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科技和生活

    很多朋友不相信宇宙的形成來源於一次大爆炸,其實這是被天文學、物理學以及相關學界廣泛認同的一種宇宙誕生理論,這種理論認為宇宙起源於極小的一個點,這個點又被稱為“宇宙奇點”,在137億年前的某一個時刻,這個奇點突然爆炸性膨脹,我們的宇宙由此誕生。

    透過天文學觀測來看,至少有兩種天文現象可以印證宇宙大爆炸學說,分別是天體的紅移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由於如今的宇宙仍然處於膨脹過程中,因此距離越遠的天體,遠離的速度越快,而這樣的情況體現在光譜上將會出現紅移現象,實際觀測也發現宇宙中距離越遠的天體,其紅移現象越嚴重,這也能反證我們的宇宙,至今仍然處於大爆炸之後的加速膨脹中。

    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則屬於宇宙大爆炸之後的餘熱遺留,它是來自宇宙空間背景上的各向同性或者黑體形式和各向異性的微波輻射,其特徵是和絕對溫標2.725K的黑體輻射相同,在頻率上屬於微波範圍。大爆炸理論認為發生大爆炸時,宇宙的溫度是極高的,之後慢慢降溫,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就產生於大爆炸後的三十萬年,到現在應該大約還殘留著3K左右的熱輻射,這與實際測量的宇宙溫度是十分接近的,因此它也可以作為宇宙產生於大爆炸的一種證據。

    如果宇宙不是起源於一次大爆炸,這兩項證據的存在就又無法解釋了。有些不瞭解天文的朋友認為宇宙或者和我們的太陽系一樣,其實我們的太陽及太陽系的形成和宇宙的形成是完全不相同的,太陽的誕生沒有經歷過什麼爆炸現象,一般認為太陽及太陽系都起源於一片原始星雲中,在這片星雲中,物質最豐富的中心地區形成了我們的太陽,外圍地區形成了各大行星等天體,早期太陽系光行星級天體就有上百個,之後這些天體就不斷處於兼併融合的狀態中,最終形成了如今以太陽為中心,外有八大行星和一些矮行星小行星等天體分佈的狀況。

    太陽並非宇宙中第1代恆星,因為它的金屬丰度較高,因為宇宙大爆炸之後,宇宙中只有大量的氫元素和氦元素,以及極少量的鋰等元素,而不會像我們今天看到如此眾多的元素,除了氫元素和少量的氦元素之外,其它元素大都是在太陽核聚變、超新星爆發和中子星中碰撞的,通常是元素週期表上越高等級的元素越不容易形成,所以元素週期表上排號越靠後的元素越稀有,而太陽的金屬丰度以及太陽系中為數眾多的巖質天體的存在也說明太陽並非第1代恆星,它的年齡大約為49億歲。在太陽剛形成的時候,宇宙已經形成88億年了。

  • 2 # 加點藍吧

    這個問題很大又很簡單,任何東西不可能無中生有。宇宙也不會憑空產生。知道了太陽如何產生,也就知道了宇宙如何產生。個人觀點,請指正。

  • 3 # 太空科學站

    太陽的誕生和宇宙的起源其實只是看起來高大上而已,事實上它們是很容易被理解的

    我們的宇宙起源於138.2億年前的一次奇點大爆炸,這個數字是歐航局的普朗克衛星透過測定哈勃常數得出來的,在這之前宇宙的年齡一直被認為是137億年,更早些時候甚至被認為是150億年。

    身處宇宙之內的我們現在還不知道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埃德溫.哈勃透過星系紅移得出了空間膨脹這一結果,近半個世紀後的彭齊亞斯和威爾遜又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這說明宇宙早期是極其熾熱的。

    宇宙空間的膨脹速度被稱為哈勃常數,有了哈勃常數就能得出宇宙的年齡,我們的宇宙在138.2億年前從一個奇點爆炸,在一個普朗克時間內達到了普朗克溫度,此後極速膨脹的宇宙空間整體溫度也逐漸下降。

    宇宙的形成原因我們目前還不知道,畢竟“奇點”意味著目前所有的物理定律都將失效,通俗的說物理學是在宇宙大爆炸後才誕生的,因此我們探索宇宙本質是由很大侷限性的。

    相比宇宙起源的不可琢磨,我們的太陽誕生要簡單的多,物理定律決定了大量的氫和氦聚集在一起後就會因為溫度和壓力過高而產生核聚變反應,所有恆星都是由星雲物質坍縮而成的,根據星雲質量的不同坍縮出來的恆星種類和壽命也不同。

  • 4 # 宇宙觀察

    太陽是我們人類的母恆星,而宇宙是所有恆星的母宇宙,所以在揭示太陽和宇宙成因的時候,我們將先介紹宇宙的誕生。

    古代中國對宇宙的解釋就一句話“四方上下謂之宇,古往今來謂之宙”,也就是說宇宙是所有空間和時間的集合體,但現代宇宙學透過星系紅移和微波背景輻射以及氫元素的丰度已經證明了我們的宇宙起源於138.2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也就是說時間和空間以及物質在138.2億年前才出現。

    現代宇宙學起源於上世紀20年代,當時的美國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利用胡克望遠鏡確定了仙女座是星系而不是星雲,還透過測定星系光譜的方式發現大部分星系都在離我們遠去。

    仙女座星系的確定和星系紅移的發現徹底革新了當時人類對宇宙的認知,由於是哈勃最早觀察到了星系退行現象,因此星系退行速度也被稱為“哈勃常數”,2013年歐航局的普朗克衛星測定出了迄今為止最為精確的哈勃常數67.80±0.77(km/s)/Mpc,該資料也表明了我們的宇宙起源於138.2億年前的大爆炸,而不是此前認為的137億年。

    現如今宇宙大爆炸理論已經成為了科學界關於宇宙起源的主流理論,星系紅移和微波背景輻射以及氫丰度成為了支援宇宙大爆炸的強有力證據。

    相比宇宙的形成,太陽的形成顯然更好理解:我們的太陽起源於46億年前的一片分子云中,原本穩定的分子云在受到外界擾動(有可能是超新星爆發)後在引力的作用下發生了坍縮,氫和氦在旋轉中溫度不斷升高,最終引發了氫元素的核聚變反應,我們的太陽從此出現在了宇宙之中,而太陽形成後的剩餘物質則在引力的作用下慢慢形成了行星。

  • 5 # 中承明

    太陽系是原始星雲在萬有引力作用下,經聚集再聚集,收縮再收縮,而形成太陽系,太陽是其中心恆星,外圈形成行星。宇宙是絕對無限的客觀存在,沒有起源與結束,所以沒有形成過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來看一看整合牆板都是什麼材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