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工作坊
-
2 # 正月三草
有這個傳統,,說春節期間男女相親是個好日子,因為春節期間,年輕人都放了好幾天的假,空閒時間較多。父母總是擔心兒女的婚姻大事。如果你還沒有男女朋友,父母就會非常焦慮。他們就提前聯絡親朋友好友,給你安排相親的日子,讓彼此見上一面。
春節期間相親這並不是大多地方的傳統,各地不一樣,有些少數民族至今還存在春節相親,對歌等節目,讓未婚男女趁此都選上自己的意中人。
至於說春節相親這個傳統是具體從哪個朝代開始,我們的先人們就告訴了我們,春秋時期,那時的男女還比較開放,大膽。《詩經》鄭風篇裡就有一首《溱有》,就為我們描述了同官方舉辦的相親大會:
溱與有,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蕄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與勺藥。
詩中,作者向我們眾多青年男女,在陽春三月,來到豔陽高照,春暖花開的溱河、洧河之畔,在這裡進行春遊、交流,參加一年度的由政府舉辦的相親大會。從詩中可以看到,其中有一個女孩相中了一個小夥子。這個女孩手持香草,非常主動地邀請小夥子一起和她去遊玩,欣賞溱洧河畔的優美景色。所以女曰:“觀乎?”,意思是說,走吧,我們一起四處走走,好嗎?這個小夥子可能屬於性格比較內向型的,有些不好意思,靦腆地說,我看過了,我想在這裡歇歇。(士曰:“既且”)而女孩卻很任性,堅持要小夥子陪同,支看溱河洧河河灘的風光。這期間,也許姑娘還使勁地拉了小夥一把,於是小夥終於無法抗拒女孩的熱情,站起來,和這個女孩一起,時而牽手擁抱,時而追逐嬉笑,一時好不快樂,我們試想,歡樂、悅耳的笑聲必定盪漾在美麗的河畔。
這一點從詩經裡就可以看出,那時社會發展還沒有很多的約束禮教,男女之間可以大膽的表達思念之情。
相親似乎成了我們這些90後揮之不去的詞語了,尤其是在春節時,那麼歷史上那些單身男女相親情況如何呢?
一、“芍藥”定情,彩鍛“壓驚”在中國古代西周時期,30歲沒娶老婆的男人和20歲沒嫁人的姑娘會被強制參加相親會的,據說如果相互看中,以芍藥花定情。正如《詩經》言:
“惟士與女,伊其相虐,贈之以芍藥。”宋代時男女相親,男方需擇良辰節日帶酒禮來找女方。地點一般有三:家中、花園和湖面小船。聊天時,若男方覺得女方顏值高身材好,非常不錯,十分中意,就將早已準備好的一個簪子插到女方的髮髻之中。反之,若不同意,就送給女方兩匹綵緞,謂之“壓驚”。因為宋代自由戀愛之風盛行。
二、春節期間的相親春節期間古人一般會選在元宵節的時候相親,歐陽修詩:“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便是此時寫照。青年男女會在當日走上街頭,借賞燈為名,偷偷的尋看異性,體驗燈下邂逅之美。另外,古代還有兩個著名的情人節日。通常青年男女會選在這兩個日子相親,第一個日子是農曆的三月初三,傳說這天是王母娘娘蟠桃盛會。這天小夥通常會約姑娘出去一起踏青玩耍。第二個則是七夕節。
三、特別的相親方式 : “比武招親”。在各類武俠小說中屢見不鮮,如金庸的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中穆念慈即以比武招親的方式相上楊康。然而歷史中確實存在,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的母親也就是長孫皇后的婆婆竇皇后就是唐高祖李淵比武招親得來。招親的方式也很特別,是在園子中放置一個門屏,屏上畫了兩隻孔雀。凡是有上門求婚的,不管老幼美醜,每人必須在百步之外張弓射箭,誰能射中孔雀,誰就將成為竇小姐的乘龍快婿的希望。《舊唐書》記載:“射者閱數十,皆不合。高祖最後射,中各一目,遂歸於帝。”“拋繡球”。歷史上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拋繡球習俗發生在五溪蠻,和電視劇上不同的是,那些女子並不是站在繡樓上亂扔,而是有特定的節日,並在這個特殊的節日裡未婚男女坐在兩邊,雙方都有繡球,互相扔著玩。要是有看對眼的就將自己手中的繡球扔過去砸他,只有就可以談婚論嫁了,放在我們如今來說,應該和一見鍾情是一個道理的。謝謝您的關注,祝您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