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絡活堂

    《陌上桑》是漢樂府中的一首詩,又名《豔歌羅敷行》、《日出東南隅行》。這首樂府詩以智慧美人羅敷的出行為線索,用風趣幽默的描寫手法,刻畫出一位堅貞、漂亮、聰明的採桑女子形象,洋溢著“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民間風情,也反映出漢代貴族官僚仗勢調戲民女的社會現實。《陌上桑》曾收錄於初中語文教科書,屬於必背課文。那麼羅敷到底有多美呢?整首詩歌分為兩個部分,咱們一起來領略一下。

    第一部分:對羅敷美貌的描寫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太陽從東南方升起,暖暖的Sunny照到我們秦家的小樓,溜進秦家少女的閨房。一米Sunny輕撫著羅敷的頭髮,緩緩滑到臉上。似乎柔和的Sunny想在秦家少女羅敷臉上多停留會兒,讓羅敷的美貌更加煥發活力!

    羅敷喜蠶桑,採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

    美麗的羅敷是個特別會採桑蠶的姑娘,有一日去城南去採桑,使城南成為一道和諧而美麗的風景線。青絲做的絡繩,桂枝做的籠鉤,輕盈靈巧,雅緻清新。髻如垂雲,珠如明月,黃裙紫衣,恍若仙子。羅敷精心裝扮卻不著痕跡,宛如清水芙蓉。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1.“女為悅己者容”,似乎羅敷的出行是願意被別人欣賞的:

    走路的人看見羅敷,放下擔子捋著鬍子注視她。年輕人看見羅敷,禁不住脫帽重整頭巾,希望引起羅敷對自己的注意。耕地的人忘記了自己在犁地,鋤地的人忘記了自己在鋤地;以致於農活都沒有幹完,回來後相互埋怨,只是因為仔細看了羅敷的美貌。走路的人看見羅敷,放下擔子捋著鬍子注視她。年輕人看見羅敷,禁不住脫帽重整頭巾,希望引起羅敷對自己的注意。耕地的人忘記了自己在犁地,鋤地的人忘記了自己在鋤地;以致於農活都沒有幹完,回來後相互埋怨,只是因為仔細看了羅敷的美貌。

    2.羅敷的出行,眾人為之駐足的畫面中透出了單純和和諧。是的,羅敷的美麗,都是為著那些單純地欣賞、愛戀著她們的美麗的人們而成為的無私的風景。美本身有一種成為美的使命,她們和春天裡的一朵花、一片葉一樣,奉獻了自己嬌豔的生命,與自然界中的一切生靈相呼應,共同演奏出美的和聲,讓世界更加動人。

    3.行者、少年、耕者、鋤者,不同的身份,每一個人在面對羅敷的美時,心靈裡面都有一種內在的聲音,有的聲音如檀香悠悠,有的聲音如驚濤拍岸,有的聲音如山谷迴響。種種聲音都在同一個“場”發生,而羅敷,就是這個“場”的中心。她能夠接收到這些聲音,而且在她自己的內心,也會激盪起愉悅的風鈴。這一切聲音,就是春天裡最美的和聲。

    然而異空間的生命之間的對話,常會是不和諧的噪聲,或者,是缺乏深度交流和精神默契的“淺對話”。

    第二部分:使君與羅敷的對話(調戲)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年幾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餘”。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青絲繫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餘。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為人潔白晰,鬑鬑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很有意思的是,這首詩前後兩部分的表現手法和情感格調迥然不同。前半部分情感充沛,意境豐滿,用了“賦”的手法渲染鋪陳,極盡筆墨表現羅敷的美和路人為美而痴迷的畫面,含蓄蘊藉,清新優雅,景物描寫、肖像描寫、神情動作描寫,惟妙惟肖,細膩生動。後半部分卻突然興致索然,急轉直下,幾乎完全用了對話在進行演繹,支撐全場,而且之前含蓄內斂風情萬種的羅敷面“使君”的調戲,瞬間變成了一個伶牙利齒的“辣妹”,在大路邊與人唇槍舌戰,用擺闊露富,炫夫來保護自己。

    羅敷到底有多美,是什麼身份?

    首先說,羅敷不僅漂亮也是十分聰明的,她的漂亮可不是那種如林黛玉般柔軟、姣弱的美,她的美更如寶釵。

    雖然人們心中的標準美女不會來回切換形象的,畢竟人設很重要!但是十五六歲的美少女羅敷能將形象切換自如,是否真有一個40歲就做城主的老公撐腰?

    據鄭樵《通志》記載,以《陌上桑》為題的樂府詩本有兩首,一首又名《豔歌羅敷行》,詠羅敷故事,即本篇;另一首又名《秋胡行》,詠的就是秋胡故事。晉·崔豹《古今注》雲:“《陌上桑》者,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鄲人,有女名羅敷,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後為趙王家令,羅敷出,採桑於陌上,趙王登臺,見而悅之,因置酒欲奪焉。羅敷巧彈箏,乃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趙王乃止。”後人以《陌上桑》為題的詩歌,往往將秋胡故事與羅敷故事相連,如王筠:“秋胡始停馬,羅敷未滿筐。”李白:“使君且不顧,況復論秋胡。”

    若從邏輯推理學的角度來看,羅敷不可能有這樣一位夫君。首先,如果有這樣一位顯赫的夫君,何用她來親自採桑呢?更何況,這樣的夫君,如何肯允許她獨自出門,在如此敏感的地帶活動呢?

    而楚辭專家姜亮夫先生這樣說:“惟古歡遊、樂舞、男女幽會之地,多用‘桑’字”。中國古代黃河流域氣候溫暖溼潤,生長著大片的桑林,在農耕社會中,男耕女織是自然的社會分工。每年春天桑樹茂盛的時候,成群的姑娘們結伴出門採桑,“桑中”也就成了男子們大飽眼福和尋覓浪漫豔遇的極好場所。《詩經》中有很多篇目就反映了這種情況。

    所以,羅敷懟使君的自信不只來自於是美貌和聰明,而真是有一個“大人物”的老公撐腰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孩盼過年,大人怕過年”,你覺的這句話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