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師堂康光中

    《石鼓文》其書體為大篆向小篆過渡時期的文字,學此可上追大篆,下學小篆,百無一失。後世學篆者皆奉為正宗,無不臨習……介此最好是先學石鼓文然後在學小篆。

  • 2 # 景行書苑

    對於小篆與石鼓文可不可以一起學習的問題,我想就我的一點認識,結合自己的學習來談一談。

    首先書法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的學習要有一個規劃。大多數學習者都認可,書法學習開始要專,然後要博。也就是說,初學最好要選取一個法帖深入進去。到學習一段時間後,則要廣泛涉獵。

    那麼小篆本身就是一個不小的範疇,我們學習小篆的經典法帖按朝代分有秦篆,漢篆,唐篆,清篆等。每個朝代的又有一些代表作品。而《石鼓文》作為從大篆向小篆過渡的書體,還是具有一些自身的特點。

    如果學習篆書,我們開始學習時,可以根據由易到難的原則,選擇《嶧山碑》一類入手,不宜貪多。

    而在學習一段時間以後,對小篆的線條及《嶧山碑》的結構特點有了一些把握之後,就可以進行一些博取了。既可以上追《石鼓文》,向大篆系列延伸。也可以進行清人篆書的學習,來加強書寫性。

    以上是我的一點淺見,還請多多批評指正!

  • 3 # 中州耕牛堂主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先臨摹(練習)小篆,再臨摹(練習)大篆《石鼓文》。

    當代篆書大家李剛田老師也是這個觀點。

    臨摹(練習)小篆,應先師古。建議從《嶧山刻石》和《會稽刻石》入手。當把小篆臨摹(練習)三至五年後,再臨摹(練習)大篆。這是學習篆書的一般規律。

    臨摹(練習)大篆,可臨摹《散氏盤》和《毛公鼎》,也可以臨摹(練習)吳昌碩臨摹的《石鼓文》。

    臨摹(練習)篆書,宜用優質兼毫毛筆、半生半熟宣紙或人工毛邊紙。

    篆書線條圓潤,用筆為中鋒,忌用方筆。

    先用心對臨,不要急於寫作品。若達到創作條件時,應先集字創作,把字臨到七分像時,可嘗試在七分像的基礎上加上三分自己的東西,以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

    以上為個人觀點,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 4 # 木塬賞書畫

    認為先把吃飯問題解決年輕人要五年時間把飯碗拿到手再搞點其它愛好再就是年輕人不要太追古那是土槍土炮年代的東西知道就行了主要是發展現在一覽眾山小

  • 5 # 仰芬堂

    小篆和大篆兩種風格,如同正楷和草書同時練一樣,多看看歷代書家的書論,不要想什麼是什麼,太急太躁練不好書法的安然之氣!

  • 6 # 子衿書法

    石鼓文是從大篆向小篆過渡的一種文字。它是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刻於十個鼓形石塊上的文字。小篆,是在秦篆基礎上刪繁就簡,便於書寫,並且是作為全國統一通行的文字。在學習的時候,最好是兩種同時一起學,對文字的沿革變遷,會有一個直接的瞭解。

    小篆和石鼓文,都是刻於石上的文字。除了形體的差異外,並不存在筆法方面的問題。毛筆的出現,是在戰國末年,由秦國大將蒙恬,受戰馬在戰場上,染滿鮮血的馬尾拖在地上的血痕啟發,發明了毛筆。在這以前,寫字是以硬物蘸漆書寫,十分的緩慢。石鼓文和小篆,同時練習,就好比是楷書中的繁體與簡體字一樣的關係。如果在寫簡化字的同時,一起把繁體字也認識了。並不會有繁體字一種筆法,簡化字一種筆法的差異。

    石鼓文和小篆,就是繁體與簡化的關係。不但可以一起練,而且是必須一起練。這對系統的學習篆書,就不會學了一種,卻不識另外一種的尷尬

  • 7 # 蒼茫風雨漫閒行1

    小篆相當於楷書,非常規範,比較好掌握。初學者應該先學習小篆,具備了一定基礎後,再臨其他的篆書書體應該好些。

  • 8 # 千千千里馬

    《石鼓文》唐代發現,已經很多大學者都不好辨認了。大文學家韓愈就非常感嘆《石鼓文》不但文章不好讀,文字也不認識。

    現代學者已經考證,《石鼓文》是戰國早期的秦國文字。由於秦國保持了周朝的文字規範,所以與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的小篆沒有太大的區別。

    因為小篆就是依據秦國的書寫規範統一六國文字的。所以,《石鼓文》與小篆,也是非常接近的書法。

    既然學習篆書,那麼,石鼓文與小篆是可以同時學習的。

    篆書兩個問題。一個是字法,就是結體,一個是章法。《石鼓文》的字法比較圓潤古樸,小篆簡化流暢。

    學習的時候把字法和章法結合起來,注意各自的一些特點。

    如果創作作品,就需要章法和筆法風格都要統一。

  • 9 # 呂永亮

    本人從十歲開始練習石鼓文,至今學了四十多年,也算是有點體會的說~直接練石鼓文。

    如果說石鼓文具有書寫性的話,那麼小篆體就是描寫了。而且更關健的是,小篆體在成文時所組建的空間有缺陷,那就是平衡與輕重失調現象。這對初學者來講,一般是沒法理解的。

    如圖,紅點處皆是整個畫面中的不諧之處,也是書寫小篆時的常見問題。

    石鼓文不但能追溯到書畫同源的文脈,而且非常符合人體的自然書寫性。因為石鼓文的字型結構從一開始就給了書寫者的創作空間,字型可大可小,線條的流暢變化只要確保相對的穩定性就自然而成立。如圖

    當理解並掌握了石鼓籀文筆法與結字規則後,你一定會很輕鬆的應對並處理好小篆體的空間平衡關係。如下圖就是本人用石鼓籀文筆意書寫的小篆體《陋室銘》

    這種線條還可以直接入畫……

  • 10 # 千年蘭亭

    如果是初學書法,我不贊成同時練習石鼓文和小篆,如果是有一定書法基礎,我覺得同時練習問題不大。

    石鼓文是小篆產生之前的秦系文字,是大篆向小篆過渡的字型,和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的秦小篆十分接近。

    吳昌碩一生臨習石鼓文不輟,不同時期顯示出不同風格,可以說,他將石鼓文和小篆比較好地融為一體。

    順便說一下,石鼓文刻在十個大小不等的鼓形圓石上,現存三百多字。其產生的原因不明,直到唐初才被從陝西鳳翔出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照明迴路斷開負載後,火線與零線之間電阻值有十幾兆歐,送電漏保就跳閘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