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行業的風潮總是來得快去得快,而且在科技行業內流行的話題和技術趨勢,總是能夠在短時間內出現在具體產品中,因為硬體廠商就是這麼一群捕風捉影的存在。
要說當下最火的行業趨勢,肯定就是“AI”,人工智慧了。目前已經到了整個科技行業都在談論AI的程度,無論是手機,還是電視,還是空調,汽車,甚至連馬桶蓋都出現了“智慧”的字眼,彷彿AI早已經滲入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我們當然不能否認部門產品因為加入AI功能後給我們帶來了非常多的便利,但AI也不是一件百利無一害的事情。一旦我們真的進入到AI時代,那麼就不得不面臨以下三個風險。
隨著人工智慧的不斷滲透,我們面臨的最大的風險,實際上是隱私控制問題。隨著我們的人工智慧的日益強大和智慧化,隨著我們對該技術的依賴性逐漸提高,這樣的矛盾會變得日益尖銳。
需要注意的是,隱私洩露是無法避免的,可以說隱私問題就是人工智慧的一個“副作用”。我們只能在其中二選一,到底是要智慧,還是要隱私。
只要仔細一想我們也不難發現,無論是哪家企業推出的人工智慧功能,都需要以資料為基礎,尤其是使用者的資料。包括我們的身份資訊,工作資訊,住址資訊,都是人工智慧的“糧食”,我們只有選擇將這些資料交給人工智慧,他們才能更好地為我們完成任務。
舉個例子,在Google I/O上,谷歌為我們展示了Google Photos那些非常出色的全新功能。在人工智慧的幫助下,Google Photos可以幫我們將照片分類,標註出照片中出現的人物,可以幫我們將拍下來的文件頁面轉換成PDF格式等,光是看功能的話實在是讓人驚歎不已。
但Google Photos能夠為我們實現如此巧妙功能的前提,是需要獲得足夠多的資料。他得知道我們認識誰,這個人的名字是什麼,長成什麼樣,所以才能快速分類和標註;同時Google Photos在處理我們的截圖的時候,也會得到我們工作上的一些資訊,如果沒有這些資訊,相信Google Photos能做到的事情會大幅度減少。
再例如我們生活中的智慧音箱已經可以智慧到幫我們購物,叫外賣,但這也表明我們的支付寶等支付手段的賬號密碼、我們的電話和地址資訊,都已經交給了人工智慧,所以他們才能幫我們解決這些問題。
可想而知,在未來人工智慧全面普及的情況下,再也沒有個人隱私可言。你的一言一行,你的所有秘密,都將會成為人工智慧高速發展的養料。
我們擁抱人工智慧的同時,就不得不面對第二個風險,我們正在失去對裝置的控制權。本來AI的使命之一是解放我們的雙手和大腦,但當裝置的運作不需要人去參與,但過度依賴AI總會導致一些問題。
這裡小雷想起一個電影橋段。在科幻電影《I Robot》中,主人公所在的世界裡連汽車都是交由AI控制,已經實現全路段自動駕駛。但正是因為完全自動化,所以也給了反派加害主人公的可乘之機。反派奪取了自動駕駛汽車的控制權,企圖以交通事故的方式來殺害主人公。
當然在我們的生活中,全自動裝置對我們的危害還遠不到危害生命的程度,但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們帶來不便那是肯定的。
比如,在手機拍照方面,AI已經幫你決定好了所有的引數,將要使用的濾鏡等等。雖說是方便不假,但卻不允許你根據自己的意願來調整部分引數,來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AI現在會提供給使用者那些所謂“最好的方案”,但這些透過分析資料而得來的“最優解”,有時候卻不是我們想要的。我們現在處於弱人工智慧時代,AI只不過是以輔助的身份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所以我們尚有選擇不使用AI、不接受AI建議的權利。
但隨著AI的發展,我們對人工智慧的依賴加深,AI在我們生活中扮演的就不只是輔助的角色了。恐怕到那時候,為了所謂的方便,為了所謂的高效,對裝置的決定權會從我們手上轉移到AI手上,他們也從幕後走到臺前,從輔助的角色走向決定的角色。
在人工智慧高速發展的同時,我們也需要警惕,不要因為貪圖方便,而讓AI悄悄地剝奪了我們對裝置的控制權。
最後一個風險,實際上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那就是AI威脅論。如著名的科技大佬馬斯克、著名已故科學家霍金,都是AI威脅論的主要支持者。他們認為,AI在發展到一定程度,擁有一定智慧後會進化成全新的物種,並且會對人類的存在構成危害。
此前世界上大多數的主流科幻作品,都有對這種AI威脅論進行描述,思考方向和出發點基本都一樣。
然而害怕是一回事,我們也知道目前的AI水平,肯定是不會威脅到人類這個種群的生存的。但目前AI已經有了非常強烈的擬人化傾向,這不得不讓人感到有些擔憂。
尤其是谷歌研發的Google Duplex專案,已經讓Google Assistant實現了此前不敢想象的新功能,語音助手可以模仿人類的口吻和語氣去為主人訂餐廳、預約剪髮等,而且過程十分順利,電話另一端的店員也沒有察覺出來這是AI在工作。
谷歌董事長也表示,Google Duplex專案已經在特定領域通過了圖靈測試,證明至少在某些領域中,人類已無法分辨到底是AI在和你談話,還是活人在和你談話。
再想想在圍棋領域無敵人的人工智慧Alpha Go,如果二者結合在一起,會是什麼一番景象?AI的發展真的太快了,甚至讓人感到有些可怕。
知曉這些風險後,你還會覺得這AI的盛世,真如你所願嗎?
-----------------------------------
科技行業的風潮總是來得快去得快,而且在科技行業內流行的話題和技術趨勢,總是能夠在短時間內出現在具體產品中,因為硬體廠商就是這麼一群捕風捉影的存在。
要說當下最火的行業趨勢,肯定就是“AI”,人工智慧了。目前已經到了整個科技行業都在談論AI的程度,無論是手機,還是電視,還是空調,汽車,甚至連馬桶蓋都出現了“智慧”的字眼,彷彿AI早已經滲入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我們當然不能否認部門產品因為加入AI功能後給我們帶來了非常多的便利,但AI也不是一件百利無一害的事情。一旦我們真的進入到AI時代,那麼就不得不面臨以下三個風險。
在AI的時代你是赤裸裸的隨著人工智慧的不斷滲透,我們面臨的最大的風險,實際上是隱私控制問題。隨著我們的人工智慧的日益強大和智慧化,隨著我們對該技術的依賴性逐漸提高,這樣的矛盾會變得日益尖銳。
需要注意的是,隱私洩露是無法避免的,可以說隱私問題就是人工智慧的一個“副作用”。我們只能在其中二選一,到底是要智慧,還是要隱私。
只要仔細一想我們也不難發現,無論是哪家企業推出的人工智慧功能,都需要以資料為基礎,尤其是使用者的資料。包括我們的身份資訊,工作資訊,住址資訊,都是人工智慧的“糧食”,我們只有選擇將這些資料交給人工智慧,他們才能更好地為我們完成任務。
舉個例子,在Google I/O上,谷歌為我們展示了Google Photos那些非常出色的全新功能。在人工智慧的幫助下,Google Photos可以幫我們將照片分類,標註出照片中出現的人物,可以幫我們將拍下來的文件頁面轉換成PDF格式等,光是看功能的話實在是讓人驚歎不已。
但Google Photos能夠為我們實現如此巧妙功能的前提,是需要獲得足夠多的資料。他得知道我們認識誰,這個人的名字是什麼,長成什麼樣,所以才能快速分類和標註;同時Google Photos在處理我們的截圖的時候,也會得到我們工作上的一些資訊,如果沒有這些資訊,相信Google Photos能做到的事情會大幅度減少。
再例如我們生活中的智慧音箱已經可以智慧到幫我們購物,叫外賣,但這也表明我們的支付寶等支付手段的賬號密碼、我們的電話和地址資訊,都已經交給了人工智慧,所以他們才能幫我們解決這些問題。
可想而知,在未來人工智慧全面普及的情況下,再也沒有個人隱私可言。你的一言一行,你的所有秘密,都將會成為人工智慧高速發展的養料。
將失去對裝置的控制權我們擁抱人工智慧的同時,就不得不面對第二個風險,我們正在失去對裝置的控制權。本來AI的使命之一是解放我們的雙手和大腦,但當裝置的運作不需要人去參與,但過度依賴AI總會導致一些問題。
這裡小雷想起一個電影橋段。在科幻電影《I Robot》中,主人公所在的世界裡連汽車都是交由AI控制,已經實現全路段自動駕駛。但正是因為完全自動化,所以也給了反派加害主人公的可乘之機。反派奪取了自動駕駛汽車的控制權,企圖以交通事故的方式來殺害主人公。
當然在我們的生活中,全自動裝置對我們的危害還遠不到危害生命的程度,但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們帶來不便那是肯定的。
比如,在手機拍照方面,AI已經幫你決定好了所有的引數,將要使用的濾鏡等等。雖說是方便不假,但卻不允許你根據自己的意願來調整部分引數,來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AI現在會提供給使用者那些所謂“最好的方案”,但這些透過分析資料而得來的“最優解”,有時候卻不是我們想要的。我們現在處於弱人工智慧時代,AI只不過是以輔助的身份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所以我們尚有選擇不使用AI、不接受AI建議的權利。
但隨著AI的發展,我們對人工智慧的依賴加深,AI在我們生活中扮演的就不只是輔助的角色了。恐怕到那時候,為了所謂的方便,為了所謂的高效,對裝置的決定權會從我們手上轉移到AI手上,他們也從幕後走到臺前,從輔助的角色走向決定的角色。
在人工智慧高速發展的同時,我們也需要警惕,不要因為貪圖方便,而讓AI悄悄地剝奪了我們對裝置的控制權。
過於擬人的AI恐怕會讓人很不自在最後一個風險,實際上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那就是AI威脅論。如著名的科技大佬馬斯克、著名已故科學家霍金,都是AI威脅論的主要支持者。他們認為,AI在發展到一定程度,擁有一定智慧後會進化成全新的物種,並且會對人類的存在構成危害。
此前世界上大多數的主流科幻作品,都有對這種AI威脅論進行描述,思考方向和出發點基本都一樣。
然而害怕是一回事,我們也知道目前的AI水平,肯定是不會威脅到人類這個種群的生存的。但目前AI已經有了非常強烈的擬人化傾向,這不得不讓人感到有些擔憂。
尤其是谷歌研發的Google Duplex專案,已經讓Google Assistant實現了此前不敢想象的新功能,語音助手可以模仿人類的口吻和語氣去為主人訂餐廳、預約剪髮等,而且過程十分順利,電話另一端的店員也沒有察覺出來這是AI在工作。
谷歌董事長也表示,Google Duplex專案已經在特定領域通過了圖靈測試,證明至少在某些領域中,人類已無法分辨到底是AI在和你談話,還是活人在和你談話。
再想想在圍棋領域無敵人的人工智慧Alpha Go,如果二者結合在一起,會是什麼一番景象?AI的發展真的太快了,甚至讓人感到有些可怕。
知曉這些風險後,你還會覺得這AI的盛世,真如你所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