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標準的70後

    降雨量是指降落在地面的雨,未經蒸發、流失、滲透到地裡,而聚集起來的水的深度,以毫米來表示。

    根據湖南省氣象部門規定,24小時降雨量

    <1O毫米是小雨

    10-25毫米是中雨

    25-50毫米是大雨

    50-100毫米是暴雨

    100-150毫米是大暴雨

    >150毫米是特大暴雨

  • 2 # Jmx2159392597

    以前科學不發時只靠土辦法和老農和國土氣象局的老師傅老經驗計量。現在科學技術發達,有氣象衛星大資料計算雲層厚度含水量有多少,溫度多少攝氏度,風向或多少極,宗合起來就知道這條降雨帶在某地區能下多少毫米。回答完畢。

  • 3 # E生態eco

    這個問題我們分兩個部分來回答,天氣預報你真的看懂了和降雨量的測量。因為直接回答最後一部分,有可能造成理解不到位!

    1. 天氣預報你真的看懂了?

    天氣預報裡漂亮姑娘經常說預計24小時內降雨量達到Xml,弱弱的問一句,放到地裡,這到底是多少水?1畝地面積是666.7平方米。降雨1毫米,1畝地上就相當於“澆下了”0.667立方米的水。1立方米的水重1000公斤。所以,每下1毫米的雨,約等於每畝地獲得667公斤的水。據測算,降5毫米的雨可使旱地浸透3~6釐米。知道這些,聽懂漂亮姑娘的話是不是很容易。 稍等,漂亮姑娘口中的雨量100ml和雨量50ml到底有什麼不同,吃瓜群眾表示並不能直觀的感受!看來,我對天氣預報的漂亮姑娘心生不滿,是很合理的。

    其實直觀的理解這個問題並不難。我們只要知道降雨量的標準即可。

    啥?還是不夠直觀?!

    那...

    恩?!我們來趟溼身之旅,如何?!

    用溼身程度表示雨量是不是很直接!!

    什麼時候降雨,降雨多少,漂亮姑娘會告訴你。 但這些資料是如何監測的?

    2. 降雨量測量

    目前,氣象、水文用來測雨量的工具主要是翻鬥式雨量感測器。這種測量器將接收到的降雨流入一個小鬥內,達到一定的數量後就自動倒掉,同時形成相應的雨量記錄。透過佈置在量筒上的感測器將雨量資料變成電訊號,再透過無線訊號將資料傳送到資料中心處理。

    這是比較先進的測量器,自動生成降雨記錄。在這之前使用的是雨量筒和量杯。雨量筒的直徑一般為20釐米,內裝一個漏斗和一個瓶子。量杯的直徑為4釐米,與雨量筒是配套使用的。測量時,將雨量筒中的雨水倒在量杯中,根據杯上的刻度就可知相應時段內的降雨量。

    測量降雨量並不難,就算動手能力半殘廢的同學,也可利用一些常見的器皿測量成功,誤差也不會太大。

    而現在,我們對降雨量裝置的要求趨於大面積佈設、區域精準的天氣預報,並能夠自動傳輸資料,因此這種小型全智慧氣象監測站開始發揮威力。

    全電子免維護動能型雨量計

  • 4 # ZZ591210

    一個口、底面積完全相等的敞開口容器,至於室外空曠地,在陣雨過程中所接納雨水所形成的積水深度,通常以毫米為單位,叫這場陣雨的降雨量。

  • 5 # 萬水千山130895494

    好象是10毫米以下是小雨,24小時。10毫米至2O毫米是中雨2O毫米至30毫米是大雨,30一5O是暴雨,5O以上是大暴雨,1O0毫米特大暴雨。

  • 6 # 明明問雨

    首先是降水量,它指從天空當中,降落到地面上的固態或者液態的水,沒有經過滲透、蒸發和流失,在一個水平面上集聚的深度。也就是高度,以毫米(mm)為單位,而在氣象觀測中取一位小數。不管面積有多大,考慮的是一個深度。

    而降雪量則是將降落到水平面上的雪融化成水的量,積雪深度跟降雪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積雪深度是從降雪積雪的表面也就是雪的最上面到地面的一個垂直深度,會隨著積雪的加強不斷的累計變化。積雪深度和降雪量沒有絕對的關係,跟雪的鬆軟和溼度關係特別密切,一般可按照10:1來換算,也就是一般情況下1釐米的積雪對應著1毫米的降雪量。

    對於降水量、降雪量和積雪深度的計算和測量,氣象部門一開始是採用量杯,人工測量,有雪的話就進行融雪測量。

    後來隨著自動化,氣象部門開始使用翻鬥式雨量感測器,就是利用翻鬥電脈衝自動的測量液態降水。

    近幾年,氣象部門逐步安裝了固態降水稱重式感測器,它主要基於載荷測量技術原理設計,能夠對包括固態、液態、混合態等相關型別的降水進行全天候的自動化並且連續觀測。

    該裝置的使用,能夠極大程度上克服固態降水人工觀測時效性差、觀測頻次低等缺點,增強了對固態降水自動連續觀測能力,提高氣象資料的密度和時效性,在下雪天網路發達的今天,有了這些裝置,我們可以快速的瞭解雪情,欣賞雪景。

  • 7 #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天氣預報中經常會說到某某地會有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等,未來一段時間內的降雨量會達到多少多少毫米。那麼這個資料是怎麼來的呢?

    從天空降落到地面的雨水,如果沒有經過蒸發、滲透、流失等損失的部分,在特定的水面上進行積聚,我們就把積聚的水層深度稱之為降雨量,一般以毫米表示。

    目前,測定降雨量統一採用的儀器就是雨量筒和量杯。雨量筒的直徑一般為20釐米,內有漏斗和容量瓶,量杯的直徑一般為4釐米。具體測量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將雨量筒露天放置24小時,然後將其中的雨水倒入量杯中,再根據量杯上的刻度值,就可以測出當天的降雨量了。

    根據中國氣象局的規定:凡日雨量在10毫米以下的稱為小雨,在10.0-24.9毫米區間內的為中雨,在25.0-49.9毫米區間的為大雨,在50.0-99.9毫米區間的為暴雨,在100.0-250.0毫米區間的為特大暴雨,超過250.0毫米的則是特大暴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NA的英文全稱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