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一盞茶的恬靜

    精神心理科醫生,可以回答。

    答案顯然是會的。精神疾病說到底就是易感體質人因為經受社會心理應激而出現精神症狀的一個情況。

    易感體質:本身有家族的遺傳傾向;性格使然;產傷;後天的基因的變異等,導致一個人會比較容易患上精神病的先天、後天基礎。這也不是必然會進展為精神病。這是內在因素,若果有人知道自己的易感性,在生活中能夠自我調節,排除生活事件困擾,也可能沒有問題。所以這個不會輾轉為精神疾病的狀態也是正常的一個狀態。誰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易感體質,所以遇事還是開朗大度一些好!

    可是,有些易感體質人員不知道自己的這種易感基礎,或者本來就性格有缺陷,無法自我調節,這種情況再受得生活事件應激,或者受得什麼打擊,就會爆發出精神症狀。

    其實有些也是有規律可循的,就像精神分裂症,中青年起病,起病越早,愈後效果越差,這些都是一般的規律。這些病人都有第一次發病,在第一次發病之前,好多都是正常的生活狀態,只是突然受得一下生活變故,打擊然後就誘發了精神疾病的發生。家屬於是會使勁跟醫生解釋“他(她)沒有問題,平時很正常的,只是受了一下生活打擊。”但請記住的是,生活打擊只是一個誘發因素,就像一個鞭炮的引火線,現在這個鞭炮已經點燃了、已經爆炸了,需要做的就是積極治療和後續康復,而不會因為他(她)之前是正常的,就可以在治療及康復上“偷工減料”,那樣對病人不利。

    當然,真的也有因為生活打擊出現急性短暫性的精神心理問題,透過治療和心理調理會完全康復,不再有任何復發可能的情況。這種情況醫生一般也不會早期考慮精神分裂症等重症精神疾病。可是誰能確保自己就是這樣一種不復發的情況?事實也證明,許多這樣的情況只是早期的精神分裂症,本次緩解徹底,以後再發就是完完全全的精神分裂症病程及表現。如果一定要解釋那種不復發的急性短暫性精神障礙,也不排除就是神經內科裡面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可能。

    當然,這些易感人群也只在小數,絕大部分人不存在這樣的易感因素。所以也無需恐慌,正常生活,正常工作。社會壓力不小,及時排解生活壓力也是必須的。

    望有幫助!也可關注本人,留意其他問答!

  • 2 # 我說精神

    你好這個問題精神科醫生來回答你!

    我治療過幾千個精神病患者,大部分都是你說這種情況,一個正常人突然發病。當然,一些患者也許緩慢起病,發現送醫時往往已經無法適應社會了,但這是因為家人缺乏這方面知識,沒有儘早發現患者問題。

    只有少部分精神發育遲滯的患者是因為先天智力發育跟不上才不是你提到的情況。

    再說幾個特徵性的突然發病的疾病吧。

    分離轉換性障礙。有性格基礎,有明顯誘因,症狀表現情感爆發為主,且突發突止,有一定表演色彩,易受暗示。

    創傷後應激障礙。因為某個特別重大,威脅生命的社會應急事件(往往車禍、地震等),導致患者出現明顯的精神異常行為,發病後會常常痴線再體驗,迴避和麻木等表現。

    急性應激障礙。指在遭受嚴重的精神創傷事件後,在數分鐘或者數小時內出現的一過性精神障礙。往往在幾天或十幾天內自然緩解,一般不會超過一個月。

  • 3 # IPPI

    親眼目睹一個高中生開始長白頭髮,那時候精神狀態就很不好了,然後前幾天差點被車撞了,問她她也什麼都不說,就瘋了似的拿出書開始寫。 我之後也就沒說什麼,不過都說是讀書讀傻了壓力太大。有點恐怖.....

  • 4 # zwl152

    一般來說精神病在發病之前是有一定的先兆的,臨床表現為精神不振,沉默寡言,不願與人交流,主要是病人受到了比較大的精神刺激,當事人一時心氣鬱結,又沒有合適的傾訴物件,長期處於這種狀態,就會有突發精神病的危險。

  • 5 # 霍體清

    一個正常人會突然得精神疾病嗎?

    一般來說,形成精神病會具備幾個條件,如本人的性格敏感多疑,沒有安全感,自卑膽小,從小父母的教育父母方面,讓孩子注意,防著別人,再就是受過某些刺激驚嚇。

    如果我們覺得一個人突然得了精神病,實際絕不是突然的,只不過我們不瞭解他的經歷,一定是受到一次或多次的驚嚇。

    瞭解了病因,知道了原理,就能讓這些看似很奇怪的病康復。

  • 6 # 愛學三論心靈公社

    從題主提出的問題來看,這種現象是完全有可能的。因為精神疾病包羅永珍,有功能性的精神疾病,有器質性精神疾病,有感染性精神疾病,有軀體疾病伴發精神障礙的,還有中毒性精神疾病。在這些疾病中,有的精神疾病發病前並無明顯的先兆,看起來是正常的。如旅途性精神病等。

    精神疾病與其它疾病,也都是有其生理基礎的,在精神疾病發生前,首先體內的生理環境,比如神經遞質、突觸受體、調控神經遞質分泌的神經軸等發生了變化,然後才有精神症狀的出現,因為精神狀態、心理過程都是在物質基礎上工作的,如果人體的內部生理環境完全正常的,我認為是不能發生精神疾病的。但是內環境的工作過程、細胞層面及分子層面的變化是看不見的,傳導到外顯的認知、情感、意志行為上來,需要一個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在質變發生之前,患者可以看起來,是“完全正常”的一個人。

    因此,一個人突然出現了精神疾病,我們不僅要關心精神症狀,更要關心精神症狀背後看不見的原因與生理機制,從疾病的症狀治療和病因治療雙重入手,才能儘快控制病情。

    但是有的精神疾病至今病因未明,所以治療起來就非常困難,既不容易徹底,還容易復發,如精神分裂、雙相障礙、抑鬱症等。病因未明,不是説就沒有體內生理變化的基礎,只是沒有被發現而已。

    目前認為上述精神疾病,主要是基因遺傳與環境刺激共同引起的,但是我們現在對遺傳缺陷尚無良策,只有從社會心理刺激入手,既著眼於正能量的環境營造,又著手於提升患者對環境刺激的耐受性、心理成熟度、心理安全感等可變因素,也可以顯著提高精神分裂、雙相障礙、抑鬱症等精神疾病的治療效果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oppok5系統好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