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回首悠心

    對學生而言,養成好的行為習慣,比高智商和好成績更重要。

    心理學研究表明: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而性格決定命運。好的習慣,基本上能成就好的命運,也會匹配優質的人生。

    好習慣的養生要趁早,所謂“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多半也是從習慣角度講的。

    那麼低年級的孩子要養成什麼樣的好習慣呢?

    首先要養成文明舉止、禮貌待人接物的習慣:

    不說髒話,不用肢體攻擊他人。

    不搶奪他人東西。

    借東西要歸還。

    不隨意毀壞公物和他人物品。

    尊重老師,愛護同學,不歧視、欺侮殘疾同學和弱小同學。

    上課不吃東西。

    不亂丟垃圾和廢棄物。

    不隨地吐痰。

    上課不睡覺,不做與學習無關的小動作和事情。

    其次還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包括上課認真專心聽講,這是學習效率的必備習慣之一。

    積極參與學習,記好課堂筆記。

    及時完成課堂練習和作業。

    培養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勤於發問,對自己沒弄懂的知識點或難點,要在教師講完課或課下及時詢問老師或同學,務求當堂當天問題當時解決,不要拖到明天或堆積問題。

    設立錯題本或錯題集,對典型的問題和錯誤要訂正,並實時定時重溫。

    好的課堂習慣,還要聯絡和結合課下進行,包括課下主動學習,放學後、雙休日或節假日利用一定時間,對所學的科目進行有計劃的預習和複習,除課本上的練習和知識外,可適當增加課外練習。

    一名學生要全面發展,還要適當的增加文體知識、技能的學習,以豐富自己的知識,培養興趣特長,更重要是養成自我提升、堅持始終的習慣,這些對以後的學習發展是極其有用的。

    總之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對一個人的成長和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家長和學生都要特別的、有意的培養和鍛鍊。

  • 2 # 說文寫作

    低年級學生好的行為習慣對於今後發展至關重要,尤其是課堂習慣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甚至是可以左右學習成績。

    好的課堂行為習慣包括上課坐姿端正,書寫姿勢端正,最重要的是能夠認真聽講,不搞小動作,不與同學竊竊私語,思路跟著老師並能夠積極回答問題等,看似都是一些簡單的細節問題,但也是低年級學生最不好養成的習慣。作為低年級的老師,這也是最讓我頭疼的事。

    低年級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差,他們的注意多以無意注意為主,有意注意還不能很好的控制,對於他們來說窗外的小鳥,走廊傳來的說話聲或者前排同學的一個小動作都比老師的話更有吸引力,他們的注意力很難長期保持在一個事物上。有研究表明,5至7歲兒童專注時間為15分鐘左右,7至9歲兒童是20分鐘左右,以平時教學經驗來看,這個資料之多不少。所以說一節課四十分鐘,授課二十分鐘左右就需要給學生休息放鬆的時間,不然學習也是無效的。所以低年級老師需要做的是在孩子現階段能保持注意力的最大時間內將知識進行講解傳授,並逐漸將時間延長,幫助他們學會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慢慢培養學習習慣。

    培養方法,第一就是讓學生先愛上老師,先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老師這來。接下來充分發揮個人魅力,根據孩子們的興趣來制定合適的教學方法,儘量在有限的時間裡讓孩子保持興趣,我個人認為課堂講課時間絕對不能過長,多設計新穎的教學方法,低年級知識有限,培養習慣就是重中之重。其次,家長的配合也是培養學生課堂習慣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畢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任何行為習慣的形成都會受到家長的影響。

  • 3 # 晨爸線上CBZX

    提出這麼一個問題的,如果是一位老師,肯定是一位負責敬業、事業心強的好老師;如果是一位家長,想必也一定是一位關注教育、目光長遠的好家長。

    教育行業普遍有這樣一種共識:要抓成績、先抓學習;要抓學習、先抓習慣。對於小學低年級孩子來說,能否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孩子整個求學階段的學習成績,甚至影響著孩子的整個人生。具體來講,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是要明明白白地告訴孩子應該養成哪些習慣。

    小學低年級孩子還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初級階段,是非觀念還比較弱,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往往在認識上還比較模糊。因此,在小學低年級這個階段,老師和家長要明明白白地告訴孩子什麼是好的學習習慣,什麼是不好的學習習慣,告訴孩子課堂上應該怎麼做。比如,告訴孩子要提前預習、認真聽講、大聲朗讀、規範書寫等。這樣小學生就會自覺地按照老師提出的要求去做,慢慢地就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

    二是要旗幟鮮明地表揚孩子習慣養成中的閃光點。

    對於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來說,一句簡單的表揚,一枚小小的印章、一個小小的貼畫等,都能讓他們非常開心高興,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因此,老師和家長都要做個有心人,在教學中要善於挖掘學生的閃光點並給予表揚及鼓勵,對於孩子在學習習慣方面的正向表現,要及時、準確地給予適度的鼓勵,逐步強化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三是要嚴肅認真地及時糾正孩子身上的不良習慣。

    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過程,特別是一些好的學習習慣。而由於孩子的天性使然,一些不良的學習習慣卻很容易在孩子身上表現出來。比如:經常看見小學生在寫字的時候,有時是偏頭的,有時是側身的等等一些不正確的寫字姿勢,發現這種情況,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不正確的寫字姿勢。而不要等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固化了,再去糾正,那時會難得多。比較難,因為培養正確習慣總比糾正不良習慣容易得多

    最後,我要說的是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在提出明確要求,適時鼓勵糾正的同時,還必須創造機會讓學生反覆訓練,才能養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

  • 4 # 回首悠心

    對學生而言,養成好的行為習慣,比高智商和好成績更重要。

    心理學研究表明: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而性格決定命運。好的習慣,基本上能成就好的命運,也會匹配優質的人生。

    好習慣的養生要趁早,所謂“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多半也是從習慣角度講的。

    那麼低年級的孩子要養成什麼樣的好習慣呢?

    首先要養成文明舉止、禮貌待人接物的習慣:

    不說髒話,不用肢體攻擊他人。

    不搶奪他人東西。

    借東西要歸還。

    不隨意毀壞公物和他人物品。

    尊重老師,愛護同學,不歧視、欺侮殘疾同學和弱小同學。

    上課不吃東西。

    不亂丟垃圾和廢棄物。

    不隨地吐痰。

    上課不睡覺,不做與學習無關的小動作和事情。

    其次還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包括上課認真專心聽講,這是學習效率的必備習慣之一。

    積極參與學習,記好課堂筆記。

    及時完成課堂練習和作業。

    培養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勤於發問,對自己沒弄懂的知識點或難點,要在教師講完課或課下及時詢問老師或同學,務求當堂當天問題當時解決,不要拖到明天或堆積問題。

    設立錯題本或錯題集,對典型的問題和錯誤要訂正,並實時定時重溫。

    好的課堂習慣,還要聯絡和結合課下進行,包括課下主動學習,放學後、雙休日或節假日利用一定時間,對所學的科目進行有計劃的預習和複習,除課本上的練習和知識外,可適當增加課外練習。

    一名學生要全面發展,還要適當的增加文體知識、技能的學習,以豐富自己的知識,培養興趣特長,更重要是養成自我提升、堅持始終的習慣,這些對以後的學習發展是極其有用的。

    總之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對一個人的成長和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家長和學生都要特別的、有意的培養和鍛鍊。

  • 5 # 說文寫作

    低年級學生好的行為習慣對於今後發展至關重要,尤其是課堂習慣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甚至是可以左右學習成績。

    好的課堂行為習慣包括上課坐姿端正,書寫姿勢端正,最重要的是能夠認真聽講,不搞小動作,不與同學竊竊私語,思路跟著老師並能夠積極回答問題等,看似都是一些簡單的細節問題,但也是低年級學生最不好養成的習慣。作為低年級的老師,這也是最讓我頭疼的事。

    低年級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差,他們的注意多以無意注意為主,有意注意還不能很好的控制,對於他們來說窗外的小鳥,走廊傳來的說話聲或者前排同學的一個小動作都比老師的話更有吸引力,他們的注意力很難長期保持在一個事物上。有研究表明,5至7歲兒童專注時間為15分鐘左右,7至9歲兒童是20分鐘左右,以平時教學經驗來看,這個資料之多不少。所以說一節課四十分鐘,授課二十分鐘左右就需要給學生休息放鬆的時間,不然學習也是無效的。所以低年級老師需要做的是在孩子現階段能保持注意力的最大時間內將知識進行講解傳授,並逐漸將時間延長,幫助他們學會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慢慢培養學習習慣。

    培養方法,第一就是讓學生先愛上老師,先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老師這來。接下來充分發揮個人魅力,根據孩子們的興趣來制定合適的教學方法,儘量在有限的時間裡讓孩子保持興趣,我個人認為課堂講課時間絕對不能過長,多設計新穎的教學方法,低年級知識有限,培養習慣就是重中之重。其次,家長的配合也是培養學生課堂習慣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畢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任何行為習慣的形成都會受到家長的影響。

  • 6 # 晨爸線上CBZX

    提出這麼一個問題的,如果是一位老師,肯定是一位負責敬業、事業心強的好老師;如果是一位家長,想必也一定是一位關注教育、目光長遠的好家長。

    教育行業普遍有這樣一種共識:要抓成績、先抓學習;要抓學習、先抓習慣。對於小學低年級孩子來說,能否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孩子整個求學階段的學習成績,甚至影響著孩子的整個人生。具體來講,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是要明明白白地告訴孩子應該養成哪些習慣。

    小學低年級孩子還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初級階段,是非觀念還比較弱,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往往在認識上還比較模糊。因此,在小學低年級這個階段,老師和家長要明明白白地告訴孩子什麼是好的學習習慣,什麼是不好的學習習慣,告訴孩子課堂上應該怎麼做。比如,告訴孩子要提前預習、認真聽講、大聲朗讀、規範書寫等。這樣小學生就會自覺地按照老師提出的要求去做,慢慢地就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

    二是要旗幟鮮明地表揚孩子習慣養成中的閃光點。

    對於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來說,一句簡單的表揚,一枚小小的印章、一個小小的貼畫等,都能讓他們非常開心高興,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因此,老師和家長都要做個有心人,在教學中要善於挖掘學生的閃光點並給予表揚及鼓勵,對於孩子在學習習慣方面的正向表現,要及時、準確地給予適度的鼓勵,逐步強化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三是要嚴肅認真地及時糾正孩子身上的不良習慣。

    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過程,特別是一些好的學習習慣。而由於孩子的天性使然,一些不良的學習習慣卻很容易在孩子身上表現出來。比如:經常看見小學生在寫字的時候,有時是偏頭的,有時是側身的等等一些不正確的寫字姿勢,發現這種情況,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不正確的寫字姿勢。而不要等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固化了,再去糾正,那時會難得多。比較難,因為培養正確習慣總比糾正不良習慣容易得多

    最後,我要說的是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在提出明確要求,適時鼓勵糾正的同時,還必須創造機會讓學生反覆訓練,才能養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

  • 7 # 酸菜老師

    好的課堂行為習慣,我大概總結了一下。

    1、認真聽課

    2、積極思考回答

    3、切斷別人的干擾。

    4、主動和老師互動溝通。

    這其實就是老師想要的學生。那怎麼培養?答案就是在家裡做練習。孩子在外的表現是家庭的外延。方法

    1,每天堅持給孩子講故事。

    2,不去猜測孩子的心事和想法,鼓勵自己表達。

    3,做和學習有關的事情時,先定目標,比如:今天的目標是沒有錯字,今天的目標是所有字進格子……

    4,每次錯誤總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片冰心在玉壺)是什麼意思?出自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