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神秘烙劍許建鋒
-
2 # 萬氏制筆
儘管少用
原因如下:
儘量少捻管,多用腕肘,或者調整用更靈活的執筆法。
必要時,細部的處理,偶爾可以用一用捻管;但,正常的筆畫,絕不要去強調捻管(否則,只能說明基本筆法不太過關!古代大書法家,哪有什麼筆畫都去捻管)
捻筆的缺陷所在
細心去觀察筆毫的展收,和執行軌跡。你會發現:捻管,會導致兩大突出問題:
1.軌跡的“內勒性”趨勢(一般而言,用捻筆會出現許多問題,寫捺,尾巴會下垂,寫橫也會下墜,不符合千里陣雲的鋪陳和微揚感,寫勾也會偏銳角,寫豎,尾巴則會左斜甚至帶捲刃)
2.筆毫的“內收性”特點(筆會裹起來,會過於緊吧,偏瘦,張不開),這些,首先就會影響筆畫的向背,其次,還有曲直,挺度,張力,飽滿度等。
替代手法
靈活的執筆法,加上一些細化的筆法處理,可以解決幾乎所有看似需要捻管的地方。
例如,
利用腕肘角度調整;
虛掌加大弧轉靈活性;
特殊大弧轉動作可以做出“動作提前量”安排(這個也很管用);
注意節節發力,和暗中悄然換面,而不是一口氣硬撐硬轉;
必須理解絞轉的絞點換面原理,並多練習絞轉;
另外,注意徐疾節奏,發力節點,換面暗度,正逆腕,頓挫,曳濡,戰筆努鋒等。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啦!
一點小建議
並不是完全不可以採用捻筆,
但慣於捻筆,應戒!
要立馬調整書寫習慣。
-
3 # An風的軌跡
練習毛筆書法,一說到捻管,縱說紛雲,有說好也有說是作,個人觀點: 練毛筆字,捻管是有必要的,是要掌握的用筆方法,但不是唯一。首先毛筆的特性是軟,書寫中難以掌控,捻管的作用是要保持中鋒行筆,因為中鋒行筆才能達到力透紙背的效果,更具表現力。其次捻管也是為調鋒,使筆毛在行筆前位於線條中間,保持中鋒行筆,但也以透過提按扭轉實現,具體用哪種方法,仁見仁智見智,就看書寫者的習慣。一些書法教材中,行筆示意圖中,有畫圓弧的箭頭,這些也可看捻管的存在性。再者捻管主要用在篆、行、草這幾種書體中,更能使其書寫時自然流暢,線條婉轉奔放,增強藝術渲染效果。
-
4 # 千年蘭亭
捻管是什麼,就是在書寫過程中,隨著筆畫變動而轉動筆桿,以保持中鋒。
關於是否需要捻管,書法界是有爭議的。
捻管的目的是調鋒,但調鋒最好、最常用的方法是提按。筆頭是圓錐形的,一按一提之間,筆鋒即可順利改變方向,甚至可以說,筆畫永遠在提按之間行進。
捻管一詞的出現,大約是出自鄧石如。此處又引出另一個問題。
即清以前都是硬毫,清代才出現羊毫,鄧石如是使用長鋒羊毫的標誌性人物。長鋒羊毫不易控制,純用提按,可能並不能很好地控制筆鋒,所以要捻管配合。
而其後輩,尤其是包世臣則誇大了捻管的作用。包世臣的書論比較有名,但手上功夫確實不咋滴,所以這反過來影響了其理論的水平。
所以,對於捻管,我認為偶用一下可以,只能處於從屬地位。而對初學者來說,完全可以不用專門練習。
-
5 # 老跨鬥
你開車
拐彎時
不擰方向盤嗎?
除了擰方向
還有其它可以拐彎的方法嗎?
回覆列表
基本觀點
總體建議是,儘量地少用捻管,而多用腕肘,或者,調整用更靈活的執筆法!捻管並不是不能用,而是用多了的話,會有一些弊病!
必要時,細部的處理,偶爾可以用一用捻管;但,正常的筆畫,絕不要去強調捻管(否則,只能說明基本筆法不太過關!古代大書法家,哪有什麼筆畫都去捻管)
其實,處理好這些細節,主要是轉圜關節處的力量把控(韌)、速度(徐)、力法(拖),和腕動作(大圈用上腕,小圈用下腕)的問題!!
捻筆的缺陷所在細心去觀察筆毫的展收,和執行軌跡。你會發現:捻管,會導致兩大突出問題:
1.軌跡的“內勒性”趨勢(一般而言,用捻筆會出現許多問題,寫捺,尾巴會下垂,寫橫也會下墜,不符合千里陣雲的鋪陳和微揚感,寫勾也會偏銳角,寫豎,尾巴則會左斜甚至帶捲刃)
2.筆毫的“內收性”特點(筆會裹起來,會過於緊吧,偏瘦,張不開),這些,首先就會影響筆畫的向背,其次,還有曲直,挺度,張力,飽滿度等。
替代手法靈活的執筆法,加上一些細化的筆法處理,可以解決幾乎所有看似需要捻管的地方。
例如,
利用腕肘角度調整;虛掌加大弧轉靈活性;特殊大弧轉動作可以做出“動作提前量”安排(這個也很管用);注意節節發力,和暗中悄然換面,而不是一口氣硬撐硬轉;必須理解絞轉的絞點換面原理,並多練習絞轉;另外,注意徐疾節奏,發力節點,換面暗度,正逆腕,頓挫,曳濡,戰筆努鋒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啦!
橫的起筆,其實並不需要捻筆,即便是馬鞍橫。
裹鋒的寫法,也未必要捻筆。
一點小建議並不是完全不可以採用捻筆,
但慣於捻筆,應戒!
要立馬調整書寫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