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家庭醫生線上
-
2 # 佳園道
心碎綜合徵是人類遭遇失戀、失去親人、嚴重外傷等重大外部的事件,由於嚴重的精神或者軀體應激而產生的極度悲傷的的心理,導致左心室心尖部急劇收縮,呈球形擴張伴心室壁運動障礙的一組疾病 .
由於該病由應激或者打擊所致,故又被稱為應激性心肌病.
該病主要見於絕經期婦女,其他還見於膿毒症、呼吸衰竭、蛛網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出血、甲亢、低血糖、酒精或者毒品戒斷綜合徵、自發性氣胸等等
由於該病與應激有關,故任何導致兒茶酚胺水平增高的疾病都有機會誘發心猝綜合徵.
該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胸部劇烈疼痛,心電圖表現非常像心肌梗死的表現,心肌酶譜升高,但冠狀動脈造影往往表現為正常.
臨床表現為劇烈胸痛,心電圖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改變,有心肌生物學標誌物的升高,冠狀動脈造影正常。
心碎綜合徵的患者往往沒有器質性心臟病,但胸痛起來感覺就像心都碎了.
如果胸痛持續不緩解,及時就醫,因為血管的持續抽搐可誘發心源性猝死.
心碎綜合徵症狀雖然非常嚴重,大部分患者病情都會向著好的方向發展,一般在數週或者數月後,伴隨著精神或者軀體創傷的恢復,心功能基本上都可以恢復到正常狀態,一般不會留下後遺症.
-
3 # 神經內科醫師李小菲
你好,心碎綜合症”最常見的症狀包括胸痛、呼吸困難、心悸噁心等,由於這些症狀缺少獨特性,所以很難從症狀上與心梗等心臟問題做出區別。
但不同的是,心碎綜合症患者通常沒有太多的心臟病風險因素(比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菸、心血管病家族史),心肌酶水平一般只是輕微上升,造影結果顯示沒有明顯的冠脈狹窄。
比如生活中,一些人在經歷強烈的情緒波動時會出現嚴重的持續的胸悶胸痛,如果這個人年齡較大,並且之前有吸菸、高血壓、糖尿病或已經明確診斷的冠心病,那這個時候一定首先考慮可能發生了心梗,但如果這個人很年輕,平時身體很健康,沒有不良嗜好,且排除了心梗的原因,那麼就需要考慮心碎綜合徵的可能性了。
據統計,在急性心梗的疑似病例中,有1%—2%的患者實際上是心碎綜合症。
-
4 # 清氛生活家
人們口中常說的“心碎死了”,一般只是對悲傷過度的誇張說法。
但是現實生活中真的存在心碎而亡的情況。
案例一:
前一段時間,美國一對相伴相愛71年之久的夫婦,94歲的Herbert和88歲的Marilyn於同一天相繼去世。丈夫Herbert於凌晨2:30離世,僅僅12個小時後,妻子Marilyn在下午2:30也隨丈夫而去。
醫生診斷後,確認Marilyn的去世死於“心碎綜合症”。
案例二:
徐阿姨今年61歲,在親眼目睹了父親從樓梯上摔下來時受到驚嚇,出現了胸骨後疼痛、並向後背放射及出汗症狀,且疼痛持續數天不能緩解,家屬連忙將徐阿姨送至蕭山醫院急診。
徐阿姨行冠脈造影及左室造影檢查顯示,冠狀動脈基本正常,而心臟基底部強烈收縮,左室前壁及心尖部呈球樣改變,最終確診為應激性心肌病,也就是平常所說的“心碎綜合症“。
心碎綜合徵是什麼
心碎綜合徵最早是1990年日本科學家發現並命名,是指人因經歷重大外部事件打擊,在產生極度哀傷或憤怒的心理時,所引發的胸痛、憋氣、呼吸短促等類似心臟病的症狀。
心碎綜合徵是現實存在的。當有人聽到某些令人震驚或可怕的訊息時,腎上腺會釋放出皮質醇激素,這種激素進入血液中後,會對心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比如:親人去世、愛人去世、公司破產、升學無望......
多見於中年女性,30到50歲。由於外界刺激或者自身疾病的刺激,使得心理不能很好的平衡產生的臨床症狀。心碎綜合徵患者一般不會出現明顯的器質性病變,隨著時間的流逝,心理感情平靜了,一般2到4周就能完全恢復。但是,如果對“心碎”放任不理,血管痙攣厲害,也會使心臟驟停、呼吸停止,出現猝死。
心碎綜合徵不是真的心碎了,而是這種痛起來的感覺,就像心真的碎了一樣。
如何預防:
上了年紀的女性要注意保持心情愉悅,切忌大喜大悲,情緒激動或者極度傷心後,出現胸悶、胸痛、氣促且短時間內無法恢復的,就要引起警惕及時送醫治療。就醫時,患者或家屬要詳細介紹發病前發生的情況,比如患者是否有受到較大的情緒刺激等,這樣更利於及時確診治療。
回覆列表
由於悲痛或震驚引發的胸痛、憋氣和呼吸短促等一些類似於心臟病的症狀稱為“心碎綜合徵”。其實這個並不是真正的心臟病。
心碎綜合徵患者出現胸痛、憋氣等症狀,與心臟病發作時的症狀相似,但與心臟病患者不同的是,心臟病一般會給病人留下永久的傷害,其病情不易好轉。而“心碎綜合徵”病人的心臟不會受到永久傷害,通常在接受住院治療,並經過臥床休息後,病情可以好轉,一般預後是良好的。“心碎綜合徵”的發生與人的性格有關,具有急躁、易衝動、缺乏耐心、強烈的時間緊迫感、爭強好勝等性格的人容易患上心碎綜合徵。
生活中,誰都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不良情緒,善於控制和調節情緒的人,能夠及時消解、克服它,從而最大限度地減輕不良情緒的刺激和傷害。“喜怒不形於色”,強行壓抑情緒的外露,會給人們的生理健康帶來很大的危害。因為情緒中的聲調、表情、動作的變化,淚液的分泌等,可以被意志所控制。心臟活動和血管、汗腺的變化,腸、胃、平滑肌的收縮等隨著情緒而變化,卻不受人們主觀意志的控制。那些表面上看來似乎控制住了情緒的人,實際上卻使情緒更多地轉入體內,給體內器官以損害。因此,不良情緒如果已經產生,就應當透過適當的途徑排遣和發洩,千萬不要悶在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