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京不冷東京熱

    前幾天碰到一名研究中國近代史的日本教授,

    提起最近的日韓關係,

    他搖頭嘆氣:

    “哎,之前日本媒體是集體批評中國,

    現在知道日本已經趕不上中國了,

    中國經濟對日本很重要,

    於是就掉頭集體批評南韓。”

    這位教授的話,

    在日本國內並非曲高和寡。

    之前認識的日本朋友,

    都有談到日本媒體,

    喜歡集體找一個假想敵,

    集體攻擊。

    筆者以前在日本逛書店,

    暢銷書架上,

    有關中國的書全是:

    中國崩潰!

    中國為什麼這麼髒!

    華人來日本買中中國產的原因?

    有的是日本右翼寫的,

    有的是皇民化臺灣人寫的,

    讓人氣絕。

    之後我見到日本友人,

    我都讓他們來中國書店,

    看看中國暢銷書架上賣的什麼?

    東野圭吾系列集,

    日本主婦家庭料理,

    日本旅遊。

    中日兩國的溫度差躍然紙上。

    當然了電視上倒是有很多製作比較粗糙的抗日劇就是。

    從去年起,

    安倍突然對中國“軟”了起來。

    實現了7年來訪華。

    總理也時隔7年訪日。

    安倍還在春節錄制影片,

    這一切的背後,

    倒不是安倍的價值觀有了多少改變,

    最根本的原因,

    在於中國早已超越了盯住日本的時代,

    這背後是硬實力的上升。

    雖然日本還有不少先進的技術,

    雖然日本還有富裕的對外投資資本,

    雖然日本還有不少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

    但日本已經意識到,

    沒有中國,

    日本的經濟未來無法想象。

    想通了這點,

    於是日本轉了向,

    變得“聰明”了起來。

    Diss中國,

    就是在砸自己的飯碗。

  • 2 # 出思

    日本南韓最近的齷齪是基於當前的國際形式而發生的一個現象,表面上是日本南韓兩個國家的事情,為了一個島嶼一個產業供應,都是表面現象!

    當前的國際政治背景是西方要變本加厲,針對東方國家,要求僕從國日本南韓出錢出力,撲咬東方國家,日本南韓內部雖然有許多西方的代言人,但是這對日本南韓的利益損失太大,必然受到日本南韓內部利益張力阻擋,日本南韓目前電子類工業原料問題和島嶼爭端等等都是這一行為的反映!也就是它們之間的齷齪是表演給美國看的!當然普通民眾是“認真”的

  • 3 # 琴川學院派

    發明了這個詞彙的媒體,在日本國內被兩種觀點針對,一種擁護一種反對。很多日本人對這種排外主義、助長厭惡的主張從經驗上都表示反對。

    與其說是發明,不如講到了一定程度產生的社會現象結果呈現,和情緒的表達。按程度來排一下,厭韓,減韓,到斷韓,看字面的意思挺容易理解。相比南韓的反日具有群體性,搞成轟轟烈烈的運動。日本人似乎含蓄些,表面相當平靜。但實際上,在日本,對於和南韓對立,南韓國內混亂,日本以一種娛樂的眼光來看待,看戲中帶有不屑。

    從經驗上看,斷韓只能是一個詞彙,儘管兩國關係差到極致,但不會成為現實。在日本,特別是地方的旅遊產業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在南韓,因和日本關係對立,產生的問題很多,例舉出經濟問題的普通市民也很多。慮到長期不景氣,失業率高時,雙方都認為不是翻臉的時候。

  • 4 # 木春山談天下

    從媒體角度看國際問題和社會問題很有趣,木叔做了10多年媒體人,談這個也應景。

    對日本和南韓關係分析需要多個視角,特別是看看他們內部到底怎麼看待彼此?

    所謂的“斷韓”這個詞,其實並不是最近才有。

    木叔查了日本媒體,發現早在2015年就被髮明瞭。

    當時有人認為,距離2011年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和南韓總統李明博會晤已經過去了3年多,而因為南韓對日本不友好的態度,讓日韓高層一直都沒有交流,反而南韓國內反日氣氛很濃。

    即使後來的朴槿惠上臺後也想利用反日給自己積累人氣。

    因此,在這種背景下,媒體也好,一些分析人士也好,就開始思考日本和南韓關係的前景。於是,日本一些人就發明了“斷韓”這個詞。

    意思是斬斷南韓給日本帶來的嚴重傷害,要逐漸脫離在很多層面被南韓批判或者在歷史問題上受制於南韓的態度。

    當然這個所謂的“斷韓”並不是斷絕和南韓的外交關係。相關者認為這是一種民族情感的表達,也是對國家利益的維護。

    所以,“斷韓”說再起也不令人吃驚了。

    文中說,不是討厭南韓,而是要和南韓斷絕往來才行。也就是“嫌韓”和“斷韓”的區別。這份雜誌認為,南韓是讓人討厭的鄰居,應該和他們說再見。

    為了證明應該“斷韓”,這本雜誌的文章裡還有一篇引用了“南韓神經精神醫學會”的報告指出,每10個南韓成年人當中就有1人到了必須須接受治療,否則無法控制情感的狀態。

    換句話說,這本雜誌認為10%的南韓人有歇斯底里症,甚至情緒精神有點不正常。所以才動不動就激動地抗議這個、抗議那個。

    但是被媒體炒作的“斷韓”讓《週刊POST》承受了很多罵名。

    該雜誌出版社小學館飽受抨擊,一些專欄作家稱,這份雜誌煽動歧視,讓人難以接受。完全忽視了兩國正常往來,特別是在日本生活的南韓孩子們的心裡。

    如果這樣的言論在整個日本社會擴散,會讓日本人也變得對南韓人整體上都抱有敵視色彩。缺乏區分和認知,這是非常危險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髮香克斯想不想做海賊王,他的追求究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