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072160381802
-
2 # 使用者3329383721967
1、襁褓:不滿週歲
襁,背嬰兒用的較寬的布帶,揹帶;褓,包裹嬰兒用的布幅、被子。襁褓,包裹嬰兒用的被子和帶子;後亦指嬰兒包,或借指未滿週歲的嬰兒。
2、孩提:2至3歲
《孟子·盡心》:孩提之童。指幼兒始知發笑尚在襁褓中。提,本義是“抓住小孩兩腋將其向上抱起”這個動作。(“提攜”等為其衍生詞。)孩,不是後來孩子之意,而是“咳”的古字。
3、始齔、髫年、齠年:女孩7歲和男孩8歲
齔(chèn):《說文》:齔,毀齒也。始齔,開始乳牙脫落、長出恆牙。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
髫(tiáo),古時小孩在紮起頭髮之前,從額前自然下垂的頭髮;孩子行走跑動時,其隨風飄動,似在招手。
齠(tiáo),小孩換掉乳牙。另有齔童、齔歲、髫齡、垂髫之年、齠年、齔齠、童齔等,都泛指童年。
4、總角:泛稱童年
總角,古時漢族男未冠(guàn)、女未笄(jī)時的髮型。頭髮梳成兩個髮髻,如頭頂兩角,故有此言。
5、黃口:10歲以下
黃口,典故名,典出《淮南子》卷十三《氾(fàn)論訓》。本指雛鳥的嘴,借指兒童;古代戶役制度稱小孩為黃,隋代以不滿三歲的幼兒為黃,唐代以剛生的嬰兒為黃。
後來,十歲以下兒童皆泛稱為“黃口”。黃口:本指雛鳥的嘴,借指兒童;古代戶役制度稱小孩為黃,隋代以不滿三歲的幼兒為黃,唐代以剛生的嬰兒為黃。
後來,十歲以下兒童皆泛稱為“黃口”。發展語義為無知的年輕人,用以譏諷他人年幼無知,猶言“乳臭未乾”。亦作“黃頷小兒”“黃口小兒”“黃口小雀”。
1、襁褓:不滿週歲。
2、孩提:兩至三歲。
3、始齔、韶年:男孩八歲。
4、總角:幼年泛稱。
5、垂髻之年:指兒童。
6、黃口:十歲以下。
7、幼學:十歲。
8、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歲。
9、志學:十五歲。
10、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11、及笄:女子十五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