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歷來讀者“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對這句詩持不同見解:有人認為“悠然見南山”好,也有人認為“悠然望南山”好
12
回覆列表
  • 1 # 茶香燉魚

    這二句本是渾然一體的境界,陶淵明藉以表達自己對歸隱生活的喜愛之情。

    如果一定要比較哪句更好,那麼後一句是前一句的深化。

    分開來看,兩句又分別呈現兩種境界,

    第一句是有我之境,即菊開東籬,信手採之,其中有陶淵明的主動行為在其中,菊象徵著高潔與傲岸不屈,這是他儒家道德品質的追求,

    也是他對儒家人生理唸的奉行。

    儒家認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在政治上,陶淵明無疑是不達且窮的,他也無心改變自己的人格操守去追求所謂的達,而是遵從自己的本心,以獨善其身的方式回到田園。

    他主動選擇歸隱的心志便隱喻在“採菊”的行為當中。

    “東籬”則指代歸隱後生活環境的簡樸,在《歸園田居》其一中,他說自己“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承認自己不會曲意逢迎,直言自己天性熱愛自然。

    至真正選擇歸園田居後,他能感受到的就是“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簡單質樸的生活讓他有了“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的快意與輕鬆。

    所以他對歸來的心情是“載欣載奔”的,至家則見“松菊猶存”,入室則“有酒盈尊”,過的是東籬採菊,南山種豆的田園生活,

    他滿足於這種菊酒相伴對南山的生活,這是屬於他的“桃花源”,是他迴歸初心,安放靈魂的樂土。

    要以怎樣的狀態在田園安然自處呢,後一 句“悠然見南山”點了出來。

    此處“見”比“望”好,相信大家都是認同的。

    望太過於刻意,而“見”則是不期然而然地與南山“相遇”,不是刻意要望向南山,而是抬頭看到了什麼就是什麼,南山映入眼簾,是陶淵明與大自然的融合,他也成為了大自然的一部分,沒有了我與物的分別,也就是“無我之境”。

    這是道家思想的體現。悠然二字是作者心境的體現,無所掛礙,恬然自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就讓生命順隨自然,在自然中讀取生命的意義吧。

  • 2 # 橫笛吟月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晉代著名田園詩人陶潛《飲酒》詩其五之千古名句,因其膾炙人口,意境深遠,被廣為流傳。全詩迻錄如下: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這首詩憑藉著質樸的語言、精微的結構、高遠的意境、深蘊的哲理、人性的感悟,幾乎成為中國歷史上人們最為熟知的一首詩。

    其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詩中最為精彩的兩句,是整首詩歌的點睛之筆,是貂裘之錦繡,是壁玉之明珠。它透過對客觀事物的描寫,襯托出了詩人的閒適而淡然的心情。這兩句詩是一個整體,渾然天成,珠璣連綴,不可分割。前者是起因,後者是所見。“採菊東籬下”表達詩人的自我之境,反映生活的閒淡、安然;“悠然見南山”表達詩人的外在之境,體現南山的靜穆、自然。兩個景色一近一遠,一實一虛,相互借景,相互映襯,星月相依,茲共生輝。所以,這兩句詩合在一起最好,欲分彼此,反而彤輝減半。

    至於“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有的版本改為“望”字,此改孰優孰劣?其實,歷史上早有類似定論,自不用贅言。就像南北朝王籍的“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被王安石在詩中改為“一鳥不鳴山更幽”一樣的道理,實為點石成鐵。蘇東坡曾批評說:如果是“望”字,這詩就變得興味索然了。這裡不能將“見”改作“望”,因為“望”是指人有意識的注視、探尋,缺乏“悠然自在”的意境和情味。“望”太過於刻意,好像詩人刻意去看,而“見”則是詩人不期而然地與南山“相遇”,是無意抬頭,南山便自映入眼簾。

    在這裡,詩人強調人與大自然的一體性,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使用“見”字也契合了詩人的自然觀,天人合一,使自己成為大自然的一部分,進入“無我之境”。

    以上皆為個人所見,難免失之偏頗,敬請大家斧正!

  • 3 # 秋水先生說說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東晉詩人陶淵明的很有名的詩句,也是陶淵明田園詩中的代表之作。

    從字面看,這兩句詩明白易懂,然而細細品味,大有意境。我們還是從全詩入手,賞析一下這千古名篇。陶淵明這首詩詩名為:《飲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詩的大意是,我雖然居住在人世間,這裡卻聽不見車馬的喧鬧。你問我為什麼有如此的心境?因為我心態自然,意趣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閒雅了。我在東籬之下,悠然自得地採著菊花,忘記時間流逝,不經意間,我抬頭望見了遠處的南山。那山野的景色,在夕陽的映照下,絢麗迷人;飛鳥結伴歸來,融入了山林中,似乎詮釋著生命的真正意義。我想說些什麼,卻不知怎樣表達。

    這首詩是他迴歸田園的心境的寫照。詩中寫了人物活動和自然景觀,而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採菊東籬下”,詩人在院子裡採摘菊花,無意中抬起頭來,恰好望見了遠處的南山,“悠然見南山”,這“悠然”既是詩人清淡而閒適的狀態,也是山的靜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間,人與自然融合一體,構成一曲美妙的樂章,詩人已經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達到了臻美境界。

    所以說,“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兩句詩,只有聯在一起,才能表達出一種完美意境,而不能簡單的認為前半句好或者後半句好。

    陶淵明三仕三隱,最終棄官而隱居田園,創作了大量的田園詩歌,也確立了他的田園詩宗師的地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荒野行動怎麼玩?昨天下午第一次玩啥也不會,新手指南沒有,而且畫質還差,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