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蝸牛學院

    不管大家承不承認,大部分入行IT更多的是把它作為改變個人收入和所屬階層的一條比較不錯而又相對可行的途徑而已。

    “我爸是李剛。”“你對嚴書記女兒說這話是什麼意思?”

    這些年,這類脫口而出看似平常卻很無腦的話火遍網路,惹來了一眾網友的吐槽,也讓更多人意識到背景、地位,在如今社會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可享受的“特有”待遇。

    可對於沒權沒背景、學歷不出挑,普通家庭出身的我們來說,想要晉級中產階級,就只能靠自己去打拼。

    近年來各大招聘網站每半年就會公佈一次就業報告,從這些資料中,我們不難發現:如今賺錢最多的兩個行業分別是金融和IT。

    金融行業是出了名的挑學歷、挑專業、挑學校、挑背景,反觀IT行業,卻包容性極大,也成了一個個貧窮人家的孩子創造奇蹟、晉級中產的更好選擇。

    眾多行業中,律師、醫生、公務員、教師等工作幾乎都需要熬年限,熬到了年頭也未必會過得更富足。

    我身邊有好幾個同學在畢業之後慢慢轉入了IT行業,我也發現那些在學校不愛交流,甚至學習成績很普通的同學在技術領域發展的都特別好,還很優秀,甚至薪資高於其他在傳統行業幹了5、6年“老人”。

    一個人的發展,家庭背景佔一部分,個人努力佔一部分,行業選擇佔一部分。

    以上三者中佔居其二便有極大的機率晉級中產。

    在工作中,一門心思努力是完全不夠的,你需要看懂時代,借勢而行才有機會獲得更大的收穫。

    當然,如果你連努力都不努力,那誰又能幫得了你呢?

    相對於一些其他行業,在網際網路IT公司裡,內部政治、勾心鬥角一般還是比較少有的,上下級關係也較融洽,人人平等,也很簡單,更重要的是隻要你技術出眾、有實力,你就可以獲得無限的機會。

    開發產品時,並不需要你有特定的資源或人脈才能做成,也不會論資排輩,只要你有這個技術能力,那就你說了算。

    每一個行業都沒有絕對的公平,但IT行業相對而言是少有的、不靠父母、不靠關係,純靠實力就能獲得高回報率的行業。

    何況在技術領域,你再有背景,有再牛的爹,再多的人脈關係都沒多大影響,能不能寫出程式碼才是核心點;並且只要你有好點子,有真正的技術能力,你就可以創業做產品,也許還能獲得融資,實現財務自由!

    而培訓機構主要提供良好學習環境和氛圍,以及入門的基礎教學,契合市場和企業的技術需求,為那些大學沒好好學習,或者想要進入這一行的人,提供一個入門的渠道。

    現在的確有很多網際網路公司在招聘時,看到培訓生的簡歷幾乎都是直接略過,這似乎已成為了一個普遍現象。

    探其原因,是因為培訓出來的人技術都很垃圾,完全勝任不了工作?

    其實不然,更多的是篩選成本問題。

    培訓機構裡面也不乏強者,但從企業的角度來看,篩選成本太高,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人力、物力、財力才可能有機會找到這一小部分有能力的人。

    這就好比現在許多大企業在招聘JD中的第一條標準都是學歷限制,要求本科及以上。

    那是不是不是本科的人就不優秀了?

    當然不是,甚至有些還非常厲害。但從優秀機率上考慮,本科生中工作能力強的人的確高於專科院校的學生。企業與其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篩選,倒還不如一刀斬,這種招聘方式雖然粗暴了點,但本質上也是為了提高簡歷篩選效率,節省時間成本。

    另外,除了企業的招聘成本外,造成這種現象的第二個重要原因就是培訓機構自己本身。

    網際網路時代,任何東西都離不開網路,因此技術人才的需求也日漸增大,從而產生了一大批的培訓機構。其中很多培訓機構只在乎撈金,不在意學員的培訓質量,學完以後教學員各種面試技巧、偽造簡歷、偽造專案經驗、甚至偽造學歷。

    更甚者,有的培訓機構為了讓學員順利進入某企業工作,機構的老師會先假裝成應聘者去企業瞭解招聘流程,記下筆試試卷。

    據說,某些機構一直透過“招轉”做大量的招生;據說,某些人盡皆知的大品牌機構現在已淪落到連小學沒畢業的人都敢招;據說,某些機構每年給百度1個億的廣告費就能忽悠到足夠多的小白使用者;據說,還有些培訓機構,重點不在教人怎麼寫程式碼,反而是專門教人怎麼面試。

    企業付出薪水卻找不到對應能力的員工做事,久而久之就對培訓生和機構失去了信任。所謂一招怕蛇咬,十年怕井繩,就是在這些作為中,培訓機構自己把整個行業氛圍搞臭了。

    最後,從培訓生的技術學習方式來看,培訓班是一個伸手就能獲得技能的環境,培訓講師將自己嚼碎的一條條技術知識以“文學”的方式教給學員,學員在學習的過程中並沒有體會探索知識,尋找真理的曲折,一切都是寫好的教案,照著敲就行。

    這種方式可能短時間內對一個急缺某一項硬性技能的專案或許有用,但時間長了,如果學生沒有培養起自己主動和持續學習的能力,就跟不上專案的需求了。就像某網友說的:培訓生寫了一個月程式碼,遇到一個疑難問題就卡了兩週。

    基於這點,真正負責和懂創新的機構就在教學和培養方式上花精力,不單純是教會學生怎樣使用和應付工作,而更要讓學生懂得知識背後的原理,學會學習,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就是這個道理。但是這就要花費機構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財力,正因如此,很多目光短淺的培訓機構只為賺錢嫌麻煩,帶來的後果就是慢慢被市場所淘汰;反之,會慢慢獲得學員和企業的認可,實現名聲和效益的雙豐收。

    當然,有時候企業其實也並沒有什麼“喜歡”和“不喜歡”之分,都是根據公司現狀來做決定。何況真正優秀的培訓生,企業有什麼理由去拒絕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蘭亭序》書法作品是馮承素寫的最好,為什麼又有人說是王義之寫的最好?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