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思起源

    有一對目光不長遠的父母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家長很難信任自己當下的付出,很難想象到遠一點點的未來,因為他們自己也只是在單位與家的二點一線之間重複了幾十年人生而已。他們做每一個決定都只想知道,我花了一年,我花了一萬塊,它能實現什麼明明白白的回報。這樣的觀念會影響孩子,孩子只知道“我上了一本應該就是好的,以後就有好工作”,至於什麼是好工作,什麼是好未來,家長和孩子一樣是茫然的。 他們口口聲聲說著希望孩子有好的前途,但孩子一旦想要體驗跟他們不同的人生,他們會很慌亂,下意識地阻止,把孩子拉回自己所熟悉的人生軌道上。

    具體舉例,這類家庭不太會從內心接受藝術、人文、社科相關的理論專業,也不會有興趣體會這些知識帶給心靈(更別說人類了)的美好感受,更不會投資在這些事物上(無論是讀書還是旅行),而更傾向於要麼選擇技能類、金融類,或者當下仍與事業單位有關聯的專業(比如警察、醫生、教師),要麼選擇一個人人都知道的名牌大學,期待學了立馬就能變現。說白了,就是想要一個能握在手裡的未來,儘管不一定能得償所願。

    很多人上了大學之後抱怨大學,不管學什麼專業,最後還是回到父母身邊考公務員,其實跟這樣心態有很大關係——不能投入也不敢投入到當下對生活、對學習的付出中去,不願期待與想象豐富的未來,覺得現狀枯燥,又沒有理想,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們的大學不斷在擴招,能上大學的孩子越來越多,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站到了一樣的起點上,更不會站到一樣的終點。那些被目光不長遠的父母所深深影響的孩子,即使在大學四年中比父輩多走了幾千公里,即使比父輩學歷高了一些,但深層次來說,生活不會與父母有多大的差別。

  • 2 # 無味而為

    目光不長遠的父母 會告訴你不能做什麼,但不會告訴你應該做什麼。他們會說是為你好,但一旦你做出的決定符合他們的要求後,結果不是你想要的,那他們會說是你自己的決定,不是他們硬逼你做的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6到7歲的孩子適合讀什麼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