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李李150
-
2 # TiandirenisAmituofo
寶寶一歲半,看到陌生或不熟悉的人和物就會說怕,這是缺乏安全感嗎?該怎麼辦?個人認為,這的確是一種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一歲半的嬰兒,正處於快速成長和發育的年齡,其性格、氣質、對周圍世界的感知覺,對於以後的人生是十分重要的。所謂三歲看老,就是這個道理。
美國著名精神病醫師,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埃裡克森(E.H.Erikson,1902.06.15-1994.05.12)把一個人的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劃分為八個階段,這八個階段的順序是由遺傳決定的,但是每一階段能否順利度過卻是由環境決定的。如下表:
從這八個階段的兒童心理的發展來看,一歲半正處於建立嬰兒前期和嬰兒後期的中間階段,嬰兒正處於信任對懷疑、自主對羞恥的心理發展階段。這個階段的嬰兒的心理發展正常和順利,嬰兒就會信任大於懷疑、自主大於羞恥。作為看護人和監護人的父母,如果在這一時期,對嬰兒關愛有加,噓寒問暖,一切都按照一定的習慣,餓了就及時餵養,渴了就給喝水,困了就能讓嬰兒及時睡著,並且,時刻有大人的陪伴和呵護,讓嬰兒時刻或習慣於感受到父母和大人對其的關愛和溫暖,那麼,這一時期的嬰兒就會發展出更多的對大人或陌生人的信任感來,也能漸漸發展出自主自立的能力。
因此,這一時期,父母如何照顧和呵護自己的嬰兒,並能讓他感受到來自成人世界的關愛和溫暖,培養起對周圍世界的信任和安全感來,是父母必須注意和做到的事情。
有些大人,自己看到陌生人或不熟悉的事物,言談舉止和臉部表情,都表現出不信任或缺乏安全感的行為和動作狀態來,這種狀態自然就會傳導到嬰兒的大腦和個人心理意識中,久而久之,嬰兒看到陌生人或陌生事物的時候,就會趕到害怕或恐懼。所以,有時候,嬰兒的恐懼和不安,也是父母和大人內心的恐懼和不安的一面鏡子,是一個投射。當遇到這種情況後,父母和大人就要有意識地克服當陌生人在場的時候自己產生的一種怯場、害怕和不安全的感覺和動作姿態。父母或大人可以透過積極與陌生人或陌生事物產生互動的方式,讓嬰兒明白這個陌生人或陌生事物是不需要擔心和恐懼的,是安全的,是放心的。久而久之,嬰兒的心理就會偏向於信任大於懷疑,自主大於羞恥。
總之,當嬰幼兒懵懂的時候,父母和看護人的內心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對嬰幼兒的心理發展是有很大影響的。
-
3 # 收趣小屋
分享一些我的觀點和建議:
1:多帶孩子出來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教孩子和別的小朋友分享玩具,分享吃的,和小朋友一起互動,堅持一段時間會有明顯改善。但要注意一點,做這些事要引導孩子做,千萬不要勉強孩子。
2:在家要多和孩子互動,家長可以裝扮各種動物形象,或者各種人物形象和孩子互動。多和孩子做手工,讀讀繪本故事,塗鴉之類的。
4:看看小豬佩奇動畫片也是不錯的選擇!
-
4 # 快樂源
小孩在成長的過程中,如果見的人少,等出門時會特別怕見到別,見到別人就躲到大人後面,俗稱“認生”。
我鄰居家的小孩,現在2歲了,在她剛2個月時,因為媽媽奶水不好,就一直沒有餵母乳,後來媽媽更是把孩子扔給奶奶自己和孩子爸爸去城裡打工去了。現在孩子2歲了,出去見到生人就躲奶奶背後去,很安靜,沒有小孩子活潑開朗好動的樣子,只會簡單叫爸爸媽媽,奶奶爺爺,其他都說不清楚。
我大學同學他們家小孩現在也2歲,因為一直是媽媽帶著,現在及時媽媽去上班了,下班後媽媽也會和孩子做遊戲什麼的。現在小孩的表達能力很強。大人說什麼話,小孩就可以學說什麼。我同學過生時,孩子還給唱的生日歌那。
綜上:我認為這個寶媽媽的孩子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寶媽媽和寶爸爸沒有充足時間來陪孩子的原因。
家裡老人看孩子只能保證孩子餓不著,凍不著。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陪伴。
在孩子小時候正是與爸媽建立親密關係的時候,如果親密關係缺失了,就會導致孩子見到生人,怯聲怯氣的。
所以孩子家長要多陪孩子。讓孩子在健康幸福的家庭中成長。
回覆列表
後天的教育對孩子以後的性格影響很大的。如果因為孩子看到陌生人害怕父母就儘量去避免讓孩子與陌生人接觸的話,長此以往孩子的性格就會越來越內向。因此家長一定要及時做好引導。
當然,也不是說內向的性格就不好。相較於外向,內向的人更細心、更善於思考、更容易照顧他人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