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硤嘉嘉的心靈樂樂園
-
2 # 心理諮詢師王旭亮
簡單而言,愛情是具有排他性的,如果是偶像崇拜,我喜歡,你也喜歡,說不定兩個人還能成為朋友,比如說,粉絲後援會,但是愛情則不是,我喜歡,你也喜歡,就會產生強烈的競爭意識,也就是情敵這個詞。不知道這個回答,能否讓你直觀的看到偶像崇拜和愛情的區別。
-
3 # 誠緣愛心
青春期的偶像崇拜心理和愛情是有很大區別的,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來分析:一偶像崇拜其實是人類共有的普遍心理,歷史上人類有過強烈的偶像崇拜階段,把神以及具有神一樣力量的英雄當成偶像崇拜的物件,向偶像祈禱,祈求偶像福佑,願望偶像帶給自己智慧、力量和好運,和偶像產生心靈聯結。到了近現代,人們打破偶像迷信,突出個人精神,從偶像迷信到個性解放,自己救自己。但偶像崇拜心理儲存在人類大腦潛意識記憶和身體細胞中,是一種普遍的人性,只不過在不同個體,不同的年齡,不同的人生階段會有程度上的大小高低不同,表現形式多樣不一。青春期的偶像崇拜心理歸根結締是人類偶像崇拜之一種,本質上是膜拜和敬仰,想往和祈求,榜樣和模仿,投射和安撫,是個使對偶像單向的心理行為,個體是現實的、生活的,偶像只是影子,現實中與偶像沒有交集,這就與愛情有本質區別。大家知道愛情是雙向互動的心理行為,兩個真實的個體互相愛慕、喜悅,有性吸引、有激情才是愛情。
第二、青春期偶像崇拜心理在類別形式上多種多樣,有英雄、偉人、成功人士崇拜,將其作為人格和人生模仿學習的榜樣;有明星崇拜,名人崇拜,羨慕、愛慕他們的美貌容顏,才氣名望;有特定人物崇拜,將之比擬為人生知己和心靈知己,等等,偶像是高高在上的,是遠遠高於個體的,會一定程度帶給個體動力,但與愛情中的平等互愛、情意相通顯然是不一樣的。
第三、青春期偶像崇拜中,有一種異性崇拜,男生對某個美貌靚麗女子(往往是明星)的崇拜,女生對某個才貌雙全男人的崇拜,這種崇拜心理是指向異性,顯然有性魅力作用,性吸引作用,有一定程度性興奮和滿足作用,這一點與愛情心理相同。但青春期偶像(異性)崇拜心理也一樣只是單向心理行為,個體將自己對異性的嚮往、愛慕、幻想、未來愛人標準投射到偶像身上,對偶像產生各種想像和幻想,但始終是幻想層面,不可能發生現實層面的心理行為,偶像永遠不可能有迴應,這就與愛情有實質區別。
最後需要辨析的是:人們不能把偶像崇拜誤當作愛情,偶像不是愛情物件,更不是愛人。偶像崇拜不能過度,不能迷信,更不能替代自我努力奮鬥。願青年人有合適的偶像引領,在現實生活中追求找到真正的愛情。
-
4 # 心理學簡報
青春期的偶像崇拜心理和愛情的心理既有不同,也有相似的地方。具體分析如下:
首先從定義來區別“偶像崇拜”和“愛情”。
- 偶像崇拜
偶像往往是實現了某個領域相關成就的成功典範,並提供了實現這些成就所需的行為模範,透過樹立偶像,可以激發人們追求類似成就的動力。
崇拜偶像,是我們對偶像的優點和缺點進行選擇性地深度喜愛,崇拜往往產生的行為結果是“模仿”。
- 愛情
愛情是對一個人的深度喜歡,專門研究愛情的心理學家Robert Sternberg把愛情總結為“愛情三要素”:親暱行為,激情和承諾。
我們對某一個人產生愛情,會愛這個人的優點,同時也會包容這個人的缺點。愛情產生的行為結果是強烈渴望與此人親近。
小結:所以從定義上分析,“偶像崇拜”和“愛情”的區別如下:
1. 偶像崇拜對崇拜物件的優缺點有選擇性,但對愛情物件沒有選擇性。
2. 崇拜偶像的行為結果是效仿,愛情的行為結果是親暱行為。
3. 愛情裡有承諾,崇拜裡沒有。
相似點:
對偶像的崇拜和愛情都會產生激情。
接下來,來看看青春期需要偶像崇拜的心理學解釋著名心理學家愛利克·埃裡克森(Erik Erikson)提出的社會心理發展階段理論(Erikson"s social emotional theory)中指出,每個人在青春期階段對偶像都有極大的心理需求,青春期的孩子透過樹立偶像來幫助自己完成人生的確定感。
回想一下我們曾經的偶像是不是大多都是產生於青春期?在青春期那個似懂非懂的階段,我們面臨著對人生的不確定感,這就帶來了所謂的“迷茫”、“徘徊”、“疑惑”、“煩惱”。
為什麼青春期會迷茫?是因為在這個階段我們的道德觀、價值觀和信念塑造得並不完整,但我們卻急切需要把這些重要的人生課題確定下來。由於這種迷茫,青春期的孩子常常選擇在這個階段嘗試不同的人格,並嘗試不同的友情來試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透過和人產生聯絡或者斷絕來往來試驗出怎樣的價值觀是被社會認可的。在這個尋找認同感的過程中,青春期的孩子需要解決自我懷疑,去確定“我該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的答案,從而完成從青澀到成熟的蛻變。
在這個尋找自我的蛻變階段,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把別人的人生作為一種參考,於是孩子們急切尋找著一個有領導力的“權威”人物給他們靈感和指引,偶像的成功被他們看作是受社會追捧和認可的,因此為了達到同樣的認同感,孩子們會參考偶像的人生軌跡和人生信條幫助他們發展出一系列對於人生選擇的想法,從而完成自我確定的過程。
偶像崇拜和愛情有可能有相似的感情如果當青春期的孩子將偶像視為愛情的崇拜物件,如性幻想,則有可能將偶像從內心裡視為是愛情物件,從而產生跟愛情相似的感情。類似於暗戀。這樣的感情裡,也會有排他性,也會有渴望親近的行為。所以在這個層面,偶像崇拜和愛情的界限很模糊。
希望以上的分析能回答這個問題。
回覆列表
偶像是一個人敬仰的榜樣,他的夢想、目標有可能就是那個偶像榜樣,可以給一個人帶去精神力量的支援。愛情是兩個人一起過日子的家庭生活事情,是某種生活觀(是兩人共同奮鬥版的或是喜歡普通人的自然生活版的)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