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飛飛539

    多數孩子做錯事怕父母知道。

    究其原因,孩子幼小的心靈很脆弱,難以承受父母批評或過激的懲罰行為。

    責任不在孩子身上,是家長的問題。

    比如孩子犯了錯誤,有的家長不分青紅皂白,一通罵,甚至舉手就打,再有這些事情,孩子一定瞞著父母,有的造成孩子破罐子破摔,最後難以管教。

    孩子從小到大是一個複雜艱苦的過程,家長一定要關心,陪伴,教育,引導,傾聽,溝通,甚至和孩子交朋友,孩子和父母知心了,方能把所以有事情包括自己的錯誤告訴父母。

    我也經歷過,工作累煩躁,因為小事打孩子,有一次家長會教育了我。那個小學請了老師上電教課,內容就是賞識教育。使我受益終生。

    當時,孩子小學一年,我讓孩子到一家飯店等我,讓她就餐,我說一個小時我來接你,一起回家。

    結果我開完家長會她不在那,我一個一個飯店,商店找,沒找到,最後給鄰居打電話問,人家告訴我她回來了。

    我當時氣憤,可是轉念一想,剛剛學到賞識教育,何不嘗試一下。

    我到家,看到孩子她嚇的不行,躲到角落,我笑著說,女兒你真行,她一愣往前走來,看著我,我接著說,你居然走過20幾條街,走了六里路,媽媽向你這麼大的時候可找不到,你比媽媽小的時候厲害。這時她欣慰的笑了。我拉著她的手說,孩子今後不能不告訴媽媽就走了,媽媽著急,怕過馬路危險,記住沒?她點點頭。

    從此,我就採取賞識教育方法,效果非常好,孩子的自信心,上進心,學習效果……,都使我滿意。

    我們像朋友,無話不談,有時候對問題看法不同,也會辯論一下,論證自己的理論,拿出依據。孩子成長我很欣慰。

    至今我非常感謝她的小學領導和老師!

  • 2 # M亞特

    孩子有判讀對錯,感受他人反饋的能力。

    孩子天生敏感,也有著出色的學習能力,對於以往家長曾經說過的話,表達過的態度,孩子都會有記憶,對於很多事情也都有著跟家長相似的認知,但是孩子的控制力遠沒有發育成熟到可以控制自己做什麼,不做什麼。

    比如小女孩偷用了媽媽的口紅,笨拙地塗抹在自己的臉上,但是不小心把口紅折斷了,又擔心又害怕,因為媽媽說過小孩子不可以用化妝品,更不可以用我的化妝品!

    有了對合錯的標準,對於“不可以做”,而自己做了,還不能完好地躲過被發現,小女孩知道自己做了錯事。

    孩子懂得做了錯誤的事情需要面對受到懲罰的後果。

    心理學家斯金納提出正向強化和負向弱化的理論,這也是家長們通常的做法。

    孩子做了對的事情,家長誇獎孩子,讓孩子繼續重複對的事情,建立對的價值觀,養成好的習慣。

    相應的,孩子內心也知道做什麼樣的事情會可能面對什麼樣的結果。

    繪本《打破杯子的鼠小弟》中,打破了杯子,害怕被媽媽責罵的鼠小弟腦洞大開,編織了各種理由:大象哥哥來喝水,長頸鹿姐姐來喝水,海獅頂杯子,小鳥妹妹喝水拍打翅膀,鼠小妹手滑…都是他們打碎的杯子,跟我沒有關係。而後來在眾目睽睽下打破了杯子,只好跟媽媽認錯。

    為了逃避懲罰,孩子會各種嘗試掩蓋自己犯錯的真相。

    父母更多應該關注孩子犯錯背後的原因。

    大人的世界裡犯錯會付出很大的代價。工作降職減薪,失去競爭機會,健康受到損傷,甚至失去生命。

    大人對於錯誤的容忍度偏小,而犯錯卻是孩子成長必經的道路,孩子的好奇是探索的動力,在獲得對的方法前,孩子會經歷一些錯誤,就好像我們在走上對的路之前可能會繞過一些彎路和錯誤的路。

    對孩子成長過程的不理解,對孩子錯誤的不接納,給予教育出完美孩子的想法,孩子犯錯之後往往受到很多的指責和懲罰。

    自我控制能力發育中的孩子持續試錯和出錯,每次如果遭遇大人的責備和懲罰,孩子的探索精神會受到壓制,因為害怕出錯,孩子不敢嘗試,因為害怕受到懲罰,孩子犯錯後會關閉跟家長溝通的渠道。

    家長正確對待孩子犯錯的態度會有助於樹立孩子正確面對困難和犯錯的態度和方式。

    有兩個女孩在各自媽媽的陪伴下去水上樂園玩,不小心滑倒了邊上的水池裡,被救生員救到岸上的時候,一個女孩的媽媽說: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不要滑那麼快,一定會出事的!另一個女孩的媽媽對自己的孩子說:沒事了,沒事了,剛才的你還真勇敢呢!

    長大後,前面的女孩變得不自信,不敢做決定,遇到困難會根因於自己不夠好,遇到困難和問題也不敢跟家人說,後面的女孩自信樂觀,勇於面對和解決問題,和父母的溝通順暢。

    同樣的,兩個孩子並不是故意去犯錯,但是還是出現了意外,父母不見得是真心責備孩子,也許更多的是對孩子行為的擔心。表達方式的不同,給與孩子的接納和包容不同,給與孩子的鼓勵和肯定不同,孩子成長的軌道會有不同。

    孩子犯錯怕父母知道,根源在於害怕得不到父母的接納和包容,害怕受到懲罰。

    孩子關閉了和父母溝通的通道是很糟糕的事情,父母不知道孩子經歷了什麼,不知道他的感受是什麼,他有可能怎麼應對。當事情發生的時候已經來不及,無法挽回了。

    為了避免孩子犯錯而躲避家長的情況,以下是一些建議:

    平時多跟孩子聊天,抱著好奇,傾聽,而非帶有預設和批判的態度;

    多肯定孩子的努力,而非過於關注孩子的成就;

    多陪伴孩子,參與孩子的活動,更好地瞭解孩子的愛好,情緒,想法;

    在孩子的世界裡作為一名參與者,而非控者。

    多問孩子,需要我幫忙嗎?

    有了善意的傾聽和陪伴者,有了堅強的後盾,孩子在外遇到困難和挫折,內心有了更多面對和克服的勇氣,無法應對的時候,還有回家的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各位條友,如何看待摺疊螢幕這種科技!2019年手機行業各位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