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卜澮
-
2 # 攀松
白紙黑字憑人寫,
居然出名奪冠也。
易學難精世超人,
詩詞記載歷代偉。
-
3 # 胡楊牧風
【胡楊答問】走近白居易
非常榮幸能夠分享白居易的時光和他的詩歌。
壹丨《賦得古原草送別》公元787年,十六歲的白居易正在考試。考題就是這首《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
細細讀來,自然流暢,字字含情,語有餘味。一枯一榮,“燒不盡”與“吹又生”唱嘆有味,對仗工緻天然,真正做到了卓絕千古。
貳丨《問劉十九》白居易的詩裡有個叫劉十九的人,他是劉禹錫的堂兄劉禹銅,洛陽一富商,與白居易常有應酬。入冬了,白居易說,我家新釀的米酒還未過濾,酒面上泛起一層綠泡,香氣撲鼻。用紅泥燒製成的小火爐也已準備好了。天色陰沉,看樣子晚上即將要下雪,於是問劉十九,能否與我共飲一杯?
《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在寒冷的冬季,這樣的情調,誰不想約好友淺酌一杯,溫一壺真摯友情的酒。
叄丨《暮江吟》生活總有不盡如人意的時候,這時候,就要灑脫些,多出去走走,多親近親近大自然,心態自然就會變好。
《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斜陽照水,波光閃動,半江碧綠,半江紅色,活像一幅油畫。九月初三的夜晚,新月初上彎如弓,露珠晶瑩如顆顆珍珠,薄暮時分的風光,美不勝收呀。
白居易既是勸人也是安慰自己,一笑一吟點滴都率真自然,內心深處的情思煩憂,被大自然的喜悅和氣息感染,人也就會輕鬆愜意起來。
肆丨《憶江南》離開家鄉外出打拼的白居易想念江南了,於是有了《憶江南》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好像每個人讀了,都覺得是這樣的,沒錯:春日,朝陽照耀下的江畔花朵,紅得勝似烈火。江水碧綠的顏色,只有藍草可以相比。這一切,怎能不撩起我對江南的回憶?
他用對比、誇張的手法,對江南水鄉的誘人春色進行了形象的描繪,紅綠相映,光彩奪目,印象強烈,引人入勝。家在江南的,一同回味,沒去過江南的,也被誘惑著想去了,美啊!
讀著白居易的詩,感覺就像在跟千年前的人促膝而談,這份興致,也是不錯,正好打發初冬的日子。
-
4 # 平民之宴
白居易是唐朝第三大詩人,與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齊名。他一生詩作豐碩,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通俗易懂,有“詩魔”和“詩王”之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他將自己的詩歌分為四類,諷諭詩之外,還有閒適詩、感傷詩、雜律詩,前兩類體現著他的兼濟、獨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視,藝術價值也最高。
第一,白居易的詩題材集中是詩歌的藝術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選擇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個主題,“一吟悲一事”,主題非常明確。為使主題更明確傳達給讀者,或詩題下加小序點明主題,或“卒章顯其志”突出主題。如《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於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第二,白居易詩歌的藝術特色還表現在刻畫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徵,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常以淺白之句寄託諷喻之意,取得怵目驚心的藝術效果。 如《賣炭翁》: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第三,強調詩歌與現實政治和人民生活密切結合,這是白居易詩論的核心。白居易強調詩歌的“刺”的一面,他說:“欲開壅塞達人情,先向歌詩求諷刺。”他主張諷刺詩要寫得激切、直率,大聲疾呼揭露弊政,為民請命,這種創作觀點加強了中國古典詩歌的現實主義傳統,對後代有極大影響。
第四,在詩歌內容與形式的關係上,他強調內容與形式的統一,主張形式為內容服務,反對脫離內容而偏重形式。白居易的詩歌主張和詩歌創作,以其對通俗性、寫實性的突出強調和全力表現,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綜上所述,白居易的詩歌重寫實、尚通俗、強調諷諭,到提倡為君為民而作的理論,是儒家傳統詩論的直接繼承,也是詩人杜甫注重時事創作道路的進一步發展。
但是白居易詩論也有其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過分強調了詩歌針砭時弊的實用功能,而忽視甚或有意排斥和否定審美娛樂功能,否定詩歌的藝術性。
回覆列表
白居易的詩歌 ,在形式上講究讓人能看明白,讀起來琅琅上口,。在內容上,既能反映底層人民的疾苦,又能表現各個階層人士的社會生活。藝術形象也生動活潑。因此是非常優秀的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