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朝夕五秋
-
2 # 尹禾
隆重對策選自《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是劉備三顧茅廬之時,與諸葛亮之間的對話內容。此時戎馬半生、前途未卜的劉備,懷著忐忑的心情,問計於尚且年輕的諸葛亮,而諸葛亮的一番對答,打消了劉備全部的顧慮,讓他重新燃起了希望。
即使後世對“隆中對”質疑頗多,但是都無法抹平它的偉大,我們站在後世的角度,用結果反證它的錯誤,是不公平的。在當時的情況下,曹操已經基本蕩平北方,東吳經過三代經營坐穩江東,漢中、荊州和益州尚且穩定。諸葛亮足不出戶,就提早為天下劃定三分,並且有自信輔助寄人籬下的劉備完成這一壯舉,需要何等的眼界和魄力?
至於計策是否全部出自諸葛亮,這一點無從考證,只能推測一二,疑點在於是否抄襲他人,或者有他人幫忙。
是否抄襲?其實早在隆中對提出七年以前,魯肅就曾像孫權提出過類似的戰略構想,名曰“榻上策”。魯肅指出,漢室難復,應當堅守江東,待天下有變,先取荊州,再奪益州,站穩長江以南,伺機圖取天下。可惜孫權當時並沒有那麼遠大的志向,最多隻是想行齊桓、晉文之事。魯肅見這一戰略構想難以實現,進而又改變策略,勸孫權借荊州給劉備,並制定了“聯劉抗曹”的戰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曹操對此戰略極其忌憚,終其一生未敢再下東南。
那麼隆中對是否抄襲了“榻上策”?不見得,當時的“榻上策”屬於高層次對話,記錄於史冊,不會輕易被流傳出去。況且魯肅的這番言論並未被孫權採納,還被老臣張昭斥責,更沒有必要拿出來宣揚。
是否有人協助?如果說協助,那自然就是諸葛亮的師承和朋友們。
關於師承,坊間傳言是司馬徽,對於師傅而言,如果弟子沒有過人之處,是不會推薦給別人的,司馬徽還不至於讓徒弟拿自己的作品去別人那裡獻寶。
關於朋友,史書記載是徐庶、崔州平等人,崔州平等人的沒有出仕,應該沒有閒心關心國家大事。至於徐庶,如果看好劉備的話,就不至於一去曹營而不回。只有諸葛亮,經過縝密的分析,不僅制定了天下大計,同時還選定了劉備。
26歲的諸葛亮,沒有資歷,沒有名氣,所謂的“臥龍”稱號,除了司馬徽和一眾好友,可還有其他人知道?即使是劉備,也是在進入荊州幾年後才從司馬徽口中聽到這麼個人物,聽說了也沒太在意,後來徐庶親自去推薦才引起劉備的注意。諸葛亮想要一鳴驚人,只能燒劉備這個冷灶,曹操和孫權都不需要一個年輕人指指點點,劉表劉璋都沒有野心對外擴張。
於是諸葛亮根據劉備當時的境遇,為其量身打造了“隆中對策”,果然深深吸引了劉備,兩人一拍即合人,共謀大業,諸葛亮也就此一躍成為劉備集團核心人物,不需要摸爬滾打的往上爬。
“隆中對策”,正是諸葛亮加入劉備集團的投名狀,在後續的發展中,諸葛亮也用實力證明了自己的價值,踐行自己的對策。
因此,以諸葛亮的作為和智謀,完全有實力單獨制定“隆重對策”,無需他人協助。
-
3 # 大飛熊騎士
《隆中對》當然肯定是諸葛亮一人所策劃的,雖然有徐庶,司馬徽的先後推薦,但是,諸葛亮又不是未卜先知,他哪裡知道誰會來請他出山?又如何提前為劉備,量身定做一套戰略計劃《隆中對》呢?舉個例子,如果是三顧諸葛亮於茅廬的是曹操或者孫權,而非劉備,那還是從荊州益州兩路出擊中原的事嗎?無論是先奪取荊州或者益州,都得重新規劃了。所以,諸葛亮必定是根據平時對形勢的掌握,在劉備找來時的幾天,一氣呵成定下的《隆中對》。
但是,要說《隆中對》都是出自諸葛亮的智慧,也不對。因為,要制定一個行之有效的戰略策劃,必須透過交流,瞭解當前的形勢和參考前人成功的案例。古代資訊不發達,諸葛亮也必須和四個好友崔州平,石廣元等人,以及親朋的交流中,互通有無,也許對他的助益也不少。而前人的案例中,劉秀從河北發跡,當時袁紹已亡,不合適。因此,只能從劉邦的案例來參考了,連《隆中對》自己都說了“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所以,《隆中對》不止諸葛亮一人智慧,也帶著前人的成功經驗,而諸葛亮在平時的治學,研磨韜晦的過程中,也是熟讀史書,才有“管仲,樂毅”之比。
只是,光有《隆中對》戰略策劃是遠遠不夠的,關鍵還是如何施行的問題。當時,劉備寄寓荊州劉表,駐紮在新野,資本有限,又年事已高,卻一事無成,要鹹魚翻身,談何容易。所以,劉備要達到《隆中對》提到的佔據荊州,益州,兩路北伐的基本條件,還有很大的距離,更何況,曹操當時已經逼近荊州了。可惜,劉備不聽諸葛亮之言,沒有趁劉表去世,攻入襄陽拒守,提前控制荊州。結果,劉備連江陵都不得入,失去控制荊州的最佳機會。搞得日後還要向孫權借地,並浪費了大量的時間,拖慢了下一步奪取巴蜀,漢中,關中的時間表。
但是,諸葛亮最後還是讓劉備翻身了,並且初步實現了《隆中對》計劃開啟的基本條件,即控制益州和荊州五郡。這裡最關鍵就是,諸葛亮下了一步棋,讓劉琦,關羽駐守夏口重地,並讓被曹操追擊得一敗塗地的劉備,依靠這塊小小的地盤和區區二萬軍隊為資本,和孫權達成了聯盟,合作了赤壁之戰,這也是劉備發跡的開始。所以,單從結果論,《隆中對》至少讓劉備不再寄人籬下,並指導蜀漢建立了基業,這是諸葛亮的智慧。在施行過程中,利用劉琦,關羽佔領了關鍵節點,更是諸葛亮的智慧。
回覆列表
這個必須是諸葛亮想出來的啊。
這是戰略層面的東西,一個國家必須要有一個戰略,而後國家才知道勁往哪裡使。所以劉備有了諸葛亮以後才能找到立足之地。
但是應該是有參考別人的意見,或者說是在和其他人溝通的時候突然想到的。這個其他人可能是徐庶,可能是他老丈人,等等。
至於其他人想到的,那隆中對的時候沒有他在場啊,並且他會跑到鄉下給一個年輕人講這個想法嗎?