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5種會鳴叫的動物是:
蟋蟀
蟬
蟈蟈
青蛙
螻蛄
蟋蟀(xī shuai)(Gryllulus;Gryllus)無脊椎動物,昆蟲綱,直翅目,蟋蟀科。亦稱促織,俗名蛐蛐、夜鳴蟲(因為它在夜晚鳴叫)、將軍蟲、秋蟲、鬥雞、促織、趨織、地喇叭、灶雞子、孫旺,土蜇,"和尚"則是對蟋蟀生出雙翅前的叫法。據研究,蟋蟀是一種古老的昆蟲,至少已有1.4億年的歷史,還是在古代和現代玩斗的物件。
蟬 - 昆蟲蟬科昆蟲的代表種類。雄的腹部有發音器,能連續不斷髮出尖銳的聲音。雌的不發聲,但在腹部有聽器。幼蟲生活在土裡,吸食植物的根,成蟲吃植物的汁。蟬屬不完全變態類,由卵、幼蟲(若蟲),經過數次蛻皮,不經過蛹的時期而變為成蟲。同"禪"出自佛家。近年來,中國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安徽等地抓捕金蟬做餐飲的現象十分嚴重,由於金蟬幼蟲在地下存活5-12年左右才能破土而出,如此瘋狂的抓捕導致金蟬數量急劇下降,在某些地區,夏天已經再也聽不到蟬聲了,金蟬正面臨著生存危機,甚至有絕跡的可能
蟈蟈俗稱為蟈蟈,無脊椎動物,昆蟲類,一般指螽斯科包括中華螽斯(Tettigonia chinensis)在內的一些善鳴的雄蟲。蟈蟈的身體呈扁或圓柱形,觸角一般長於身體,翅發達或不發達或消失。雄性有翅個體在前翅附近有發音器,透過左右兩翅摩擦而發音。蟈蟈具有發達的跳躍式後腳,當遇到危急時,快速彈跳避敵是它們自保的方法。青蛙(Frog)屬於脊索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蛙科的兩棲類動物,成體無尾,卵產於水中,體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鰓呼吸,經過變異,成體主要用肺呼吸,兼用面板呼吸。 絕大部分青蛙透過體外受精繁殖,受精卵在母體外孵化成蝌蚪。全球只有10至12種青蛙進化至體內受精,部分會把受精卵排出體外孵化成蝌蚪。
青蛙一向被認為是卵生動物,不過科學家發現,一種生活在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雨林的青蛙能夠產下蝌蚪。這種青蛙是全球6000多種青蛙中唯一一種能夠"下蝌蚪"的青蛙。蛙體型較苗條,多善於游泳。 頸部不明顯,無肋骨。前肢的尺骨與橈骨癒合,後肢的脛骨與腓骨癒合,因此爪不能靈活轉動,但四肢肌肉發達。最原始的青蛙在三疊紀早開始進化。現今最早有跳躍動作的青蛙出現在侏羅紀。因為青蛙是以昆蟲和其他無脊椎動物為主食,因此必須棲息於水邊。中國的蛙類有130種左右,它們幾乎都是消滅森林和農田害蟲的能手。
螻蛄,俗名耕狗、拉拉蛄、扒扒狗、土狗崽(西南地區)、蠹蚍(度比仔),東北稱為地蝲蛄;亦稱為剪柳仔(扒手的臺語)。在四川被稱為土狗子。為地下昆蟲,體小型至大型,其中以短腹螻蛄Gryllotalpa breviabdominis Ma & Zhang, 2011體型最小(體長<2釐米),以單刺螻蛄Gryllotalpa unispina Saussure, 1874體型最大(體長>4釐米);分類上隸屬於蟋蟀總科Grylloidea,獨立為螻蛄科Gryllotalpidae。此類昆蟲身體梭形,前足為特殊的開掘足,雌性缺產卵器,雄性外生殖結構簡單,雌雄可透過翅脈識別(雄性覆翅具發聲結構)。全世界螻蛄科現生種類含2亞科6屬110種,另有1化石亞科,含5化石屬5化石種,中國僅有螻蛄亞科Gryllotalpinae螻蛄屬Gryllotalpa種類的分佈,包含11種(含臺灣分佈2種,Gryllotalpa dentist Yang 1995和Gryllotalpa formosana Shiraki 1930)。
夏天5種會鳴叫的動物是:
蟋蟀
蟬
蟈蟈
青蛙
螻蛄
蟋蟀(xī shuai)(Gryllulus;Gryllus)無脊椎動物,昆蟲綱,直翅目,蟋蟀科。亦稱促織,俗名蛐蛐、夜鳴蟲(因為它在夜晚鳴叫)、將軍蟲、秋蟲、鬥雞、促織、趨織、地喇叭、灶雞子、孫旺,土蜇,"和尚"則是對蟋蟀生出雙翅前的叫法。據研究,蟋蟀是一種古老的昆蟲,至少已有1.4億年的歷史,還是在古代和現代玩斗的物件。
蟬 - 昆蟲蟬科昆蟲的代表種類。雄的腹部有發音器,能連續不斷髮出尖銳的聲音。雌的不發聲,但在腹部有聽器。幼蟲生活在土裡,吸食植物的根,成蟲吃植物的汁。蟬屬不完全變態類,由卵、幼蟲(若蟲),經過數次蛻皮,不經過蛹的時期而變為成蟲。同"禪"出自佛家。近年來,中國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安徽等地抓捕金蟬做餐飲的現象十分嚴重,由於金蟬幼蟲在地下存活5-12年左右才能破土而出,如此瘋狂的抓捕導致金蟬數量急劇下降,在某些地區,夏天已經再也聽不到蟬聲了,金蟬正面臨著生存危機,甚至有絕跡的可能
蟈蟈俗稱為蟈蟈,無脊椎動物,昆蟲類,一般指螽斯科包括中華螽斯(Tettigonia chinensis)在內的一些善鳴的雄蟲。蟈蟈的身體呈扁或圓柱形,觸角一般長於身體,翅發達或不發達或消失。雄性有翅個體在前翅附近有發音器,透過左右兩翅摩擦而發音。蟈蟈具有發達的跳躍式後腳,當遇到危急時,快速彈跳避敵是它們自保的方法。青蛙(Frog)屬於脊索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蛙科的兩棲類動物,成體無尾,卵產於水中,體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鰓呼吸,經過變異,成體主要用肺呼吸,兼用面板呼吸。 絕大部分青蛙透過體外受精繁殖,受精卵在母體外孵化成蝌蚪。全球只有10至12種青蛙進化至體內受精,部分會把受精卵排出體外孵化成蝌蚪。
青蛙一向被認為是卵生動物,不過科學家發現,一種生活在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雨林的青蛙能夠產下蝌蚪。這種青蛙是全球6000多種青蛙中唯一一種能夠"下蝌蚪"的青蛙。蛙體型較苗條,多善於游泳。 頸部不明顯,無肋骨。前肢的尺骨與橈骨癒合,後肢的脛骨與腓骨癒合,因此爪不能靈活轉動,但四肢肌肉發達。最原始的青蛙在三疊紀早開始進化。現今最早有跳躍動作的青蛙出現在侏羅紀。因為青蛙是以昆蟲和其他無脊椎動物為主食,因此必須棲息於水邊。中國的蛙類有130種左右,它們幾乎都是消滅森林和農田害蟲的能手。
螻蛄,俗名耕狗、拉拉蛄、扒扒狗、土狗崽(西南地區)、蠹蚍(度比仔),東北稱為地蝲蛄;亦稱為剪柳仔(扒手的臺語)。在四川被稱為土狗子。為地下昆蟲,體小型至大型,其中以短腹螻蛄Gryllotalpa breviabdominis Ma & Zhang, 2011體型最小(體長<2釐米),以單刺螻蛄Gryllotalpa unispina Saussure, 1874體型最大(體長>4釐米);分類上隸屬於蟋蟀總科Grylloidea,獨立為螻蛄科Gryllotalpidae。此類昆蟲身體梭形,前足為特殊的開掘足,雌性缺產卵器,雄性外生殖結構簡單,雌雄可透過翅脈識別(雄性覆翅具發聲結構)。全世界螻蛄科現生種類含2亞科6屬110種,另有1化石亞科,含5化石屬5化石種,中國僅有螻蛄亞科Gryllotalpinae螻蛄屬Gryllotalpa種類的分佈,包含11種(含臺灣分佈2種,Gryllotalpa dentist Yang 1995和Gryllotalpa formosana Shiraki 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