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蘇格拉薩

    不是的吧。

    當時群雄逐鹿,用呂布的話來講佔縣稱王,佔郡稱帝。想成就一番事業,你得有資本。

    袁紹袁術兩兄弟的資本最好,四世三公。曹操個人能力極強而且人才眾多。孫權有老爹哥哥江東世族支援。唯獨劉備,底薄,雖然出身和曹操類似但資本還是不夠。

    所以他聰明的提出匡扶漢室,作為自己的鬥爭口號籠絡政治資本。首先指出劉備真不真心不一定,但這個高帽子他是戴上了。

    就像諸葛亮,姜維為什麼數出祁山,北伐。明明曹操定下的陳倉長安防線證明了不好攻打,而且蜀國國力本身最小,到後期已經靠賣布補充軍費,百姓負擔很重,人人面帶菜色。這就是因為高帽子帶上了,你不能偏霸一方,你得匡扶漢室,一統天下。這也是副作用。

  • 2 # 天下一家51

    劉備一生與今天的創業者何其相似。

    每個人的一生都有夢想,有些人年青時沒有經驗,走一步看一步,走著走著就迷失了方向。有些人志向堅定,雖屢遭挫折,仍堅持一個方向,終成大事。劉備就屬後一種。

    劉備年青時,也想創業,但沒經驗。聽別人說:現在黃巾軍在鬧事,很多人都去幫忙打他了,你也去鍛鍊鍛鍊吧!於是,劉備屁顛屁顛的就去了。年輕人嘛,不管是不是自己喜歡的,先踏入社會這是必須的。

    打完黃巾軍積累了些經驗,混的還不錯,懂得了一些帶兵打仗的技戰術和以德服人的道理。先救了北海相孔融,後救了徐州牧陶謙。想想,創業也是如此,先在小公司打工,積累些職場經驗、資金和人脈。

    碰上自作聰明的牛人呂布,又跟著混了一段,但兩人性格不同,而且互不對眼,還是走吧。劉備知道跟著小公司混終究混不出個名堂。還是進曹操這樣的大公司好,不僅能力能提升,而且還邁進了富人圈,結識了袁紹,袁術。但富人圈不是那麼好混的,沒有權和錢,照樣被人看不起。眼看48歲步入中老年,再這麼混自己的理想何時才能實現?

    經朋友點撥,劉備才明白:成功者必須要有像馬雲那樣自己的團隊,才有可能成為中國首富。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先“桃園三結義”又“三顧茅廬”,終於搭建起了自己的精英團,後果自然是富甲一方,成為中國三強之一。

    如果“被動”都能成為一方“皇帝”,那麼劉備“主動”下,是不是就統一中國了?這純粹一派胡言。如果沒有胸懷大志,堅定的執行力,強勁的團隊,馬雲能成功嗎?

    馬雲不會也是“被動”的吧?

  • 3 # 使用者55282038821

    “當你在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你”匡扶漢室在當時既是巨大的政治資本,也是沉重的政治負擔。對於劉備來說這個口號必須打到底。

    當年對於年輕的曹操來說,迎天子以令不臣,何嘗不是一種變相的以匡扶漢室。這樣做有兩個優勢,第一,漢室還有很多擁躉,打起漢室的旗號,能吸納人才,收歸民心。曹操的重要謀士荀彧就是漢室的死忠。第二,發動戰爭,師出有名,討張繡,伐劉表,徵烏丸,平馬騰,這些戰役都有漢室的影子。

    劉備之所以舉起匡扶漢室的原因也是想利用這個資本做文章,讓自己的稱雄之路具有合法性。劉備起兵以後,除了打贏黃巾軍之外鮮有勝利。輪番被曹操,呂布,袁術群毆。但屢敗屢戰的劉備,追隨者卻越來越多。因為他堅持以匡扶漢室為口號,在這亂世之中,這是非常難得的。

    號稱四世三公的袁式兄弟,反覆無常的呂布;偏安一隅的劉表,劉焉;野心勃勃的西涼馬騰。這些人原來都比劉備強,但沒有旗號,只需1-2次敗仗就人心散盡。但有了旗號就不同,隊伍凝聚力明顯不是一個級別。這也是劉備越來越強的原因。

    另一方面,匡扶漢室也慢慢成為一個負擔,尤其是到後期,劉備取西川,逼劉璋退位讓賢,讓部分漢室擁躉有些心寒,名士劉巴拒絕歸屬。而且曹操也是不是用獻帝來噁心劉備。

    對於劉備而言,一大幫人跟著你,有人希望加官進爵,有人則有志於匡扶漢室,兩邊需要做平衡,兩個集團再加上西川的本土勢力,需要讓劉備花非常大的精力去凝聚隊伍。此時曹操和孫權則不同,自己影響力已經根深蒂固,擁戴漢室的聲音基本消除。

  • 4 # 萊駒為右

    劉備素懷大志,二十多歲時起兵討伐黃巾軍,出來做官,在亂世之中艱難輾轉在諸侯之間,後來被曹操推薦給漢獻帝,接受衣帶詔。還沒有執行時劉備到曹操處活動,酒宴中聽曹操說出“當今天下英雄,惟有君與我。袁本初之流,根本不值一提。”,感覺曹操不能容自己,於是他與董承及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等人密謀。正巧先主被派出徵,未能及時動手。後來此事敗露,董承等人均被斬首。只有劉備逃脫。

    劉備從與董承合謀誅滅曹操失敗後就一直東躲西藏,十幾年都在逃命,躲避曹操的追殺,從袁紹處輾轉逃到劉表處,赤壁大戰實在是迫不得已,為了活命而已,所幸戰勝曹操,到後來有了蜀地作為根據地才有了自己的地盤,打出“王業不偏安,漢賊不兩立”的旗號復興漢室。

    所以說劉備復興漢室是被逼出來的也有一些道理。陳壽在三國志裡表述的再清楚不過了: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三國志·先主傳》

    翻譯過來就是:劉備在機權謀略方面不及魏武帝曹操,因此疆域版圖也較為狹小。但他百折不撓,始終不甘居於曹操之下的因為,是他揣摩到曹操的氣量難以容忍他,不只是為了爭奪名利,也是為了避免遭受迫害啊。

    劉備為了躲避曹操的迫害,才有了成就,也就是劉備復興漢室是被逼出來的。古人早就看出了這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季適合喝茶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