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鄉村立冬

    我相信無論是原著吳承恩的《西遊記》,還是電視劇版的西遊記,都把三個徒弟的前世今生交代的清楚,他們都與“天宮”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孫悟空就不用多說了,大鬧天空;豬八戒原來是天蓬元帥,因調戲嫦娥而被貶義詞;沙僧原是天庭的捲簾大將,因在蟠桃會上打破琉璃盞被貶下凡,但奇怪的是沙僧是唯一一個以妖怪形式存在的,盤踞在流沙河一帶。

    那麼捲簾大將究竟是一個什麼官呢?南天門內凌霄殿上,也有門簾窗簾需要放下,所以捲簾大將的角色原來是玉皇大帝御前的這個捲簾官,出入護駕的角色,說的更直白一點,實際這就是一個稍微高階一點的“奴才”身份。

    但沙僧也有心高氣傲的一點,在原著的第二十八回八戒大戰流沙河收復沙僧時,他曾以自己的身世豪言炫耀“三千功滿拜天顏,志向朝裡明華向”,意思就是從小武藝高強、威名遠震,側面也能預見他被貶下凡的不甘和某種渴望。

    無論是哪個版本的沙僧,基本都是以“和事佬”的形式出現,不貪功、不冒進也不出風頭,一切都任勞任怨。但是從沙僧前世所從事的“捲簾大將”的身份來看,他身上還有一個致命的特點-奴性太強

    沙僧一直就是幹著伺候主子的活,不敢爭不敢搶也不願意出風頭,打破琉璃盞這出重罰,對沙僧的傷害很大,如果沒有觀音菩薩的點化,我想這個形象就該永遠是妖。可見安排西天護送唐僧取經,對沙僧來說是一個“改邪歸正”的機會,只要踏實點謹慎點,還會實現往日榮光。在唐僧的身邊唯唯諾諾的伺候著,挑擔牽馬,不像孫悟空那樣不服管教,也不像八戒那樣抱怨撂挑子。

    沙僧是一個活明白的人

    沙僧得到一個機會不容易,觀音菩薩沒有給他太重的任務,定位就是那樣。不管哪個妖怪來,都沒歷離開“大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了”這句經典臺詞,他明白憑藉大師兄的實力和人脈,大部分的妖怪都能被擺平,大師兄擺不平的他也擺不平。一個團隊裡總要講究合作,不需要無用功,他在努力做好後勤保障服務,這是他的強項。

    他活的很明白,不要在自己不適合的地方努力,避免出錯添亂禍及自身,是一種大徹大悟形的人生哲學。

    沙僧的過往經歷,造就了他不爭不搶的性格,安心的做好文職工作,打打殺殺的事不在他的本職範圍,基本以打打小妖怪為主。

    因為他要堅守陣地,做好“本職”工作;

    奴性的前生,因不慎犯錯惹事被重罰,因犯事而更怕事,因怕事而小心,越小心越謹慎;

    他懂得抓住機會,只要按照觀音菩薩的路徑,聽從師傅的話,按部就班的走,將來的結局就算不太完美也幾近圓滿,幹嘛要去打打殺殺,如果再次像之前捲簾大將那樣添亂惹禍上身怎麼辦?

    電視劇的結局,西遊記三徒弟的封神之路就是一典型的“股票式邏輯”,高投入才有高回報。

    八戒被封為“淨壇使者”,沙僧被封為“金身羅漢”,金身是一種可以護體的法術,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所以看見八戒抱怨封賞,也就很好理解了,淨壇使者是唯一一個沒有成佛的定位,可見沙僧的終局回報還是很高的,沙僧的付出得到了很高的肯定。

    我認為沙僧不去跟隨悟空打妖精,和他的一切經歷有關,他受不起被重罰的代價,機會一來,曾經的奴性思想就再次爆發了,他知道在這個團隊裡就不該冒險,更不該犯錯,哪怕唯唯諾諾的付出,“工資”一分也不會少拿,打妖精那活終究他幹不了,外表的波瀾不驚內心卻大徹大悟,流沙河的日子他不想回去,他要的是往日天庭般儘管略顯卑微的榮光。

    一切以“奴性”性格為開始,小心謹慎安心服務為基礎,其餘的事不是他該交的作業,況且奴性的人天生不願意反抗和拼殺。

  • 2 # 一線天

    在西遊記中,沙僧平時的職責就是服侍師父唐僧日常生活,屬於內勤人員。在遇到妖怪時,沙僧的職責是唐僧的貼身保鏢,要保護師父的安全,防止受到妖怪的偷襲或打劫。實際上,在西遊記中沙僧並不是每次打妖怪都不去的,只要唐僧的安全有了著落,不會受到妖怪的威脅,孫悟空和八戒除妖時都會拉上沙僧做幫手,沙僧也巴不得跟著去過打妖怪的癮。例如,在通天河打金魚精,在寶象國鬥黃袍怪,在玉華州戰黃獅精等,就是這種情況。由此可見,遇上妖怪時,除了保護師父的本職工作外,沙僧還兼聽用一職,只要條件允許,隨時會跟著兩個師兄去同妖怪廝殺的。因此,認為沙僧在取經路上遇到妖怪時老在一旁打醬油,那就真的是太冤枉他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德國企業強調不會撤離伊朗,他們如何規避來自美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