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你好萌啊
-
2 # 折竹寒氈冷
統而言之,有四點:
1、讀歷史,一切以史料為準。史料上有的東西,辯證地接收,史料上沒有的東西,千萬千萬不要去自己腦補。前輩學人說“有一份史料說一句話”,就是這個意思。胡適有句名言,叫做“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這話對研究而言,當然是不刊之論,但對我們這些連門都沒入的愛好者來說,大家千千萬萬把前面四個字忘掉吧。某位曾經以約炮為目標但終未達成的某人說“史料不是鑰匙”,這話誰信誰瘸。
2、史料,還是史料。一切論斷,都必須建立在史料的基礎上。千千萬萬別去搞什麼陰謀論、人性論。這兩種東西,都是最庸俗、最low的玩意,都是以自己那點淺薄的見識、卑微的心理,毫無證據的去憑空揣度別人,從而得出一種充滿惡意的、無任何價值的結論,比如說“岳飛是軍閥,死得活該”等等,這種東西除了貽笑大方之外,唯一的作用就是將自己的low展現出來給別人看。
3、作為一個愛好者和初學者,還是要相信權威。雖然有時候反抗權威是一件很爽的事情,不過我相信我們大家都已經過了這個中二的年齡。權威們當然不會是每句話都正確,但肯定大多數是正確的。比如岳飛是什麼樣的人,其實只要看看鄧廣銘《岳飛傳》、王曾瑜《岳飛新傳》、龔延明《岳飛評傳》,就基本不會有錯了。因為以我們的史料收集能力和分析水平,肯定是遠遠不如這三位大家的,既然他們做出了這樣的結論,我們有什麼理由不接受呢?非要和專家頂著幹?他說東我偏往西?他說打狗我偏攆雞?——這不叫標新立異,這叫腦袋裡缺根弦。
4、立場還是很重要的。讀史書,你的屁股在什麼地方?有的人讀史書,自覺把自己帶入到皇帝的角色中,比如一看岳飛的事蹟,馬上就說殺得好啊殺得好,不然趙官家要臥不安枕了。——呸,就憑你也配姓趙?即使是古代,我們也從來不缺民為貴君為輕的仁人志士,難道在民主自由平等的現代社會,卻要成為權術的奴才?
-
3 # 迷糊走世界
我不是學歷史的,之前讀書,對於歷史是萬分頭痛,背不了記不得。近段搞些地名調查,讀了些地名歷史,對歷史感興趣了,找些志書來翻閱,也下載24史來不時讀一段,試著答一答。我以為,學習歷史,首先要培養興趣,沒有興趣,讀史書是難以為繼的。正史也好,野史也罷,只是看個熱鬧。其次,要培養歷史思維,學習每一段歷史,要儘可能多查詢當時的背景資料,把自己代入那個歷史階段去理解,尊重史實,沒有查到資料記載,則不能確認,更不能天馬行空般胡思亂思,無中生有。其三,要把握關鍵事件、人物,很多重大歷史事件,影響了歷史程序。
-
4 # 聽說用心取暱稱人好看
我們都知道,讀史使人明智。那有哪些方法可以使歷史學習事半功倍呢?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定要設法培養自己對歷史的興趣。
2.縱橫比較法。比方說孔子是生活在公元前551——479,那麼誰和他是同時代的人,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做了什麼?又比如說華佗,他是醫學家,生活在東漢末年,那麼在別的朝代,各有哪些醫學家,他們有什麼成就。列一個表格,以免遺漏。意思就是要突破書上課程設定的限制,系統地分析,對每個朝代、每個領域做個總結。
3.把學歷史當成看故事。經常看一些歷史方面的書或者電視劇,並且翻出課本對照看一看有哪些人物,他們有什麼成就等。
4.腦子裡放電影。當你閒下來的時候,比方說睡覺前、睡醒後、散步時,想一想課本上的內容,看看能想起什麼,知識點都弄懂沒有?沒記住的,沒懂的,趕緊看一下。到了第二天,再放電影,這樣你記不住的,不懂的就會越來越少。
5.區分重點和主次。要把書中的每一點內容都記下來是不可能。比如要看某個人的生卒年,因為要知道他跟誰是同時代的人,他是哪個朝代的人,但是如果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就不要記這些,只要看了就行了,因為考試很少考到某個人的生卒年。相反,如果記住了某個人的生卒年,而不去比較他跟誰是同時代的人,那麼純粹的記住是沒意義的。
6.多看多列年代紀事表。這主要是幫助記住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
7.筆記很重要。記筆記是增強記憶的手段,也是對知識的提煉,便於複習。同時建議提前預習,這樣在聽課的時候就會比較明瞭。
8.適當作息。已經頭暈腦漲,就不要再背了你可以到處走走,邊走還可以邊放放電影。
9.自己噹噹老師。設想自己如果是老師,會怎樣去上這堂課,怎樣去總結知識點。
10.及時做練習題。趁熱打鐵,當節的題目要馬上做。
11.多看《百家講壇》類的節目,可以在娛樂中學歷史,何樂而不為。
12.向身邊的人學習。我們身邊有不少人是歷史通,多跟他們接觸,耳濡目染,受益匪淺。
-
5 # 物極必反否極泰來JXRM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你真正喜歡有某一段歷史的時候,你才會去主動翻閱和它有關的書籍,而不是被動去看去記,就像我以前在亮劍剛開播的時候,特別著迷,就又看了一遍原著書籍,當時對裡面的故事人物都記得很清楚
回覆列表
首先非常高興回答樓主的問題。我是一個歷史迷,對歷史非常感興趣,讓我來分享一下我學習歷史的經驗吧。
1,學習之前要有一個列表。要在本子上列出年代,時代背景。比如說。我想了解一下李世民。我就要先從他的歷史背景開始查。首先他是唐朝的一個皇帝,透過玄武門之變登上了皇位。我會接著去查玄武門之變的經過。然後李世民開啟了貞觀之治。我會去查一下貞觀之治到底是什麼,諸如此類,把所有的都串聯在一起。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歷史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要有耐心在浩瀚的書海中來尋找自己的方向,研究歷史是有時候突破一個難點是令人十分興奮的。
3要多看書,不管是正史,野史,還是小說。都是有他一定得歷史根據的,根本不可能有人胡編亂造。野史,小說都是透過正史來展開聯想創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