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terZZ

    故事的人物是完成故事的載體,人物的塑造和故事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可以說是塑造出來的人物性格促使了故事的發展方向和基調,但是同時你想要的故事方向也同樣會影響你對人物的塑造。

    如果你想寫個悲劇,那麼把主角寫死不一定是個壞主意。

    我寫的短篇小說基調基本都是悲的,我的主角不是瘋了就是死了,我覺得這樣讓主角更鮮活,人生就是這樣,生活就是這樣,他就是我們身邊的某個人,某個普通的故事。

  • 2 # 蜉蝣之羽

    那可不一定,很多悲情的故事,主角最後也會死翹翹的,這樣反而更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前看過一部網路小說《飛昇之後》,主角最後不得不選擇成神,放棄了一切有關人類的情感,作為一個人相當於已經死了。

    還有一本《歷史的塵埃》,最後主角也是死了,給人留下的印象很深刻。

    讀者眾多口味難調,很多讀者其實喜歡受虐的情節,不信去讀《黑暗血時代》

  • 3 # 耶路撒冷有點熱

    一個故事中的主角一定要活到最後嗎?

    我個人認為是不一定的。

    故事簡單的說,是透過人物關係及發展歷程,傳達出作者想要表達出的思想,所以主角並不一定要活到最後(話說網路很多小說之所以讓主角活到最後,主要是擔心讀者的不滿)。

    文學著作舉例:《天瓢》

    《天瓢》講述了一個叫杜元潮的男人,跌宕在沉淪與奮鬥中,飄搖在兩個令他傾心的女人之間發生的故事。

    主角是從一場大水中“漂來的一塊棺材板”為開始,到六十年後大水湯湯中“漂去的一口棺材”結束,代表了故事的起點及終點。

    這個小說在高中時讀過,其中有很多人性的描寫,及情感的糾紛,雖然主角最後下葬時發洪水,主角所葬身的棺材被大水沖走,但結合起點漂來的棺材板,讓故事瞬間昇華,值得一讀。

    網路文學舉例:《陳二狗的妖孽人生》

    這部作品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也詬病過,但這個故事不失為一部好作品,之所以爛尾原因很多,感興趣的讀者自行了解這裡不做論述了。

    實際上這部作品之所以當時很多讀者不滿,原因是烽火將女主角“曹蒹葭”寫死了,(這個就與烽火的另一部都市作品《老子是癩蛤蟆》中,去支教的“小狐狸”之死如出一轍,讓很多讀者流了一大把眼淚)。

    但理性的分析,烽火這部作品裡的女主之死,實際上,讓男主的性格及人物,剎那間成熟起來,這不需要文字的包裝,而是順理成章的完成人物的昇華,這也是很多網路文學作品,如退婚流、屈辱流作品的核心,透過情節及人物的變化,讓主角的人物性格及品質得到豐滿,讓讀者更容易接受,只是烽火的手法太過暴力,對待辛苦描寫的人物敢下殺手,對讀者也毫不客氣,但總的來說,作品還是好作品。

    影視著作舉例:《勇敢的心》

    勇敢的心由梅爾吉布森執導並主演的一部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一部佳作,故事主要講述英格蘭時期,蘇格蘭抵抗殖民入侵下,主角華萊士的對階級統治的反抗,華萊士最終被友軍陷害被捕,與斷頭臺上內剖腹而死,但在臨死前的一句:freedom(自由),讓整片得到昇華,並最終感染所有的蘇格蘭人民,奮起反抗,最終得到解放,此片觀賞性極強,還有蘇菲瑪索出演,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所以綜上所述:一個故事的主角並一定要活到最後,因為向死而生是主角活下來的另一種昇華。

    就像魯迅所說的一句話: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但他卻死了。

  • 4 # 神奇飛羊

    如何判斷誰是主角?有一個非常直觀的方法:誰出現的時間長,誰就是主角。

    所以,不管角色是否能活到結尾,就看他出現的時間就行了,哪怕故事半截就死了,但出現時間依然最長,那他還是主角。

  • 5 # 球事雜談

    看很多回答給出了否定的答案,不以為然,更多是特意的標新立異,譁眾取寵的作祟。

    故事相同於小說,戲劇。人物,情節,環境,是構成的三要素。人物,放在首,主角更是人物之首,是這個故事的重中之重。

    首先從故事結構來說,主角即是主線。一切人物關係網的鋪展散開都是從主角蔓延的,歸根結底要為主角的設定服務。

    其次是讀者代入感。通常讀者潛意識裡都會把自己當作主角去融入作品裡,故事沒結束就把主角弄死了,會使餘下的作品缺乏認同感。

    從古至今,絕大多數作品,主角都是活到結局,即使最後大結局死掉的也很少。文學作品這樣做不是沒有其道理的,因為人們更願意看到好的,完美的結局,而主角往往是正義的化身。

    當然,有些經典主角最後死去,這時就要看你怎麼設計故事結構了。

    例如,《天龍八部》的喬峰(蕭峰),一方養己教己的漢人,一方是不能背叛的種族,開篇就在刻畫他的俠義精神,英雄氣概,等到這兩條矛盾體擺在他的面前,非要做出抉擇時,他站在哪一方都會打破他一直呈現的形象。所以,只有一死方能把主角的俠義精神,英雄氣概徹底昇華,給人一種雖死猶生的回味。即使這樣,還有很多金迷對喬峰的死耿耿於懷。

    還有一個經典例子,《梁祝》。故事講述了一個生動有趣,感人至深的古代愛情故事,每個人都盼望著他們天長地久。可在那個特定社會背景下,世俗禮節,無法惡人是他們邁不過去的障礙,最後雙雙殉情。如果單純這樣的結局,很難讓大多向往美好愛情的人們接受的了。這時的神來之筆,就是讓他們變成了自由,美麗的一對蝴蝶,不僅在人們心裡一下復活了他們,更甚之要比生活在繁雜的人世還要快活。這樣的結局,要比單純的最後走在一起更能打動人。

    如果你要問,主角一定要活到結局嗎?我覺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肯定沒有正確合適的答案,但要記住,不是說隨大流就是平庸,每個人都知道創新立異更能抓人眼球,但能做到這點的微乎其微,掂量一下自己的能力。大多經典被流傳下來,是因為它更被大眾所接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楊樹上面長斑是什麼病?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