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外地工作了很多年,本來有份穩定不錯的外企工作,後面考慮畢竟後面也要回老家的,所以毅然辭職回家,但發現老家找份工作實在是太難了,很多單位年齡要求都在20~35歲……
3
回覆列表
  • 1 # 瀋陽視界

    35歲,正是工作的黃金年齡,既有學歷又有工作經驗。找一個適合自己,能發揮特長的工作其實也不是很難。也許難就難在薪水的要求上,所以要了解彼此的需求,知己知彼,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 2 # 第一心理

    中年危機(Middleage Crisis)

    中年危機也被稱為灰色中年,很多人在二十歲左右還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期待,但到了三十多歲,一種“人到中年”的焦慮感便隨之而來。

    心理學家Meg Jay曾經在演講中說到,“人生中80%重要的決定時刻發生在35歲。人生中那些能影響你一生的決定、經歷,以及大徹大悟的時刻,大部分都出現在35歲。”

    所以說,如果一箇中年人在35歲還要去重新找工作,招聘單位很難不懷疑他的工作能力,因為這應該是個安定的年齡,而不是“重新奮鬥”的年齡。

    35歲不僅是人生的一個坎,也是一個黃金年齡。35歲的人一定是要有一定的社會經驗和閱歷的,既然如此,你在這個年齡離開你原先的工作單位也就會給人一種不成熟的感覺。

    在這個時代迅速變遷的時代,很多中年人要麼就是在某一領悟刻苦鑽研,要麼就是已經在公司做到了管理層。比起招聘一個35歲的中年人,招聘單位當然更願意招聘那些敢拼敢做要求又不高的年輕人。

    保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

    那麼,35歲及以上的人要重新找工作該怎麼辦呢?答案是,活到老學到老。時代變化速度再快,也總有人能跟得上腳步,不斷地學習新知識,全方面鍛鍊自己的能力是中年人跟上時代的唯一方式。

    現代社會,職場危機其實是一直存在的,哪怕你曾經的工作很穩定,你依然要大膽跳出舒適區,不斷地突破自我。

    調整心態,拒絕焦慮

    焦慮其實已經成為了中年人的常態,畢竟35歲的中年人很有可能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他們不敢放鬆,也輸不起。正是這種焦慮的心態才更容易導致中年人工作效率降低從而被公司裁員的情況發生。

    中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武志紅認為:“生活中細微的情緒調整,經常會造成一個人情緒總基調的改變。”面對焦慮情緒也一樣,你要先平靜內心,再開始細緻的情緒調整。

    而緩解焦慮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冥想和做有氧運動。很多道理你只是在認知層面瞭解了,如果你不付出實際的行動你可能永遠都難以調整心態。35歲的人,不僅要關注心態調整,健康的身體更是促進你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許多行業都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人難以永遠年輕,但永遠不缺年輕人。當你25歲和35歲的人做同樣的事時,我們稱你為人力資源;當你35歲和25歲的人做同樣的事時,你就變成了人力成本。

    許多職業都有它的年齡天花板,面對這樣的就業趨勢,我們無法逃避,唯有選擇堅強適應。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保持健康的心態能幫助你在職場中走得越來越遠。

  • 3 # 王小民的吐槽

    最近是各地省市公務員,事業單位陸續招考,開考的日子。開啟各地的職位表,除了專業,學歷的限制之外,最為顯眼的位置,還有一條:

    年齡的限制。

    其中大致可以分為三檔,應屆生,30週歲,35週歲。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過了35週歲,哪怕你是法律這樣的熱門公考專業,哪怕你是清華北大這樣的國內頂級名校畢業生,絕大部分的體制內的職位,就對你永遠地關上了大門。

    之所以先說體制內,是因為兩點:

    第一,在國內的很多地方,體制內仍然是找工作的一大熱門;

    第二,很多體制內的工作是“去能力化”的,對於年齡本來沒那麼敏感。而這些工作都對35週歲的中年人如此的不友好,可想而知其它地方對這些大齡人的看法。

    再說說體制外。

    體制外,無論是外企還是民企,都是實力說話,你能幫公司賺錢多,公司自然也能給你發錢多。

    除了天賦異稟,有獨特資源和技術的人才之外,絕大部分人在企業本質上就是賣苦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如果還是基礎的流程化工作,大齡員工的價效比肯定越來越低。

    同時35週歲以上的員工,腦力精力不如年輕人,又上有老下有小,需要照顧家庭,要的錢還不少,所以公司在招聘時,肯定慎之又慎,一旦覺得價效比低,就可能拒絕掉。

    這是一個現實的世界,雖然“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也有不少大器晚成的英雄人物。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對於絕大部分普通人來說,35週歲在職場上,就是一個坎兒。

  • 4 # 疆南職都

    一、年輕人的上班恐懼症

    現在的年輕人,被稱為新新人類,他們有著先天的自信,大多數人都善於與人交流,但由於從小生活環境相對的安逸,一旦到了一個新單位,各種的不適應隨之而來,於是選擇跳槽,從這裡跳到那裡,但社會的整體環境都差不多,無論跳到哪裡都是難以適應,然後就有了上班恐懼症,整天龜縮在家裡,要嘛在手機上玩遊戲,要嘛在電腦上玩,進而對上班有了強烈的自卑。

    二、宅男宅女多

    由於心態沒擺正,也不像當年父輩們那樣,被逼得要為生存而努力,所以,大把的年輕人找不到一個相對安定的工作,成為了宅男宅女。

    我身邊就有好幾個這樣的家庭,20多歲的年輕人天天開著用父母的血汗錢買來的車,在家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上著網、玩著遊戲、沒事出去兜兜風。

    三、35至50歲的人有工作的佔絕大多數

    個人認為,35至50歲的人有工作的佔絕大多數,有的人退休了還閒不住,還在工作的也大有人在。

    父母都還在早出晚歸地努力地工作著,而很多年輕人,在溫室中成長起來後,承受壓力、面對打擊的能力已經大幅下降,家庭教育要跟上,或要接受積極的社會教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武磊力壓梅西入選西甲第26輪最佳陣容,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