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正道行2818

    中國歷史文化綿延數千年,史記浩瀚,的確是汗牛充棟、多如牛毛。大量的文獻,既有奉命而作的官方記錄,也有民間文人的筆述;既有正史,也有野史,還有趣聞軼事典故傳言,都成為可資研究的史料。上下五千年,記下的文字多到無法一一歸類,整理得井井有條,因此研究是個長期的活。有了史學研究人員的永無止息的工作,如此龐大的史料堆積,才有可能化為可供研究的類別,使範圍縮小,目標清晰。當然,具體進入某一個類別門類,所見的文獻依然龎大,只是泛泛地讀,恐怕耗盡生命最後一息也難終了;所以,史學的研究就必須有專門的課題,圍繞課題去展開研究做文章;即便如此,也都難免漏一掛萬;這就無形中使研究的內容受到侷限,深度不夠。這不是研究人員不努力,而是史料龎大無法盡覽,佐證力據找到的有限,致使達到的水準就有限。這大概就是研究歷史的難處所在吧?

    但難與易總是相對的。我們常說“書到用時方恨少”,說的就是可資利用的材料太有限,不足以滿足對研究內容的深入;所取材料東拼西湊都用完,也難使立論具有充分的說服力,無法自圓其說。因此,材料的充足,對史學研究者來說是何等的重要,它可使研究遊刃有餘,步步深入。因此,多如牛毛的史料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是研究人員的幸事。正因為史料豐富,才有了取用的便利,不致於“恨少”而出現束手無策的無奈;這又體現出難中存易。

    2016年7月12日,菲律賓單方面把南海問題提交國際仲裁,以使中菲南海島嶼領海之爭國際化,複雜化;中國一直堅持南海為中國所有的立場,不承認所謂仲裁的結果;底氣從何而來?就是來源於有大量的史料記載,證明了南海歸屬中國的固有依據,鐵證如山;所以,中國可以理直氣壯地斥責仲裁就是一出鬧劇。如果沒有大量的史料記載作為佐證,一場國際官司就會成為一場難以解脫的麻煩。儘管菲律賓可以依仗美國胡攪蠻纏,但事實終歸是事實,容不得誰來更改。由此可見,研究歷史掌握歷史很必要,解決問題就容易,古為今鑑,古為今用,正確處理文獻龎大浩劫瀚帶來的難與易,針對性的研究就不會成在問題;相反,感激古代為今天社會帶來如此浩瀚的史料;古史是今天可資借鑑的一面鏡子。

  • 2 # 瘋言MAX

    我個人的觀點,是會變得更容易。

    史料越多越是好事,就像當年太史公作《史記》,前面從五帝到週四篇本紀就涵蓋了至少兩千多年的歷史。

    之所以簡略如此,就是史料太少了,所以導致那個年代的歷史,對現代人來說簡直是一頭霧水。即使現代的史學界連夏朝是否存在都不敢下個定論,還不是缺乏足夠的文獻與考古支撐啊。

    幸而,中華民族是個重視歷史的民族。無論歷朝歷代都以不同的方式整理記錄著珍貴的史料,要不然哪來那麼多東西可供研究啊。

    更甚至於,你都不會提出這個問題,我也不會來回答,因為我們可能都不知歷史為何物了。

    欲滅其國,先斷其文;欲斷其文,先亡其史。由此足可見歷史的地位。

    後人比我們要幸福,因為我們留給他們的這個時代的資料遠比古人留給我們的豐富的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戰爭之歌臺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