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7
回覆列表
  • 1 # 十五分鐘心理諮詢

    為什麼我不想貶低別人、覺得那樣很丟人,但還是控制不住的非議別人呢?

    因為貶低,是人們透過內部評價維護自身內在價值的三種方式之一,它是一件所有人都必須要做的事情。(其餘兩種是:抬高自己、過分稱讚他人)

    每人都需要一定的內在價值,而這種內在價值、只能透過比較獲得。

    人是一種社會動物、我們所有的認知,都來自我們的社會環境、來自和他人的比較。和別人的比較,對於人類來說、是一件與生俱來、並且無法迴避的事情。

    作為人類,我們獲取知識是透過比較。從嬰兒學說話的時候就已經是這樣了,媽媽說一句、孩子學一句,孩子比較一下自己和媽媽發出的聲音,不一致就進行修改,最終習得語言。

    之後的學習也都是這樣。大家用新知識和老知識比較,有空白就填補、有衝突就抉擇,不斷地透過比較豐富自己。

    人的內在價值、也是透過比較得來的。也許有人覺得,人心不古、和現代人沒什麼好比的,但這並不代表比較就沒有了,只是比較的物件從現代人變成了淳樸的古代人。

    只要擁有這種比較,我們就需要在心中重新評價他人和自我。

    這種重新評價有三種傾向,第一、攻訐別人,第二、抬高自己,第三、拼了命地抬高別人。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解釋一下這三種方法。如果一個名不見經傳、非常一般的朋友突然變得事業有成,遠遠超過了我們。

    如果運用第一種方法,我們傾向於認為這個人投機取巧、這個人的錢來路不正,或者認為這個人只是暫時運氣好。我們拒絕承認,這個人比我們優秀。

    還比如,某個年輕女星突然出名,會被非議為“潛規則上位”

    第二種方法注重對自己的評價,一般有兩種傾向,第一種傾向認為: 我不追求這些財富,我有我的精神修養;第二種傾向是: 我也可以取得和他同樣的成就,只是我沒有去做。我們拒絕承認,我們比別人差。

    第三種方法是一種“無可奈何”之舉,我們不能貶低他、也不能抬高自己,又不能接受被別人比下去的心理落差。於是我們過分地抬高別人。認為他和我們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舉個例子,比如馬雲。我們不會因為自己的收入不如馬雲而難過,但是如果比不過自己的同事就不太舒服。)

    我們可能不嫉妒別人,但是這三種心理過程肯定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是每個人都思考過的。

    為什麼我不嫉妒他?因為他違法亂紀,不值得嫉妒;因為我也很優秀,犯不上嫉妒他;因為他太優秀了,我認了。

    這些都是人之常情。

    理解了這一點,大家就能更容易地理解自卑者對他人的攻訐。心理強大的人都需要不斷地比較、拉低別人,更何況心理脆弱的人呢?

    自卑者都是一些自戀不足的人,也就是說他們看不起自己、覺得自己哪裡都不好。但是他們又需要不斷和他人比較。

    自己沒有能拿出手的優點,又要和別人比較。這個時候,自卑者就出現了兩極分化:

    一部分人,甘心失敗、自我沉淪,甚至有自虐、自殘行為;另一部分人不甘心失敗,想取得比較的勝利,就只好不斷地貶低別人了。

  • 2 # 螞蟻科學

    自卑的現象,根源,是自我認知的偏差。

    自卑者通常會低估自己,每每與別人進行比較時,會產生自己不如別人的想法,並被此想法折磨。(儘管事實可能恰恰相反)

    而人類作為群體動物的一員,與他人的接觸、交流等是必不可少的。這就決定了社會成員中個體對自尊的維護需要。

    (自尊,又稱“自尊心”、“自尊感”,是個人基於自我評價產生和形成的一種自重、自愛、自我尊重,並要求受到他人、集體和社會尊重的情感體驗。)

    你肯定有過這樣的體驗

    你因為某次失誤沒有完成好一件事,當你再次遇到這件事,你會非常想幹好這件事,甚至是超乎尋常的“完美”地做好這件事。

    這就是為了維護自尊。因為頭一次的失敗讓你有挫敗感。

    而自卑的人,時常是上述的狀態,所以他們要“平衡”、“彌補”這種挫敗感。

    著名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學生之一,阿德勒將其稱為:”過度補償“

    有的人透過獲取他人認同來作為補償,所以他們即使”赴湯蹈火“,也要拼命地幫助別人,就算這樣的幫助本不必要或是不合理。

    生活中的”老好人“中有一部分就是這樣的人;

    有的人來得更加直接:

    小A和小C在交談,談到了小A和小B誰更強的問題,

    小A心裡自卑,認為自己低於別人,為了維護自尊,“簡單粗暴”地直接將小B貶低,說白了就是想讓小C認同自己。甚至,小A會利用最原始的方式來證明自己——打一架,就算他們沒有任何衝突糾紛。

    參考資料:

    《自卑與超越》——阿德勒

    “過度補償”——中國百科網

    《社會心理學》——沙蓮香

  • 3 # 黑門拾穗

    自卑的人多是源與原生家庭的不健康,大概分2個原因:1.父母不能及時給予孩子安全感和足夠的愛和重視。2.沒有幫助孩子建立正確正常的人際關係和積極的人生觀。導致孩子總是覺得不安全,沒有保護,不被關心被忽視,與人寡合,性格鬱鬱寡歡,沒有自信,從而自卑。

    自卑的人就要面子,為了不讓別人發現自己的怯懦卑微和不自信,會反其道而行之,試圖掩飾自己的膽怯和自卑,這樣他會在外界尋找“獵物”,就是和自己一樣自卑的人或者自己覺得讓自己不舒服的人,當他批評別人的時候,往往會覺得自己比別人站的高站的遠,試圖把目標和問題轉嫁到別人身上,以達到心理平衡和遮掩自己卑怯內心的目的。

    參考《那麼驕傲,那麼孤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闆面試時給了口頭offer,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