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邏輯性在與人溝通方面起著不小的作用,看人說話有沒有邏輯就能斷定一個人的能力、氣場。那麼平常的生活中,我們怎樣才能鍛鍊自己的邏輯性?就比如和朋友敘述一件生活中的瑣事,怎樣的表達、邏輯才能更好的把這件事情呈現並能夠吸引打動對方?
7
回覆列表
  • 1 # 五月笙

    我們的思考和表達是有邏輯和順序的,可以看成一個金字塔的縱向結構。也就是說我們在表達的時候,腦子裡要有一個“先說什麼後說什麼”的順序,而不是本末倒置,順序混亂。

    搭建金字塔的縱向結構,可以從最上面的塔尖開始,也可以從最底下的塔底開始。

    從塔尖開始說, 稱之為自上而下疑問回答做分解。

    什麼意思呢?就是從對方需求和問題出發,構建一個想象對話的場景。簡單地說,就是我們得出的任何一個觀點,都需要去想對方看到這個觀點之後會有什麼疑問,而我們在說明這個觀點之後,接下來要說的話,都是圍繞對方的疑問出發,而我們回答的內容又會引發對方其他的疑問,就這樣不斷回答,直到對方完全接受你的觀點,而我們依次回答的答案就是金字塔結構從上往下各個層次的標題。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你暗戀某一位女生,希望跟她表白,然後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所以你金字塔頂尖的觀點和結論就是“表白成功,抱得美人歸”對吧。我們剛剛說了,任何觀點的得出,都要去想對方看到這個觀點時候首先會有什麼疑問,這個疑問就是我們的一級標題。我們試想一下,當你的女神聽到你的表白,會有什麼疑問呢?“憑什麼跟你在一起”對不對?好,你對這個問題答案可能是:外表帥到無邊;性格體貼是暖男;為人有責任感;有錢。所以這四點答案就是你金字塔塔尖下的第一層標題。如果你的女神看到這四點,可能對此還會有新的疑問,比如,怎麼證明你有責任感,你說你有錢,你家裡是做什麼生意的?等等,然後你再回答這些疑問,並把答案作為金字塔結構的第二層標題。如果對方一直有疑問,你可以一直回答下去,直到對方完全接受你的結論,美人就抱到手啦。

    這種自上而下疑問回答做分解的構建金字塔的方式,關鍵在於始終要圍繞對方的疑問。

    最好在談話開始之前就設想好對方的問題,如何讓我們設想的問題更全面沒有疏漏呢,這裡有一個好用的5W2H工具:5W分別是what,是什麼?做什麼?什麼目的? why,為什麼?為什麼這麼做?who,誰來做?誰負責?when,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是最佳時機?where,在哪兒做,從哪兒入手做?

    自上往下疑問回答做分解的方式建立金字塔結構,要注意的是,所有的疑問設想都在心裡完成,而金字塔的每一層標題都必須是結論。

    從塔底開始說, 稱之為自下而上概括總結做聚合。

    自上而下疑問回答做分解,前提是我們得先有一個最終結論。可是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明確的結論,只有一大堆紛繁複雜的素材和資訊,比如老闆讓你半小時之內,彙報一下你部門這個季度的業績情況,這時就需要用從下而上的方式,從塔底的資料和事實出發,不斷往上進行歸納和總結,然後得出金字塔塔尖的結論。這種方式,作者稱之為概括總結做聚合。

    這種方式的優勢是,我們能夠根據繁雜的資訊,最後得出一個結論,並且把這個結論用一兩句話說清楚。

    從複雜的資訊海洋中提煉出一兩句話的結論,有3個步驟,第一步,列出所有的資訊和資料,第二步,將這些資訊分類成組,併為每組概括出一個結論,第三步,綜合每組的結論,得出一個最終結論,一兩句話把它說清楚。

    最後推薦大家閱讀兩本書

    邏輯並不是我們所擅長的,如果想訓練自己的語言邏輯,就一定要讀這本《金字塔原理》,不過普遍反應這本書比較難讀,我前幾年也是讀過幾遍才完全消化,所以建議大家先讀本土版《結構思考力》,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搭建思考和表達的框架,讓我們思考清晰表達有力。

  • 2 # 吾貳

    人腦進化了那麼多年,總有一種表達方式是最符合人的理解習慣的,但是日常生活中還會遇到很多表達不清、語無倫次的人,使溝通成本變得很高,那正確的表達思路又是怎樣的呢?

    1.誘因:首先提出誘因,它包括問題的背景、衝突以及由此引出的疑問,這樣就能夠將目標物件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情境中,由此去展開論述,提供解決方案,就像文章的開頭一樣,背景是很多人不能夠掌握人腦的聆聽邏輯,經常會遇到對方表達不清的地方,衝突是會使得溝通成本變得很高,由此產生的疑問是,聽眾正確的溝通邏輯是怎樣的?

    2.問題:這樣表達的問題在哪裡?這個問題是否具有普遍性?就像文章的開頭說語無倫次、表達不清是個問題,那這個問題的原因出在哪裡?是否具有普遍性,倘若不具有普遍性,那方法論本身也是存在問題,無法向下展開的

    3.解決方案:這裡推薦大家讀一讀《金字塔》原理這本書,書中多次提到的中心思想是結論先行、相互窮盡、互相獨立,也就是我們在陳述解決方案時,首先要開門見山的直接說出結論,這和人的思考路徑會有差異,人腦在思考一個問題是,總是先從哥哥方面收集資訊,做處理,最終得到想要的答案,而表達的路徑剛好相反,有點反人性,但必須這樣才能讓對方知道你想表達什麼,才有聽下去的意願。除了結論先行外,我們還需要對所要表達的結論進行歸納分類,分類的標準是相互獨立、互相窮盡,最後一步是邏輯並列,你需要按照時間順序或者結構順序以及重要性順序等,要對歸好類的結論在排序,不同的排列順序,理解起來,也會產生很大的差異性。

    4.利益好處:改變是需要成本的,包括像時間成本、學習成本等,人們一旦習慣已有的習慣,是很難輕易做出改變的,此時為了讓對方接受你的解決方案,你必須要把解決方案帶來的利益好處,給充分地表達清楚。

    5.號召行動:習得一個習慣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比如這樣的一個表達邏輯,並不是一件看似那麼容易的事情,需要我們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刻意練習,練習到像走路你從來不需要思考,先邁左腿還是先邁右腿那樣,成為肌肉記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男女授受不親,為什麼《紅樓夢》裡的張道士可以見賈府女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