單組合,我個人覺得還是松下、奧林巴斯的m43產品比較符合要求,無論機身還是鏡頭,都是比較小的,整體攜帶起來確實要輕鬆很多。但是隨著松下加入全畫幅無反的陣營,未來m43規格還會不會繼續存在,確實是個問題了。
按照這個發展趨勢,我覺得以後拍照,追求便攜就乾脆用手機好了,手機拍攝質量也能基本滿足日常記錄需求,要畫質、要操控、要速度就選擇比較大的專業性無反相機,或者單反,就不要考慮便攜性了。
回覆列表
簡單粗暴,通俗易懂
1、這個問題因人而異,有的人就喜歡微單,技術先進畫質好,雖然索尼微單手感整體不好但是確實小巧,但是鏡頭又很大,這就尷尬了
2、微單其實不要把它想得那麼輕鬆,配合G大師鏡頭個頭重量跟單反差不多,而且頭重腳輕,所以我建議考慮買一些小型鏡頭,例如28F2.0、35F2.8、55F1.8等等
3、如果你是轉接鏡頭那麼也建議選擇一個變焦萬能的,例如2470,1635,儘可能少帶
4、提前做好拍攝計劃,不要什麼都帶,這樣反而分散拍攝注意力,你的精力不是在全力拍攝構圖,而是在考慮我是不是換換這個鏡頭試試
總結:任何事情都會有利有弊,就看你是選擇哪個,微單雖然輕巧但是帶來的問題也很多,所以提前做好計劃好好的用現有器材耐心的拍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