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思維導圖實戰派汪志鵬
-
2 # 秦偉良1
我用一個實踐來回答這個問題。
2008年毛遂自薦參加了公司精益管理培訓。我選擇了一種專用工具頻繁報廢6年損失近百萬,作為實際案例。
首先,梳理了報廢工具的來龍去脈;找到報廢原因是工作者沒有掌握正確使用方法;是教員教程不完整;完整的教材是負責該工具計量單位,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然後,把教材共享之後,啟動領導負責下屬在崗培訓,當年該工具報廢下降80%。
我稱之為組織結構性問題,對系統執行的干擾,肢解了崗位職責聯絡性,與你所說的結構化思維有異曲同工之處。
工具頻繁報廢,管理者也採取了各種措施均無效。管理者侷限性,以及組織結構性問題個體職責鞭長莫及。這樣的問題該是個管理空白,必須引起決策者重視!
-
3 # 點點拾光
最近寫了一篇文章,就是結構化思維在臨場發言時的應用。
職場中少不了需要你臨場表達觀點的發言場合,如果總是無法清晰、準確地表達出有洞見的觀點。難免會給領導留下這個人沒什麼思想的印象......
那些講話條理清晰、侃侃而談的人,是因為他們具備了一種能力——“結構化思維”的能力。
這時,坐在你旁邊的同事老王說:“使用者傳播有三大原因:1、利益;2、有趣;3、展示自己。針對這三點,我分別建議考慮以下方法......”
一、大腦的思維習慣決定了處理資訊的習慣1、喜歡歸納主題
2、喜歡歸類
3、不擅長一次處理多個資訊,偏好數字 3
4、喜歡有規律的資訊
為了符合這幾個思維習慣,一個好的發言(寫作)結構必須具備以下三個特徵:主題先行、歸類分組、邏輯遞進。
也就是在臨場發言時候首先應該丟擲主題,告訴對方你想要表達什麼——主題先行然後主題向下分支為三類主要內容,用以支撐主題的三個論據——歸類分組主題跟3類主要內容之間是縱向邏輯的關係;這3類內容橫向之間要有遞進的關係。——邏輯遞進二、結構化在表達中的應用(實戰)臨場發言之所以困難,是因為它會給人造成壓力,讓人一下子不知道該怎麼說才好:要麼是大腦一片空白不知道說什麼,要麼資訊氾濫不知道從何說起。
因此要想口頭表達時“言之有物“,可以參考以下三個步驟:
定主題、搭架子、填素材
第一步:定主題。對應前面講的“結構化思維”中的“主題先行”,丟擲自己的觀點,注意是“主題”,而不是“議題”。
第二步:搭架子。事先積累一些現成的架子,他們本身是符合歸類分組和邏輯遞進要求的,然後我們往裡邊填充資訊,就可以做到結構化發言了。(下邊會介紹幾個常用的架子)
第三步:填素材。根據架子填充一些事例和資料,可以使發言內容更加飽滿。
如果平時能掌握足夠的架子,關鍵時刻絕對會派上用場。
1. 時間架。適合有先後順序或因果關係的零散資訊,不限於時間順序
2. 空間架。範圍廣泛。用於地點、整體和部分、抽象的要素概念等
3. 程度架。也叫三腳架,就是一個問題的三個方面(不限於3這個數)重要程度、緊急程度、關聯性程度等等
總結:結構化思維在“臨場發言”中的應用:
首先自上而下思考。然後按照:定主題、搭架子、填素材的三個步驟。
如果由於時間有限,一時想不到主題,可以先思考架子,從架子找到切入點。架子才是臨場發言的關鍵。
常用的架子有:時間架、空間架、程度架。
大家可以根據自己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去積累自己的架子,他不僅可以用在表達上,還可以幫助我們提升思考問題的能力。查理芒格說:100個思維模型就可以解決90%以上的問題了。
回覆列表
結構化思維是什麼❓
結構化思維指從整體思考到區域性,是一種層級分明的思考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借用一些思維框架來輔助思考,將碎片化的資訊進行系統化的思考和處理,從而擴大思維的層次,更全面地思考。
沒有結構化的思維是零散混亂無條理的想法集合,而結構化思維是一個有條理有層次,脈絡清晰的思考路徑。
如何訓練結構化思維❓
先發散,後總結。用這種方式思考,不僅更容易找到邏輯結構,也更容易培養你的結構化思維。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儘可能列出所有思考的要點
2.找出關係,進行分類(找出要點間的邏輯關係,利用 MECE 原則(不重疊,不遺漏)歸類分組。
3.總結概括要點,提煉觀點
4.觀點補充,完善思路
舉例:常見問題的解決的五個步驟
這是麥肯錫思維模型中比較經典的思維結構。
1.分析現狀:問題是什麼?問題的細節是什麼?
2.找尋原因:為什麼?使用工具(5why法則),從現象到本質。
3.設定目標:遵循smart法則。
4.解決方案:負責人是誰?起止時間是什麼?具體操作步驟是什麼?
5.方案實施:按計劃推進,跟進結果,停止無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