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雨她爸的歷史講堂

    皇家的話,一般有冰窖,就是在冬天把大塊的冰塊放入很深的地裡面,

    普通人家的話就用扇子啊,乘涼啊,然後吃一些綠豆湯啊什麼的

  • 2 # 阿飛看歷史

    在沒有空調,沒有電扇,沒有冰箱的古代,古人們仍運用其智慧,創造了很多種避暑方法:

    1、搖扇子納涼

    扇子可不是現代才有的,在古代便已經產生。據史書稱:“ 黃帝作五明扇 ”,當然這個只是裝飾用的。在古代,最普遍的方式便是用扇子納涼,扇子大多都是竹編的,古人叫他“搖風”,也叫“涼友”。

    3、避暑食品

    北魏時奶製品就很多,《齊民要術》載有各種各樣酥、酪做法。到唐朝,就做成“酥山”了,像一個巨大的奶油蛋糕,不過天冷才做,沒說到夏天加了冰再吃。元朝陳基說:“色映金盤分處近,恩兼冰酪賜來初。”這冰酪,與乳糖真雪相似。

    南宋杭州街頭還有很多暑湯冷飲:甘豆湯、豆兒水、香薷飲、椰子酒、漉梨漿、滷梅水、姜蜜水、木瓜汁、沉香水、荔枝膏水等。

    4、涼茶

    在唐代人們用果品或草藥熬製成“飲水”,除了解渴,他還具備清熱解毒的功效,應該是涼茶的前身。而到了清朝在北京地區的人們人選擇蘇葉、藿葉、甘草等中草藥避暑,蘇州人喜歡喝涼茶、涼湯,吃涼粉等清熱爽口的食物。

    5、避暑冰塊

    根據歷史記載最早的冰窖出現在周代。當然,這種奢侈的避暑方式是隻有官府才有。在看清朝的電視劇中,我們也可以經常發現冰窖得存在。

    6、避暑山莊

    作為一國之主,肯定跟普通人不一樣。到了清朝的時候,就有了專門用來避暑的“避暑山莊”。承德避暑山莊,頤和園便是遠近聞名的避暑山莊,每到夏天皇帝必去。

  • 3 # 天高雲淡任心遨遊

    炎炎夏日,在沒有冰箱和空調的古代,人們是怎麼消暑度夏的?早在《詩經·七月》中,古人就有“鑿冰沖沖”冬儲冰夏用的技巧。同時,搖風、草帽、冰米酒等納涼物品和消暑飲品都成為古人的寵愛。此外,熱愛大自然,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古人,還喜歡結伴而遊,在清靜的大自然中飲酒作詩、消暑納涼。《詩經·七月》中對於周代早期陝西旬邑、彬縣一帶人們生產生活畫面的描述和記錄給我們提供了線索。“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凌陰”,用現在的話說,便是十二月鑿冰沖沖,正月搬進冰窖中。把這些冰在隆冬時節藏到冰窖裡為何用?《周禮》記載:“祭祀,共冰鑑;賓客,共冰;大喪,共夷冰盤。”可見,冰塊是夏季消暑的重要物品之一。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戰國銅冰鑑,可以用作冰鎮食物、酒,算是世界上最早的冰箱雛形。由於鑿冰、存冰不易,夏季取出來的冰塊也並非尋常百姓可享。不過,到了隋唐時期,隨著深井貯冰法等新方法的誕生,天然冰塊的儲存效率大大提高,民間開始有商人藏冰。儘管如此,“長安冰雪,至夏月則價等金璧”,作為一種如此昂貴的商品,普通百姓很少有人消費得起。真正使“冰爽一夏”的福利為民間享用,要歸功於硝酸鉀。唐代末期人們發現它的用途時,它的名字叫“硝石”。本來是為了生產火藥才開採的硝石,卻意外發現它在溶於水後會吸收大量熱量,製冷效果足以讓水結冰。而後,冰塊的使用逐漸變得平民化了。與現代的空調、電扇相比,古人消夏的“小物件”充分體現他們的智慧與巧妙心思。

    《水滸傳》中有“公子王孫把扇搖”的說法,可見扇子在當時稱得上是涼爽、舒適與安逸的象徵。人們對於扇子的發明者說法不一,但扇子早在商周時期就已出現卻是事實,其材質經歷了從羽毛、竹條、葦葉、絹紗到紙張的“進化”過程,被稱為“涼友”。“搖風”則是風扇的原始形態,即在一個軸上安裝扇葉,軸心上拴有繩索,快速拉動軸心上的繩索,扇葉旋轉生風。除了扇子外,另有一種延用至今的納涼方式值得一提——涼蓆。在古代,涼蓆又稱“夏簟”或“涼簟”。簟是一種竹製的席,亦指用細蘆葦編織的席。古時候的席和簟是有很大區別的:席子性溫,為冬天使用;而簟性涼,為夏天使用。三國時期東吳的張純在其《席賦》中所說的“席以冬設,簟為夏施”就是這個意思。夏簟祛暑降溫、涼爽宜人,在宋元時更受歡迎,這之後人們乾脆將夏簟直接稱為“涼簟”,編織精美的“涼簟”甚至被稱為“玉簟”。透過這些可以看到中國古人的智慧充分的體現在各方面,正因為古人的不斷探索與創造才使得中華文明生生不息,成為唯一一個文明未曾中斷的民族。

  • 4 # 歷史熱知識

    華夏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傳承中古人關於防熱避暑的方法可是相當的多。千里來簡單的說說,說話的方式簡單點,我們都不是演員。

    一、看看一國之君是怎麼避暑的

    作為一國的最高統治者在夏天處理政事時候就如我們在電視裡看見那樣有專門的人在旁邊用蒲扇扇風,還有專門的冰鑑(類似於冰箱)冰鎮著酒水來解暑。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專門的空調房,在先秦時期的空調房就是挖出一個地下室利用地下冷源來達到避暑目的。而到了唐朝就更厲害了,這個時候的空調房有個高大山的名字曰為含涼殿。含涼殿依水而建,利用水車將水送到屋頂,然後沿宮簷而下,形成一個人工水簾,涼水在屋上迴圈,蒸發吸熱以達到降溫的效果。在這含涼殿內的傢俱都是由瓷質與石質打造。到了清朝,皇帝每當到了夏天還會選擇移居承德避暑山莊或者其它皇家園林避暑。

    二、看看權貴是怎麼避暑的

    到了夏天權貴們除了有專門的搖扇降溫外,還會在廳堂中地面上弄一個圓孔,這個孔直通地下通道在夏天把蓋子掀開會吹出冷風還會從冰窖取出冰塊放在屋裡的冰鑑中以達到降溫的目的。還有的會在家修建自雨亭,這種亭子依山泉而建把水引下來形成天然的水屏風。在裡面乘涼防暑避熱。

    三、看看普通百姓是怎麼避暑的

    作為普通老百姓比不上皇帝以及權貴大戶人家,一到了夏天會選擇陰涼的地方睡草蓆用蒲扇降溫,還會在逛街的時候買點那時的冷飲比如沈香水、甘蔗汁、綠豆水等。總之會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來選擇適合的避暑防熱措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增進和伴侶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